李天红
摘 要:目前,全国范围内掀起“新课程理念教学”的热潮,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然而,在具体的新课程生物教学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课程内容的取舍以及课堂情境的创设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并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人将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帮助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更为有效地渗透。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教学情境
一、高中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學内容毫无取舍
在实际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往往存在着一个通病便是:许多的教师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教学的内容全部按照教学课本上的知识点从先往后一一进行教学,毫无取舍。然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事实介绍类(如: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科学史话类(如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实验探究类(如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中对细胞核功能进行的相关实验展示),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事实介绍类的教学当然可以将所有的知识点毫无取舍地传授给学生,然而,实验探究类以及科学史话类的教学内容往往不应当局限在课本知识点的传授,更多地应当侧重在课本的实验相关的知识点,甚至可以将前面的情景铺垫的教学内容完全地抛弃。
2.教学情境毫无亮点
许多的生物教师认为生物是一门理科,不如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充满兴趣,本身就是枯燥的,这恰恰是错误的。生物课程教授的内容知识往往与我们的人体,与我们身边的植物、动物等息息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提问等教学情境的设置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而,在大多数的生物课堂中的教学情境中,老师并没有根据整个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往往知识基于此节的课程内容,象征性地较为敷衍地提问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走个形式上的“新课程”的过程,一味地压缩课程时间走个过场,毫无教学效率可言。
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水平的具体措施
1.适当取舍课程内容
如前文所强调的是,高中生物教学分为三类,本人将以必修一第一章的第一节为例,指出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偏差。必修一的书名为《分子与细胞》,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引导,先构建知识框架:什么是分子?什么是细胞?→分子和细胞是怎样的关系?→研究细胞,要研究它的哪些方面?→细胞的结构是怎样的?→细胞的功能有哪些?与此同时,第一节的标题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那么,根据所有的必修一的课程内容,在第一节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便应当结合整本书的课程内容,适当地添加细胞的内容,将细胞的课程内容提前。本人认为只进行资料分析中相关实例的介绍很难达到课标的要求层次,因此,本人认为可以将此部分的课程内容进行删除。
除此之外,在课程之初,教师便可以首先对细胞的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点进行引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等,从而对生物进行类型的划分。比如,可以分成动物、植物、真菌、微生物,当然,这几个概念之间有交叉,可进一步提示,微生物中还有单细胞动物、单细胞植物和单细胞真菌。到此,推论已经呼之欲出:动物、植物、真菌、微生物本身就是由一个到多个细胞组成的。毋庸置疑的是,所有的生命都能进行生命活动。然后,根据书上的课程内容,指出所有的细胞都能参与到生命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记忆点。
2.创设逻辑教学情境
高中生物课程的本质特点便是逻辑,生物课程的先后的教学内容尽管包罗万象,但是都是存在关联的逻辑,因此,在教学情境的设立中生物课堂可以结合生物课程的本质特点,创设逻辑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人认为,在逻辑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要有研究的心态。所谓研究心态,就是带着学生通过合理的思维过程推导、学习新知的心态,而非仅仅将教材上的内容加以补充完善转述给学生。此时,就不能再将教材仅当成知识点合集去定位、讲解,而应把它看作研讨专题集。每一节的节题,就是一个待研讨的专题,教师的思维高度和授课方式必然发生极大地转变。
例如,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在内容上属于事实介绍类。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从问题探讨开始,得出相关结论,引出本节主角元素,再依次介绍元素的类型、含量、功能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此种教学方法确实把知识都介绍到了,但是学生难以有整体观。不妨把它当成一个研究课题:细胞的结构是怎样的?细胞的结构由什么构成?元素和化合物有什么关系?组成细胞的元素有哪些?它们哪些多哪些少?它们的功能是什么(这些问题最好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再带着学生共同解答,课堂变得更像一场研讨会;元素从何而来?生物和生物的元素组成有何区别)?元素构成了哪些化合物。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而是整体的框架和学习的能力,便于学生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以及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等综合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之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本质问题便是将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糅合在一起,认为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并不存在着差异,这恰恰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关键原因。因此,本人认为在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应当基于高中生物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地取舍,当然,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俊翎.总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元认知及注意水平与学业成绩的比较.心理科学.2008(31):707-709
[2]柏海英.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2018:8-10
[3]谭永平.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课程教材教法.2012: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