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霞 洛宏君
【摘 要】青春期的初中生是出现许多心理问题的主要时期,所以对其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能夠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本文主要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解决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R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部门逐渐意识到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实际的心理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创新出更多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1 目前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因为我国升学制度的影响,学校以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就没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导致学生在面临比较大的升学压力、学习压力或者其他的心理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疏导,最终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加重,阻碍了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1.2 没有较强的心理教学师资力量
正是因为学校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学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严重缺乏,一些学校设置的心理辅导室的老师可能是有学科老师代替,由于学科老师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心理教育,所以其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的诊断以及治疗的水平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者学科老师只是将相关心理书上的知识进行生搬硬套,没有发现初中生存在的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无法有效解决初中生面临的问题,也严重阻碍了初中生接受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
1.3 心理辅导室的使用率相对较低
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因为教师将心理问题的正确理念向学生传输,导致还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拥有心理问题就说明自己是精神病,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因为害怕被同学嘲笑,所以不愿意去心理辅导室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心理辅导室的使用率一直不高,如同摆设。
2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
2.1 学校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给予大力的支持,才能在中学生对初中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学,所以学校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升学制度一视同仁,建立相关的研究小组,对初中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还要将小组人员的工作任务以及责任进行落实,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学校内顺利实施。
2.2 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心理教育老师,所以学校要创建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并且能力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首先学校要聘请相关专业的人才,并且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工作,让心理教育教师能够对新的心理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解和掌握,还可以建立初中的心理教学平台,让各科教师都能在上面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严格执行相关的保密条例,保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情况,让学生能够对其产生信任感。比如针对中学生有比较突出的学习嫉妒的问题,如果一位学生告诉心理教师自己嫉妒自己的朋友学习成绩比自己高,这时教师不应该去追问那个朋友是谁,而是应该在仔细听完学生的诉说之后告诉他,一个人产生妒忌心是很正常的事情,就是因为有了妒忌心,所以才会激励自己去努力超越别人,应该要让它成为推动我们成功的工具。通过这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让学生产生信任,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2.3 要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
首先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然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告诉他们拥有心理问题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都会经历的事情,有心理问题并不可耻,并且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对初一的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教育时,可以将男生和女生分开进行心理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第二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让他们在生理发育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和焦虑心理减轻,也将因为生理变化产生的和异性交往时的不良心理进行突破,使初中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态度,以此促进初中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全面发展。
3 结束语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学校和相关的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一个专业知识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让其能够有效针对初中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教育方法,也让初中生能够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正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减少初中生因为心理问题出现的一些不良的行为,让初中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健康、乐观的心态,从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倪晶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8(36):22.
殷丽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5(3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