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展农耕文明 助推宜君乡村振兴

2019-08-04 07:36田娟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21期
关键词:振兴乡村

田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为了加快促进宜君乡村振兴,文章从宜君梯田的发展理念、形成经验以及成效进行了调研,并结合新要求、新形势归纳总结出宜君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导作用;必须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必须注重服务群众;必须注重农耕文明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农耕文明;乡村 ;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对新时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的最高部署。宜君作为农业县,近几年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着力于传统玉米种植、产业转型、梯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农民收入快速提高,也为宜君乡村振兴带来诸多启示。

一、宜君旱作梯田

宜君梯田位于宜君县以南12公里的淌泥河村,全村耕地面积2300余亩,其中地膜玉米种植面积2000余亩。近年来,宜君依托当地自然文化、人才资源和农业科技资源,推动旱作农业向观光农业方向转型发展,将该村打造成“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地膜玉米农耕文化示范基地,实现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先后荣获“中国美丽田园”、“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神奇大西北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之一”、“感动陕西2017旅游影响力十佳摄影地”。宜君又从保护文物、传承精神、融合发展的角度,把“保护遗产与发展旅游”相结合,与安康市汉阴县合作开发,共同打造姊妹梯田生态博物馆,2016年宜君旱作梯田被陕西省文物局授予农业生态博物馆称号。

二、宜君梯田的形成发展

(一)宜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宜君梯田形成的根本原因

宜君总人口9.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4万人,是以玉米种植为主的农业大县。处于陕西省中部渭北旱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上,气候干燥寒冷,雨雪稀少,加之山地耕作采光不足等问题,对玉米生长发育构成制约。在农耕文化繁荣的时代,先民们对坡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造,宜君旱作梯田即成雏形。

上世纪50年代,宜君人民发扬农业学大寨精神,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向贫困宣战,开展大规模的梯田开垦运动,通过垦田保水保墒保肥,亩产从50多斤提高到三百多斤,其中,原县口梁源大队成为典型,受到国务院表彰,哭泉梯田成为当时的生动缩影。

20世纪80年代,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困苦生活,宜君人民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宜君人民引进地膜玉米种植技术,科学种植玉米。时至今日,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突出,成为全县粮食生产的第一大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为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宜君县各级党委政府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宜君梯田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

宜君玉米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得益于党的惠农政策和项目的科技支撑。宜君由于土地贫瘠、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玉米产量低,农业上难有发展,时常还担心群众的温饱。宜君县各级党委政府为了突破气候和地形两大自然条件限制,解决人民的困苦生活,提高粮食产量,大力培养农技人员。在专家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克难攻坚,开展了大量艰苦的探索,最终为宜君人民找到了玉米种植的科学道路。宜君开始引进地膜玉米技术,首先在棋盘镇柳家湾开始试验,由于这项技术增温保墒,结果平均亩产420公斤,比露地平播平均亩产增产220公斤,一举获得成功。从此,宜君大力推广地膜玉米。1987年至2007年宜君县农技人員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自主研发了畜力地膜玉米播种机、四轮牵引膜上穴播机,较大地提高了播种效率,使亩产平均增加至600公斤。2008年至2017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又引进了优质、紧凑耐密、抗倒伏玉米品种,通过试验示范,创新了地膜玉米集成化种植技术,实施推广“七项”技术,地膜玉米平均亩产量达820公斤,其中,5万亩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901公斤,百亩连片攻关田平均亩产1069公斤。2015年1月宜君玉米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该认证属陕西省在粮食作物获得的唯一地理标志认证。

(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是宜君梯田形成的重要原因

如今玉米种植已经成为宜君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同时,地膜玉米与旅游业的结合也带来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双重的增收点使地膜玉米在宜君县农民经济收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哭泉镇,自2015年宜君县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以来,紧抓机遇,着力打造集农业风光、摄影风采、休闲养生、民宿体验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2亿多元,完成了姜女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民居改造、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群众走出固有的农耕种植的模式,延长产业链,向玉米深加工、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建成玉米酒制作作坊一家,玉米皮编织品车间一个;还发展集吃、住于一体的农家小院式梯田客栈、土特产商店30多户,现在年游客接待量达15余万人次。

三、宜君梯田的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的启示

宜君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聚焦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以农文旅建设为切入点,坚持坚守、创新创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支持,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注重发挥党组织主导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原则

宜君梯田能够搞得红红火火,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勇于创新实践,善于组织群众,有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哭泉依托梯田风景区和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发展旱作梯田,地方党委政府始终按照宜君县委政府规划指导,结合实际,融合一二三产业,研究出台具体措施,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这就启示我们,实现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作为领导者、发动者和指挥者的作用,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强化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宜君在梯田建设过程中,当地老百姓不屈不挠、破除陈规,克服困难,改造自然,科学种地,最终实现增产增收。这就启示我们,乡村振兴,对象在农村,主体是农民,一定要让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进来、积极行动起来。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激发出来,积极投身于农业发展、农村改革,自觉转变发展理念、改变乡村面貌,主动担负起与乡村振兴主力军地位相匹配的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三)注重服务群众,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法

宜君梯田建设中以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与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有机结合,把办文化、搞旅游、建工厂、做实事等思想观念融入传统的农业生产之中。这就启示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契机,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点难点问题,从群众身边的难处做起,主动帮助农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为群众尋找致富门路。

(四)注重农耕文明传承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

宜君旱作梯田着力于优秀传统农业,在地膜玉米种植区域内,借自然形成的新奇特旱作梯田风貌、孟姜女传说等,打造宜君梯田景观和孟姜女哭泉民俗文化村,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地域特色的其他产业,同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为发展乡村旅游、民宿旅游,致富增收和产业转型提供了平台,找到了农文旅结合致富的路径,激发了全体村民创造活力,形成了“产业联动”的梯田文化和民俗。这就启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加强农旅文化建设,要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让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有根有魂的现代化,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出独特魅力和风采。

参考文献:

[1]崔建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01).

[2]庞晶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3(11).

[3]秦海燕.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03).

[4]沈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09).

(作者单位:陕西省宜君县党校)

猜你喜欢
振兴乡村
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的途径及创新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从供给侧改革谈东北机械工业振兴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中菲谈“振兴”五大领域合作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