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积木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9-08-01 03:41黄丹杭波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幼儿园
幼儿100 2019年18期
关键词:高楼积木建构

文/ 黄丹 杭波 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幼儿园

积木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材料之一,丰富的积木建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比如探究数与量,发展儿童空间技能,运用象征符号,以及发展社会情感技能等。

一、积木区现状研究分析

几乎每个班级都会在班级内创设一个积木建构区,老师们往往会用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去对待它。偶尔更换材料,很少在区域里与幼儿互动,很少与幼儿讨论如何丰富、拓展建构的话题,很少观察幼儿的活动及判断他们建构能力的发展水平等。从2018年9~11月,我们对班级幼儿在积木区的计划进行统计(见表1),发现幼儿的计划共24 次,其中马路4 次,桥2 次,房子9 次,城堡6 次,天安门1次,蛋糕1 次,船1 次。房子、城堡、天安门都属于高楼(房屋)建筑,说明幼儿现阶段对搭高楼兴趣较高。但在持续观察幼儿建构的作品时,我们发现幼儿建构的作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重复,幼儿的建构技能和水平并不高。

表1 积木区计划统计

对于参与人员,我们发现共有95 人次来过积木区参与计划和搭建(见表2),其中男生62 人次,女生22 人次。有26 人来过这个区,而有12 人一次都没有来过这个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部分幼儿存在一定的偏区现象。

表2 选择积木区幼儿统计

二、积木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一)积木区空间的设置与环境的布置

积木区的合理设置能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及儿童的良好发展。精心设计的区域,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学习模式,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并使他们更自主、投入地参与活动,真正有效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决策力。一个高质量的积木区,我们应从以下因素来考虑。

1.空间布局。

教师可以利用走廊、午睡室中足够大的空间去创设积木区,这个区域相对安静且采光较好。积木区的大小,应确保至少5~6 名儿童能够同时搭建,满足儿童对于建构细节的需要。

2.环境布置。

积木区需要一个平稳的建构表面,平整的地垫或者地毯能够提供平稳的表面,还可以防止积木倒塌时发出噪音。其次,在积木区的墙面可以张贴与搭建有关的图片、海报等。

3.功能区划分。

即第j个行业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全部资本等于第j个行业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直接资本加上生产所有中间投入所需的资本之和。

根据积木区的现实需要,按照功能可将其划分为设计部、施工部等小区域,设计部的幼儿在搭建前设计图纸,施工部的幼儿按照设计图进行搭建。

(二)积木区材料投放的类别与要求

积木区的材料投放是具有目的性,而不是随意投放的。教师应充分考虑材料是否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及多领域发展的需求。根据实际创设以及观察可以发现,积木区的材料投放,可以遵循以下要求。

1.充足的积木。

教师要保证积木区有足够数量的积木,根据《积木书》的建议,至少要为不同年龄组的幼儿,投放以下数量的积木块:3 岁儿童需要586 块,4 岁儿童需要748 块,5 岁儿童及以上需要980 块。这些积木应该分门别类地存放在儿童可取放的开放式架子上,架子上贴有显示了积木块正确尺寸的图示。

2.辅助材料。

除了木头积木块以外,还可以在积木区投放其他类型的辅助材料,比如牛奶罐、盒子、易拉罐、树枝、海绵、泡沫和纸板做成的积木等,作为木头积木的补充。还可以提供一些配件,如小动物、小汽车、玩具小人、交通标志等,以丰富儿童的游戏。此外,还可以投放一些供幼儿在搭建过后用于测量的直尺、卷尺等。

3.欣赏材料。

为了丰富幼儿的建构设想,教师可以在积木区投放一些带有建筑图片、建筑杂志、有关楼房和桥梁的书籍等。

4.书写材料。

为满足儿童在搭建前设计图纸,教师需要在设计部投放各种尺寸的纸张、便签、笔、双面胶等。

(三)积木区常规管理与日常指导策略

要想通过积木区真正让幼儿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除了合理地创设建构环境,以及投放丰富、适宜的材料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一些支持性策略促进幼儿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

