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未来政策及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粮食数量和质量的主要发展区域,东北在经济转型期间需抓住政策及区域优势,结合信息化、产业化和系统化的要求,形成物流三维立体体系,依赖于大物流业的发展,发展粮食就业优势和粮食产品二次开发能力,为东北粮食产业二次振兴打开新局面。
关键词:振兴;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1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现状
自东北第一次经济振兴以来,粮食产业比重就逐渐地向北方靠拢,在我国东北,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粮食人均净产出在全国排名前两位。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告,2015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为6000多万吨,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粮食总产量1亿4千多万吨,13年来,东北粮食产量在全国比重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成为全国粮食增长最快、贡献最大的区域,进一步发挥了“大粮仓”和“粮食市场稳压器”的重要作用。再来看看近两年的数据, 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2014年增加1400多万吨,增长2.4%。其中,东北四省区(包含内蒙古东部地区)粮食总产量比2014年增加500多万吨,占全国粮食增加量的36%以上。东北地区的粮食除供本地使用外,大部分销往华东、华南和华北等地区,粮食的物流输出占全国的60%以上。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布局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还包括粮食运输过程中的一切增值服务,是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和信息应用的一条完整的环节链。一些国家已基本上实现了“四散化”粮食物流,即散装、散卸、散运、散存;也就是基本形成了信息化、自动化的粮食物流。在东北二次振兴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要巩固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这一条是国家政策上最为显著的变化,是东北振兴8条中的第一点内容,因此,着眼于东北二次振兴条件下的粮食物流建设,尤为重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形成比较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多元清洁的能源体系。近年来,东北经济发展过缓,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在国家“去产能”的大环境下,表面上看,对东北的重工业影响较大,但同时也会对粮食产业起到一定的影响,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会。东北始终还是中国粮食的主产区,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也占据相当的比重,农业在东北以及进一步拉动全国经济方面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流通成本较大一直是限制东北粮食发展的瓶颈,2003年东北第一次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概念,也是东北第一次振兴的开始,那时东北的经济形势和现在相比也是有很大的不同,文章将针对东北各省的粮食产业特点,分析东北区域优势、劣势。
开放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最大的特点和重点,要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形成比较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多元清洁体系。而开放则必然面对着开放式的交流通道,在当今的物流结构下,以中小型产品和轻工业最为发达的江浙地区,已经形成了地区性的包邮优势,而相应的物流产能,向东北方向运输过程中,仍然面对着非常大的物流化成本,同比之下,东北的产能优势也面对区域性的物流方便,但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打开。
2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东北粮食物流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面对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三个最重要的问题是:
2.1 产业化、信息化和系统化的落后,物流产业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
这将是制约今后东北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最突出问题。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购销管理体制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原有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变成由多个部门进行管理。而分设就容易造成分割,各部门自我建设,自我完善,分别制定物流规划,各成体系,相互之间缺少联系与合作,导致了粮食物流资源基本局限于本部门内利用,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较重,增加了粮食物流成本和建设费用,也使全社会统一高效的现代粮食物流系统难以形成。而东北拥有众多传统贸易,这些相对的信息不对称性和时空阻隔性,使供求产销难以有效对接,粮食经营前后不搭配,难以协调。
2.2 物流载体发展相对配套设施没有跟上,运输资源方面的利用率也有待提高,港口设施设备也需要革新
物流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是实现物流现代化所必备的技术基础。受传统观念影响,广大粮食企业和职工对粮食物流的认识仍局限于简单的粮食仓储、运输和装卸,基础设施和设备却不加改善,缺乏从整个系统优化和专业分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定位与发展,现有的散粮发放设施也与各业的仓储能力和装卸能力不匹配,粮食包装运输抛洒损失多,包装材料费用大,装卸自动化程度低等都是导致目前东北粮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致使东北地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依然缓慢。
2.3 粮食可利用性低,没有形成二次开发的高水准的开发产品
粮食在我国消费品结构中历来占有很大比例,然而市场上的粮食加工的食品却很少,品种往往也很单调、低端,并没有对粮食进行充分的利用。开发粮食的一系列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潜力也很大,却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
3 东北粮食物流解决方案分析
通过数据比对,将东北的粮食物流产业优势进行系统分析,进入十二五,东北工业及装备制造业方面的输出下降比较严重,但从粮食角度,黑龙江吉林两省依然有着强有力的人均粮食占有率和产出,质量上更是上层,下面。从线上、运输和粮食产品二次开发方面对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3.1 利用交易平台,进行农商交易,扩大物流网
