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青云 陈文伟 图/郑光前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往城镇流动,造成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发展明显滞后。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是戴云山山麓的千年古县,面积2232km2,辖18个乡镇,214个行政村(社区)。德化县城规划区面积140km2,“大城关”核心区面积38km2,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文明县城,列入福建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县。本文立足德化实际情况,分析德化“空心化”的现象及特点,通过相关的案例解析,提出乡村发展模式的对策。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特别是大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显现,并逐渐从人口空心化演化为土地、产业等要素“空心化”。
1、小县大城关战略。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德化全面推广窑炉改造和烧成技术革新,以电代烧,而后又采用冷煤气、油等烧瓷技术,使陶瓷企业快速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陶瓷产业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县城转移。到了90年代,根据德化县人口、产业、经济等要素分布特点,德化县提出了并实施“小县大城关”县域战略,从此,人口、产业、经济等要素在县城高度集中。
2、产业、人口、经济要素向县城高度集中。德化县城现有陶瓷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2016年年产值达199.49亿元,80%的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国电商百佳县、我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2016年5月,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3、城市繁荣、乡村趋向空心化。德化县城建成区面积28.9km2、常住人口22.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5.49%,城区集中了全县三分之二以上的劳动力、经济总量、税收,农村基本以留守老人为主,形成鲜明对比。
1、劳动力相继进城,老人依然留守。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县城,导致农村人口数量、结构发生变化,而老人因改变不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土情怀或适应不了城市“高楼大厦”的生活习惯而留守农村,据统计,德化县农村留守老人平均年龄已达67岁以上。
2、耕作面积萎缩,但农产品更“绿”。德化县常用耕地面积为16691.73hm2,因地处丘陵山区,德化耕地大部分为梯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困难,而老人劳动力有限,耕作面积萎缩,但是生产方式以自给自足为主,并不成为其主要的生计来源,因此更加绿色、环保。
3、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功能弱化。以教育为例,德化县城集中了全县94%的中小学生,大部分子女都随父母进城,而乡镇小学已基本闲置,退出了历史舞台。
4、传统文化后继乏人。据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杨梅乡云溪村就有正月表演纸狮、纸龙的风俗,后又不断推陈出新,技艺得到传承、创新。2007年,云溪剪纸工艺已被列入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在从事这一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空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农村面临空心化问题,产业需要带动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空心化”却为乡村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丰富资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空间广阔。人口向城市集中,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2、资源丰富。一是山多:德化县森林覆盖率达78.4%,7万亩,树种繁多,林木蓄积量1847万m3。二是水足:全县年均降水量1800mm左右,为福建省多雨地区之一,境内河流以戴云山为中心,呈叶脉状向四周分布,分属闽江水系和晋江水系,全县溪流总长495.06km,每年向闽江、晋江下游提供优质水源25亿m3。三是矿富:矿产资源丰富,拥有高岭土、煤炭、石灰石、泥煤、叶蜡石、金、铜、钨、锰等矿藏40多种。特别是瓷土矿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天独厚。四是瓷美:德化白瓷的烧制工艺和各种艺术瓷雕的高度成就,驰名中外,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之美誉。尤其是以一代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瓷雕闻名天下,被称为“东方艺术”精品,享有“天下共宝之”的美誉。德化白瓷依不同瓷色称猪油白、象牙白,外国人称“中国白”。
3、公益保障。交通上实行村村有公路,镇镇有干线。在通讯上,通过改善网络体系使得家庭宽带等在农村得到推广。在社区上由于人员少,便于统一规划管理。
4、因情施策。立足德化的实际情况,推出了“林权两换”(“以林权换收益、以收益换保障”——如保障性住房等)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措施,以创建“一清、二整、三美化”的农村环境。
1、鼓励返乡创业:如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养殖棘胸蛙,深度挖掘棘胸蛙的营养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村发展。
2、引进外来人员:如德化县萌典御草园专业合作社从村外、乡外引进人员,依托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林下种植,带动林农创业;鑫义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德化水热条件,从县外引进人员,发展大棚种植,盘活土地;台苗园农业有限公司从境外引进人员,开展红心火龙果等水果种植,丰富乡村产业。
李宏图摄
根据德化县资源丰富的特点,布局产业适宜的空间,形成以县城为核心,沿203、206省道形成东部和西北部两条发展轴线,通过错位的发展设计,充分发挥各乡镇的特色,打造“一心、两轴、三区”旅游精品,构建点线交融、众星拱月的产业发展大格局。
1、以“三黑三黄”(德化黑鸡、黑兔、黑羊,德化梨、黄花菜、山茶油)、“三白三红”(优质白米、白萝卜、淮山和红米、红菇、红酒)为代表的特色农业;2、以九仙山、石牛山等景区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业;3、以农业采摘、体验等为代表的休闲产业;4、以温泉养生、森林疗养等为代表的生态康养产业;5、以顺美陶瓷生活馆等为代表文化创意产业。
培育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乡野文化、康体文化、陶瓷文化及现代文化。
1、总体规划和策划。通过德化县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规划、旅游业规划等以实现合理利用土地,协调空间的目的;2、推进耕地、林地、宅基地流转。主要的形式包括:出租、转包及入股,目的是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3、增加百姓利益和集体收入,把生态公益林补贴、粮农补贴等发放至农民手中,确保农民利益;4、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网络入户、入村,进一步探索“农村淘宝”未来发展的可行性;5、优惠的政策、规范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