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文章从小学语文教学入手,就如何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文化渗透;学生素养
作者簡介:甘永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第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广西 南宁 53010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4-0098-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使其在传统文化感知中实现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延续民族精神命脉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学科之间的桥梁,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参与中逐渐提升的与语文学科相关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包括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教学渗透融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是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在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教育教学领域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是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宝贵的道德观念和传统价值如今仍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中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发现传统文化之美,提升学生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1. 挖掘教材资源,展示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也是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笔者认为基本原则是从教材入手,对教材涉及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梳理和展示,使语文教材成为学生走进传统文化世界的大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历来被人们所称颂,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司马光的智慧、淡定、从容,体现其不被传统思维禁锢的可贵品质,还体现了物质与生命孰轻孰重的道理。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司马光》一课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但由于学生已经熟知故事内容,加上文言文的表述又极其简练:“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他,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因此,在对这一文言文材料进行挖掘时,教师可以将文言文简练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将文言文的朗读停顿节奏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将文言文中所陈述的故事以及自己获得的启示表达出来,这就是发掘教材资源、呈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2. 适当课外拓展,丰富课堂中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除了从教材入手进行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外,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将更多适合现阶段小学生学习和理解的传统文化元素展示出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如在学生完成《司马光》一课的学习后,会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承载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呈现给学生,或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知道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如孔融让梨、刻舟求剑、负荆请罪的故事等。这些相关话题的拓展不仅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可以成为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课后积累的强大动力。最重要的是,这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载体,其对学生认识世界、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开展主题活动,体验活动中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在完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学习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这时教师可以在校园中组织学生参加以诗歌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可以是包括《山行》《赠刘景文》等古诗的朗诵比赛,也可以是以古诗词为题材的软笔书法、硬笔书法比赛。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具有古典韵味的背景音乐渲染气氛,甚至可以让小学生穿上汉服、唐装、旗袍等,从传统服饰入手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主题活动中,小学生可以真实感受书法的价值,并逐渐养成认真书写汉字的好习惯;在中国传统服饰的体验和展示中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提升了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渗透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理解不同,传统文化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合理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寻找与探索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知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过节之前让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搜集有关节日的信息,并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身对节日的感受,由此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
5. 联合家长力量,积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从课堂教学入手,还应将其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小学语文教师还应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家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学工作。如教师可以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传统文化相关书目推荐给学生家长,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共享阅读时光,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对待传统节日,给予子女相应的传统节日文化体验等。相信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配合下,课外拓展为学生提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此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更是实现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挖掘教材资源,展示语文中的传统文化;适当课外拓展,丰富课堂中的传统文化;开展主题活动,体验活动中的传统文化以及联合家长力量,积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等措施展开教学探索,希望这些策略能够带来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 任宏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6).
[2] 吴堃.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
[3] 葛文豪.传扬传统文化 培养时代新人——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1).
责任编辑 庄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