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要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也正是我区“研学后教”自主课堂的核心理念。为此,紧扣“在‘研学后教自主课堂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论点,结合教学实践,从四方面展开论述:一、策划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二、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三、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主导;自主课堂;研学后教
在全面推進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特别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去陈旧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单向式交流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面对这一难题,我区的“研学后教”自主课堂应运而生,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讲说”是在学生“主动求知”“主动练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师不是课堂的“主人”,也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研学后教”的自主课堂里,教师该如何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其主导的作用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策划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在开展“研学后教”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策划工作并不是指简单地将教材的内容从头到尾地讲解一通,而是认真、精心地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组织、策划工作一般包括研学案的编写、合作小组的建设、小组长的培训、合作情境的创设、评价机制的制定等。
如,在自主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必须先疏通教材,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价值体系三个层面来把握教材、分析教材。然后利用集体备课,交流研讨,严格遵循研学案的设计原则,初拟草稿,审稿,修改并最终形成研学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开展小组建设、组长培训等工作。当然,在自主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研学案进行再次备课,增补个性化内容;对合作探究时产生问题的小组进行适当的调整,进一步优化自主学习活动。可见,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担负着完成学习任务的总体策划和设计重任的。
二、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的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过去,教师往往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思考、活动、操练的时间和空间,这严重剥夺、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学后教”的自主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合作性决定了学生必须要有充分的自主时间。为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实践,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前我布置学生有目的地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完成研学案中的预习任务。有了这样的预习铺垫,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课一开始,便兴味盎然地提出问题:“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为什么课文却用一个‘和字把它们联系起来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正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我并没有急着解答。而是先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认真读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难点问题分组讨论、交流,并完成三次试验的表格,再根据表格以“小小讲解员”的身份来解说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显然,有了前面的主动质疑、读文、理解和合作讨论,学生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已经完全理解了。在全班交流的环节中,发言的学生讲得很有条理,也很全面,比起教师单方面的讲授,学生印象更深刻、学习效率更高。所以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寻找答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
“研学后教”自主课堂要留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等同于简单的“放羊式”教育呢?事实并非如此。当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彼此的主动性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会比教案设想的生动丰富得多。这样的课堂时刻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事物、新思维和新方法。教师要关注、调控的因素也就更多了。为此,在自主研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适当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合作学习时产生的问题,耐心地协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课《中彩那天》第二课时,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结合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了以下的研学问题:
“为什么说父亲面临的是道德难题?父亲最后是怎样解决这个道德难题的?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特别热烈,尤其是对于最后一问。巡视中,我发现几乎每个小组都持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是父亲应该这样做;二是父亲这样做太傻了。其中一个小组的两个组员更因这一问题争论不休,最后竟争吵起来。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马上走近该小组,说:“遇到不同的看法时,我们该怎么做呢?是争吵,还是把不同的看法交给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研讨呢?”听我这么一说,两位争吵的学生才安静了下来。接着,我把这一全班性的问题拿了出来,让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同时,我在一旁耐心倾听,紧扣文本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及时给予正面引导,点拨迷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正因为有了教师的及时指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才能正常进行,学生因讨论而产生的矛盾才得以化解,还懂得了如何与人合作。
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一个好的称职的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师的讲是为了用不着讲,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学自励”。这也正是“研学后教”自主课堂的最终目的。为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人教版小学三、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学段目标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个目标还会贯穿于第三学段,甚至更高的学段,这是能力培养的体现。为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只关注学生对某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而应更多地关注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的指导。于是,在该学段的课文学习中,我会结合文章的体裁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课《蟋蟀的住宅》,“题目拓展法”是概括该文主要内容的最佳方法之一。为了让学生“懂法”“用法”,课前,我在“研学案”的“自主预习”中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任务,让学生先自主概括。课上,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我让发言的学生介绍他们的方法。学生的方法有很多。于是,我继续引导:“在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为什么?”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获得了“题目拓展法”的概括方法。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了“活学活用”的好习惯,学生自然就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为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在“研学后教”自主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更加明显,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晓丽,郭明清.“一二五”自主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2]冯旭初.“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十年实验成果全脑激发的高效课堂[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3]杜亚丽.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凌婉晖,出生年月:1976年10月,性別:女,籍贯:广州番禺区,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高级教师(副高),供职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傍西小学,研究方向: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策略。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