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涵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表征工具,它能够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整理为结构清晰、层级分明的概念图,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强化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建立起一个点到多个与之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由此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呈扩散趋势发展,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切实存在突出作用。词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内容,具备优秀的词汇学习与运用能力可为后续阅读与写作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高中英语教材涉及的词汇量较多,更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词汇学习技巧。
传统死记硬背式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成效的实质性提升,以至于使其词汇运用水平较低成为阻碍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状,高中英语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框架分明的词汇教学,以此来充分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效果和应用能力。
纵观教学实践,学生往往习惯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词汇,以至于他们在记忆时出现形义分离的现象,极容易造成词意混淆或运用时词不达意的问题。思维导图具有结构性和层次性较强的优势,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来教学词汇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来强化他们的记忆效果,从而达到提高词汇教学实效性的目的。为此,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归纳词性,以模块化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词汇辨析能力。
例如:在学习“disappointed”这个词汇时,笔者在思维导图中列出该单词为不同词性时不同的拼写方式和中文翻译,即“disappointed”为形容词,译为“失望的”,其原型“disappoint”为动词,译为“使失望”,当其词性变为名词时,对应的拼写为“disappointment”,译为“失望”。随后又将本课中“embarrassed”, “amazed”等单词同样以此方式在思维导图中列出,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词汇在做不同词性时,其拼写方式与中文翻译的规律,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词汇辨析能力,还能强化其记忆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应建立在举一反三的基础上,然而传统词汇教学模式并不具备这一特性,而是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局限在英语教材的固定词汇中,以至于他们在英语阅读中遇到新词汇时总是束手无策。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而是转变为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教学,旨在于真正提升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此出发,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的发散优势构建话题词场,在扩充学生词汇储备量的基础上促使他们形成拓展性英语思维。
教师可根据教材课程主题设定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对应的情境中进行思维发散,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思考出更多与情境主题相关的英语词汇。如在学习“Music”这课时,笔者让学生根据“音乐”这一主题思考相关新词汇,像是根据音乐类型可以总结出“jazz”, “jungle”, “orchestra”这些词汇,再延伸到乐器种类则可以总结出“flute”, “harp”, “trumpet”, “bass drum”等諸多词汇。教师按照词汇类型将其填入思维导图对应的模块中,可使学生在形成发散性英语思维的同时增强自身词汇拓展能力。
英语词汇本身就是为语言运用服务的,因此在词汇教学时应突出词汇的实用功能,以帮助学生在高效记忆词汇的基础上能将此熟练运用在语言表达中,好让词汇的实际作用回归于英语整体中。思维导图以其突出的放射性和拓展性为表征优势,运用在促进思维发散与连接相关知识上切实存在突出效果,且能够通过线与线之间的连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据此,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将词汇联系短语,以让学生借助结构清晰的概念图进一步提升自身词汇运用能力。
仍以“Music”这课为例,笔者将课中重点单词的拼写、翻译、相关短语以及例句列成思维导图,如在“influence”(影响)这个单词后面补充到“have an influence”, “the influence of”, “a bad influence”这些短语,在“mix”(使混合)后面补充到“mix round”, “mix with”, “mix in”等短语,并在后面补充短语例句来加深学生的影响,如“The influence of examples is beyond our thought.”如此将原本单一的英语单词变为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词汇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差异,从而使英语词汇教学的实用价值得到显著提升。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结构分明、形象可视的思维表征工具,合理运用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能满足学生利用形象思维接收信息的认知习惯,还能促使他们形成逻辑清晰、思维发散的英语学习意识,切实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工具。由此出发,高中英语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直观立体、层级分明的优势来优化词汇教学,以此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进而达到全面提升词汇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实验高级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辽东湾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