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功
摘 要 在新课改环境下,小学素质教育被日臻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成绩的提升,还要重视他们素质的增强。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考核目标之一,合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社会来说,拥有团队合作意识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让学生们彼此了解,互相合作,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本文将重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养成。
关键词 小学数学;合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53-01
在旧有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聆听教师授课,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全面掌握课堂知识及概念,不能彻底表达想法,更谈不上综合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会严重受限。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活跃课堂气氛,让小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而增强自身的数学水平与综合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个人家庭环境变好,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相应的,其合作意识较弱。教师要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让教学效率迅速提升,需要从心理学入手。心理学理论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增进彼此感情,规范自我行为。学生之间增强了合作能力,就能让人际关系进一步提升。这对数学教学来说也十分重要。目前,数学教学往往采用小组讨论方式执行。彼此加强合作,让小学数学课堂氛围缓解融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幅提升。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们加强了合作,就能让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让人际关系有所突破,这也进一步显示了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建立集体协作意识
提升小学生的合作能力,要先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开始。第一,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抓住机会,让他们能够彼此尊重,倾听他人意见。可以设计数学小发明环节,每天指定一个小学生上台说出自己对课堂的想法,然后让其他学生倾听,互相提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第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实际,设计一些合作性强的小游戏,比如需要配合才能完成的数学拼图等,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配合度;第三,教师要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对于团队协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及学生,教师要予以奖励。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感受实践的魅力。比如我们在学习对于“毫米,分米的认识”这一课,教师可以将橡皮、课本等拿来让学生进行测量,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有测量的,有记录的,还有汇报的,这样能够高效率完成学业任务。
(二)注重倾听和表达,训练学生合作技能
要想增强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合作能力,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合作中提高学习效率。第一,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平时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尊重同学的发言,不能中途打断。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划重点,必要时请学生站起来总结并补充上一个学生的发言。第二,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留白”,注意数学课堂节奏,不要安排过满,要让他们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通过总结讨论,学生们将拿出风格迥异的见解,此外,学生还要学会倾听与表达,让人际关系能够得到缓解。比如我们在学习百位数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一个负责报数,一个负责记录,然后互换角色,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大幅度提升。
(三)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数学计算方式的选择上,教师要灵活多变,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彼此学习。比如在预习中,布置下面的两个题目:“(1)18+6=?(2)87+32=?”第一题学生根据20以内加法进制的方法可以轻易得出答案。但第二题数值较大,要想运用20以内加法也是比较麻烦的,这时小组可以利用火柴进行换算,10根小火柴相当于一根大火柴,通过重复的训练與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什么是进制换算。还能在讨论过程中加强与同学的合作。彼此学习,共同进步。此外,教师也要担负起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们共同探讨的学习方法,将自己的意见与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比较,相互借鉴。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及时革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团结合作意识,实现全面发展。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教学效果最佳化。
参考文献:
[1]鹿素玲.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5(09):189.
[2]白向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学习方法报,2015(0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