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下建档立卡贫困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2019-08-04 07:36张淑贞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21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创新创业

张淑贞

摘要: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教育领域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文章以建档立卡贫困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培养建档立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提出提升建档立卡贫困生双创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校企共育;学践结合;精准扶贫;创新创业

精准扶贫是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教育领域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早在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两份文件都把消除贫困作为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之一,把消除贫困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专门对扶贫工作提出了要求,要求各贫困地区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区域的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按我国现行标准,使得大部分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教育领域的扶贫,而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则是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我国农村地区,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家庭是因学致贫,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正在接受或即将接收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因此导致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家庭经济困难。

一、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融入高等教育,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和重视高校人才培养的举措。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22万人,再次创历史新高。为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鼓励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资源和优惠措施,进行创新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的方式缓解就业压力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部分相当特殊的人群,就全国而言,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大学生比例也不同,东部地区贫困生人数占据在校大学生总数的18%~30%,在西部一些偏远地区的比例达到50%多。2016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发[2016]18号)中明确指出:落实贫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建立贫困毕业生信息库,实行“一对一”动态管理和服务。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贫困毕业生推送就业岗位,组织开展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

二、高校培养建档立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教育环境下,高校需要利用各种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便利,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对人才发展的战略性要求,是缓解当前严峻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高贫困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因此,加强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一)培养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减轻就业压力的需要

自从1999年以来,我国逐年提高了高等教育入学率,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态势,导致高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人数年年创历史新高,毕业生中的贫困生人数也随之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与非困难学生的就业状况相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都偏低。

贫困家庭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贫困大学生除了具备一般大学生的特点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殊性,比如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总体偏弱,有的学生受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性格内向,自卑胆小,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偏差,以上因素导致了贫困大学生在择业时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与其他一般大学生相比,创业成功率较低。这些结果对贫困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利于贫困大學生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加强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社会转型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快速转型期,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优秀人才,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地位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高校能否利用自身优势,为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各种平台,助力学生成才,影响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社会转型。

(三)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创新能力,这个因素也是衡量民族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因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培养大量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既可以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发挥其智慧和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综上所述,当前就业环境和教育形势下,全国高等学校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实施精准资助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社会角色是任何社会机构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的大学生,并帮助其顺利就业,减轻家庭负担,是从根源上阻断因学致贫的方式,同时也是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做好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的精准帮扶工作,高校需要真正做到对贫困大学生的精准培养,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他们摆脱贫困的问题。

三、提升建档立卡贫困生双创能力的路径

(一)校企联动,顶层设计,建立科学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联动,成立建档立卡贫困生创新创业领导小组,高校领导亲自挂任组长,推进校企创新创业工作进程。出台建档立卡贫困生创新创业管理机制,对创业导师给予等同教学、科研项目的激励机制,鼓励创业导师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对参与创业的学生进行成果考核,并给予学分替代鼓励;对参与创新创业的合作企业,设计出双赢的利益分享机制。制定项目孵化机制,在创业项目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类别的支持。

(二)生企结对,学生与相应企业结对培养

高校应设立专门机构,设置专职人员,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主动地将与本校专业对口的企业单位“请进”学校,开展校企合作,高校的就业部门、各院系负责创新创业的部门以及各种创业协会积极参与进来,根据专业背景、就业方向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保证企业提供的实践教学环境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业背景基本一致,学生能够学有所长,掌握专业技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高校也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将各专业学生的学习时段用科学方法分三个阶段,即理论学习阶段、兼职阶段和顶岗实习实践阶段。理论学习阶段也可以请企业相关岗位的师傅到课堂,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寒暑假安排工作具有连贯性和衔接知识要求高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或者利用周末、小长假由师傅带领一对一进行实践。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很多企业而言,可以发挥企业优势和特点,变“授鱼”为“授渔”,满足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为教育事业贡献自身的使命和价值,真正地实现回报社会、扶危济困的责任,培养更多有责任心并懂得感恩的优秀的贫困学生。

(三)探索职业兴趣,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为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运营过程和不同职业环境的了解,学校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找到其职业偏好,确定其职业类型,同时引导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对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客观评价,总结其职业中的优势和尚需努力的提升能力,以便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步提高和锻炼,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为及时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利益诉求,学校还应加大对信息沟通平台的投入,完善信息沟通制度。

除此之外,高校各个院系应设立就业创业人才作为学生的实践导师,安排学生接受实践导师的指导,创造条件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创新创业技能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行业在国内外最新的发展趋势,提高創新创业的意识,逐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打下基础。

总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离不开企业支持,离不开创业导师的指导。“校企共育·学践结合”以全新的模式来培养建档立卡贫困生创新创业能力,将校企力量整合,形成强大合力,以造血式“授渔”共育贫困学生,助力成长。

参考文献:

[1]孙鑫.浅谈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J].商界论坛,2016(19).

[2]吴启运.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11).

*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立项项目“校企共育·学践结合”模式下建档立卡贫困生双创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Y2018ZD03。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创新创业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