如今,互联网买卖的平台不容小视,而相比于小商品微商平台上种类的复杂性和不可辨别性,在微商或其他便捷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良好农商产品的交易,已经成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东北粮食输出的重要平台。在2015年,下半年,农商微商卖家数量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生产、营销、盈利模式。带给生产商利润的同时,也对粮食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全国54个最具有活力的物流中心,东北占据5个名额,这一比重并不明显,在未来,信息化、智能化将起到主导力量,加快粮食运输效率,依托精益研发平台,政府结合技术优势,既可以解决东北科技方面的问题,也能使物流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所谓信息化产业,指的就是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的基础建设,全自动化调动、调配和物流一体化进程,建立更加完备的物流体系,从三维立体化角度协同促进粮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之前,物流运输中总是会面临一些速度和调动方面的困难,这对粮食输出来说影响很大,如果能研发出自动化,流程化和服务更得上的物流平台,以一、二线城市为技术输出终端,以三线城市为主要实施中心,就可以加快物流供应链工作流程,在之前的研究中,可以知道,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协调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若能形成自动化流程,各个实施方都能通过系统化思想来处理问题,将大大提高物流产出效率。
3.2 运输手段是物流的发展基础,应该放在总体布局的重点考虑的范围之内
基础主要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海运运输四个方面,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是全世界最为迅速的,目前,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了全球高速公路长度排名第1的国家,公路运输也是唯一能够深入相对较偏远地区,直达粮食生产第一线的最佳手段。目前,东北发展最迅速的运输手段是高铁,近年来,随着哈大高铁主线路的启动,整个辽宁的主要城市,以及吉林和黑龙江的部分城市已经被高铁和动车组列车的运输方式所代替,目前,铁路、高铁建设让东北内连外通成效显著,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京沈高铁开通后,京沈两地高铁运行时间将压缩至两个半小时,与其他各条线路合理分工,将形成多条进出关的铁路通道,“东北振兴”战略与“京津冀一体化”也将因此更加紧密相连,实现互促互进,东北三省将很快迎来发展的春天,国内的粮食需求,更多的还是依赖铁路运输。2016年,在吉林召开了东北亚物流峰会,作为东北“金三角”的珲春市就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航空运输方面,哈尔滨的空港物流产业园也将在不久之后正式建立,而大连新机场投入使用之后,原来的老周水子机场,也有可能作为专门进行空港运输的基地。空港物流在追求速度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对于小型粮食及粮食方面的二次产品来说,可以启动巨大的推动作用。
海运方面,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海运运输力所受到的影响冲击非常强烈,韩国韩进运输集团也在不久前宣布破产倒闭,而辽宁港口业务方面,则面临整合的需求,全国10大港口中,东北占据两个,分别是大连和营口,但排名均比较靠后,作为天然深水港口的大连,有着一定的天然优势,2015年度上半年,大连港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亿度元,同比增长0.6%,各主要业务总体表现平稳。其中,散粮码头完成吞吐量186.9万吨,同比减少41.6%;之前,作为东北亚航运中心的大连试图整合其他辽宁港口,但在单纯的业务范围内进展比较困难,而在东北二次振兴政府的推动下,设计新概念下的海运港口,将极大推动粮食物流的发展,粮食对外运输中,海运几乎占据全部份额,因此,依托二次振兴东北港口升级,对外粮食物流大有可为。
另外,需要依托东北地域优势,做好国内外粮食及附属产品的流动,近年来,韩日经济的发展过缓加之部分政治原因,导致东北对外贸易额度的下降,但日韩方面存在自给自足能力的缺失,尤其是土地粮食方面,因此,着眼于韩、日,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对外粮食物流,对东北粮食物流承载能力更是一种考验。
3.3 粮食副产品的研发,形成全套粮食供求体系
东北地区拥有多所综合性的农林高校,基础科研能力毋庸置疑,但和中国其他地区人员流动不同,流出东北的人口,以高水平人才和高校毕业生为主,因此,在东北全范围内建立粮食二次研发产品的输出基地尤为重要,可以保留农业高素质人才,也有利于基础科研和成果转化,当然了,其实东北并不缺乏相应的基地,辽宁大连拥有众多海参和及其他海产品工厂,其连锁店面覆盖全国。但相对来说,和以绿色化、健康化为主要特色的国外产品相比,东北产品对抢占国内高端消费市场方面依然有着很多工作要做,现在,诸多城市中都有食品类高端服务区,无论是餐馆、宾馆还是其他场所,餐食的档次分层都比较明显,相对于东北优势,占据肉牛产业链的,有新西兰和澳洲,海产品方面,国外的产品输出也具备一定优势,甚至在儿童用奶粉方面,东北食品制造业如果能够分到海外代购的一部分额度,未来的全部额度,都能给粮食产业带来巨大的优势。同时可以利用空港和海运物流,把东北生产的高端粮食产品销往海外。由于气候的原因,东北的粮食产品有自己的特色,从本质上说,是不能代表诸如东南亚地区的粮食特性的,但是,依托物流新格局,结合其他粮食品种,进行食品精益研发,完全有可能打开东北农业振兴的一角。
4 结束语
东北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困局,是我国新常态下的一个缩影,任何的振兴都离不开阵痛的革命,关键的问题是能结合自身优势,为创新打开新局面。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而蒸汽机改变的正是人和物的运输方式,而粮食,又是地大物博的东北给全世界人们能够创造的最大的财富,东北经济二次振兴,既是很大的机会,同时也是极大的挑战,应该依托软件、硬件和基础设施平台,在农业产值和农产品研发基础之下,在东北亚发展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引领下,结合我国不断发展的高速公路、铁路,空港物流和海运物流的快速发展,打开粮食输入输出的新局面,东北有极大的潜力成为我国中、高端粮食产品的输出中心。
参考文献
[1]张雪.近代东北粮食贸易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张燕妮,陈杨.中国东北粮食物流发展问题浅析[J].粮食流通技术,2010(5).
[3]张大龙.发展现代区域物流与振兴东北经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李鹏,王玉斌,谭向勇.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与贸易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2006(1).
作者简介:赖颖(1995-),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信息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