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菲
摘 要 本文是基于理论联系实际背景之下阐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方向与策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首先应该立足“六个公式”,这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和学习的基础;其次要理清六个公式的计算范围;再次联系生活,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价值所在。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首先理清解题思路;其次教学内容处理要科学;再次情境安排要真实。
关键词 六个公式;数学模型;教学方向;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Q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157-01
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取信息的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也不例外。大多数的数学教育者把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基本都定位于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在这十大核心概念中,一个学生的模型思想是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的。
但是在目前的抽象模型教学上,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人都认为只要背好六个公式,学生就能解决问题,而事实却并非像想的那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出现连连错误,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分析认为,现在大家从思想上忽视了问题抽象,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抽象数学模型开始。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的方向
(一)立足“六个公式”,明确教学的核心要求
“六个公式”是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觉得只要会背公式,学生就掌握了所有的知识。其实不然,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变式,最疑难的问题莫过于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学习的过程,还要让学生有抽象数学模型的训练机会,由于这一单元的公式较多,变式也多,因此要在学生记住六个公式简单运用的基础上,延伸拓展,把迷路的“心灵”带回“家。”
(二)理清“六个公式”,明确教学的核心任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接触和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起始课,学生刚开始接触比较陌生,但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也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简单的图形计算,还要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甚至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都能从中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灵活解决。
(三)联系生活,明确教学的核心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要给学生营造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节课是用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看似很简单,就几个定义,几个公式,其实不然,这几个公式的背后蕴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所以,教学时,不能只是单纯地会计算课本里的简单类型,更重要的是会理清杂乱的思绪,解决生活中问题,具体可以如下: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合理
目标其实就是“预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目的,是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更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它能影响整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甚至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中,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如下:
(1)学生通过自行观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了解掌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自行归纳、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概括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感受其在生活中重要应用。
通过以上三维目标,这一节课的教学就有了整体框架,一是动手操作,自主观察,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归纳的方法,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具体联系出发,推理并归纳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三是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在杂乱无章的各种生活实际中回归课本,带迷路的“思绪”回“家”。
(二)情境安排要切合实际
小学生学习数学很多时候都来自生活,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我们如果创设了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学生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因此,创设真实有效的数学情景,能有效地形成数学思维,为数学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更好的原材料。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从孩子熟悉的情景“乌鸦喝水”入手,当大家讲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反问:为什么石子放进去了,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呢?通过这一问,引起孩子对这一故事的深刻反思,勾起其对原因的兴趣,这样更好的让学生记住这一情景,理解其中的道理,更容易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杂乱的“思绪”回“家”。
三、结束语
总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式千变万化,有着各種各样的形式,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都要立足“六个公式”,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抽象概念,从各种变式中,抽象出原来的模型,带“迷路”的心灵回“家”。
参考文献:
[1]范文贵.小学数学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