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2019-08-01 06:30鞠馥宇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机制

鞠馥宇

摘   要 课堂教学评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片面,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偏颇,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简单划一。因此,须要注重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合理选择课堂教学评价形式,灵活使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机制  评价主体  评价方法

高效的课堂教学既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高效课堂的开展既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互动,也需要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保障。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既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又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其运行机制通过作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与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影响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其有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表现为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甚至存在教师“满堂灌”,将学生视为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的现象。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忽视其他评价主体的存在与价值,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评价中忽视了学校、社会、家长、学生等其他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性评价。另一方面,对评价信息和结果的使用存在单向性,课堂教学评价信息基本都是教师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而使用,学校、社会、家长及学生很少使用这些信息,也很少给学生反馈课堂教学评价信息与结果,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其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被忽视了。这种评价主体的单一,忽视了其他评价主体的参与,难以吸收多元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很难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既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也不利于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影响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1]。

2.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片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以“考试”为检测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中小学学生以追求“分数”为学习目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重视学生成绩分数,轻视综合学历的评价,以追求学生学业成绩为宗旨。有研究者指出,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基本都是通过聚焦知识点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即通过“知识点”的评定来预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进行分类和甄别。把学生的学习看成知识的积累,将课堂教学评价视为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依据这些学业评定资料来确定“排行榜”。布卢姆曾提出教育的作用是选拨还是发展的问题,他提出:“学校的重要责任之一是为每一位儿童寻求可以使自己的潜能达到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获得最好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评价的回馈作用。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并对其进行排行,而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具体的教学情况,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活动,让其在合适的轨道中进行。如果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成绩本身的评定,是不能算作“评价”的,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是以认知领域的知识为中心的,特别是局限在对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定。过程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没有纳入到评价的视野之中[2]。

3.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偏颇

我国中小学课堂在应试教育与唯成绩论的影响下,形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评价形式,造成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一方面,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较少使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即使有形成性评价的机会,教师也会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对待。如在一些公开课或竞赛课中,回答教师提问的学生一般都是一些优秀或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这些学生要么是教师提前安排好的,要么是教师在课堂中专门挑选的好学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表演”课,真实的学生“表现”与“水准”是看不到的。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评价以判断性为价值取向,轻视描述性功能。教师对学生作业与课堂做出的反馈多以判断性为主,较少考虑评价的描述性。就学生而言,判断性的反馈不能为学生改善学习提供更多信息,只能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改善。一些教师在对学生的考試分数与单元测试等进行反馈时,只简单地告诉学生考试成绩,对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关系很少进行解释,只关注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考试成绩的比较,不考虑考试成绩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也不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而描述性的反馈能够解释学生考试成绩与学习状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学生改进后续的学习提供具体的信息,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状况。

4.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简单

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受工具理性价值观的影响,应试教育占据重要位置。相应地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为了顺应应试教育的基本要求,也表现为过分追求学生学习成绩与学生升学率,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是分数与升学率。与此相适应,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纸笔考试、常规作业、口试等为主要形式,特别注重以标准化考试为核心的纸笔考试,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表现出简单划一的特点。标准化的评价方式特别注重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虽然教师写明了教学目标与相关地评价内容,但这些教学目标基本没有考虑学科的课程标准,而是源于教学参考书,更不会将这些内容标准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因教学目标的不具体、不明确,使评价方式也变得无的放矢,结果出现评价方法与教学目标相脱节的现象,其评价方法本身成为了评价目的。这种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评价使整个课堂教学评价过程变成了追求同一标准的过程,从而限制了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另外,这种整齐划一的评价方式,对所有的评价对象来说,其评价标准、内容、目标等都是相同的,不能突显评价对象的个性特点与独特之处,也不能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因此,需要转变简单划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与丰富性的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1.注重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其活动内容与途径是不同的,评价主体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表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指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是协作、平等的民主关系,两者都是平等的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实际上就是主体间进行自愿选择、相互沟通的过程”。因此,在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应确立評价主体的多向互动性,为学生提供参与评价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自评与他评的过程中逐渐成长。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走出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评价主体模式,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教师群体、学生等多元主体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之中,由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只有经过多元评价主体的共同协作与相互配合,才能得到更加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也能更有效地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功能。如有效发挥学校领导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重要作用,重视家长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重要价值,注重教学督导、评价专家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作用,强调学生自评与互评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地位。学习性评价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发展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能力,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供机会[3]。

2.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素质教育提出要培养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人,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以往过分强调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价值观等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评价也倾向于认知性层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事实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具有多种需求和多元发展潜能。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如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发现同伴身上的优点,又能指出其他同学的缺点,在同伴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不管是同伴评价还是教师评价,都应该以肯定、鼓励的方式为主。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既要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教师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些都需要全面的和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来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应注重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多元性,特别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的整体与全面发展。

3.合理选择课堂教学评价形式

当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的倾向非常明显,且在对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使用中,多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鉴定功能,较少考虑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因过分追求评价的鉴定功能,导致出现先教后评、评教分离的混乱现象,这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状况,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教师的今后教学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关系着教师的教学状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其未来的发展状况。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现代课堂教学评价追求的是过程性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过程性评价要求将评价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注重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的有机结合,注重对具体情景中学生真实情感态度与行为表现的评价,最终促进学生生成性与有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过程性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学生贴标签,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评价过程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与动态的评价观,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

4.灵活使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与个体需求,其个性特征与身心发展水平等也各不相同。没有哪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考查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而采用单纯的纸笔考试评价方式不仅不能测验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还会抹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简单划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既不能科学合理的考查出所有学生的学业情况,也不能满足学生多元智能与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评价主体在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要采用灵活性与多样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不断完善和更新评价方式,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性与个性化的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要灵活运用常规作业、纸笔测试与口试等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发扬传统评价方法的优势与特点,规避其缺点与不足,创造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突显不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与课堂教学评价所具有的动态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性与复杂性越来越突出,课堂教学评价要不断顺应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与差异性。除此之外,在创新与变革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过程中,要适应教学目标、评价内容、教学情境等特定情形的要求,根据具体的情形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5]。

参考文献

[1] 钱明明.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框架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8(07).

[2] 李芒,蔡旻君.课堂教学评价亟需信息技术的支持[J].中国电化教育,2016(01).

[3] 王薇.基于学习性评价理论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8).

[4] 夏心军.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取向[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7).

[5] 谢娟,张婷,程凤农.基于CIPP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5).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机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提高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