1.规则的制订与执行。

与幼儿共同商量和设定有助于建构的规则,如积木是用来搭建的,只有建构者才能推倒建筑物,直到所有建构者都同意才可以推倒建筑物,可以跨区域使用材料,游戏结束后所有的积木都应该收拾好并放回架子上,以及搭建高建筑的安全要求等。

2.吸引幼儿参与积木建构。

根据计划—工作—回顾模式,在每次区域游戏前,我们都会利用5~10 分钟与幼儿讨论关于积木和其他建构材料的前期经验,并强化建构的规则。再给予幼儿45 分钟~60分钟充足的探究积木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认真观察并记录幼儿的积木游戏情况。最后,在游戏回顾与评价环节,利用5-10 分钟和全体幼儿讨论积木建构中的情况,借助照片或视频分享观察到的幼儿解决问题以及创意搭建建筑物的信息,从而增强建构者们的自信心。每次积木区的孩子们都会主动请求我们给他们的作品拍摄照片,并急切渴望着我们分享交流他们的搭建故事。另外,为了让全班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积木,尤其女孩子,我们建议,每周会安排一个女孩建构日。我们还提供了若干儿童安全帽,增强积木区的吸引力。

3.从开放式探究到聚焦式探究的观察与指导。

大多数幼儿都使用过积木区的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注意到不同材料的形状、大小和材质不同的特性。有的孩子会不断地垒高,看看建筑物在倒塌之前能垒多高。在聚焦式探究中,幼儿会对他们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调查——怎样才能搭一座不会倒的房子?怎样才能让大熊住进房屋?教师需要持续地观察积木建构区,确保它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并促进他们的发展。

阶段一:垒高挑战

搭建高楼的基础,首要条件是学会不断地垒高。我们从班级所有的积木中,选择大量15cm X 2cm X 2cm 的长方体积木,然后让幼儿分组合作,利用10 块这样的积木进行垒高挑战,看看建筑物在倒塌之前能垒多高,尽可能想办法将它们垒得又高又稳。在操作过后,我们利用照片进行回顾,并且对每一组搭建的高楼进行统计。有三组利用了横放的方法进行垒高,搭建的楼房很稳,但是不高。有四组利用了竖放的方法进行垒高,搭建的楼房高,但是不稳。有一组利用了横放加竖放的方法,搭建的楼房又稳又高。我们将阶段一中统计的方法进行推广,请幼儿分组继续尝试这种横加竖垒高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感受这种搭建方法的优势。

阶段二:搭建高楼

有了基本的垒高经验,根据班级幼儿现阶段的兴趣,我们将积木区的搭建聚焦于高楼的建构。首先,我请幼儿们分享自己见过或搭过高楼的经验,给他们看一些高楼或者之前搭建过的高楼照片,并且探讨高楼建筑的基本特征。其次,提出搭建高楼的挑战,告诉幼儿在接下来的几周,我们班都会专门来搭建高楼。

在每次区角游戏前,我都会兴高采烈地对幼儿说:“今天你们会用什么材料搭出不一样的高楼呢?”一段时间,幼儿尝试使用一种材料(圆柱体)搭建出最高的金字塔式建筑物。为了帮助他们梳理经验,让他们的建构水平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我们截取了在日常观察中抓拍的三个大小、高度不同但使用材料却相同的作品,组织幼儿集体讨论搭高楼的策略。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三个作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集体讨论,幼儿得出了结论,它们相同的地方是三个作品下面的圆柱体越多,高楼就越高大,它们都是用圆柱体搭出来的,都用三角形积木做了圆顶,都不可以住人,都像金字塔一样尖尖的……它们不同的地方是三个作品不一样高、用的积木不一样多、有的下面大有的下面小……孩子们持续保持着搭高楼的兴趣,我们始终观察与认可幼儿的游戏,注意他们对平衡性、稳定性以及材料属性的理解。

阶段三:从高楼到围合式建筑

幼儿已经玩过各种各样的材料,尝试过各种高楼的搭建,体验了他们所使用的材料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于是,我们开始鼓励幼儿去探究围合式建筑。首先,我们请幼儿分享自己搭建围合式建筑或是看过围合式建筑的经验;其次,借助其他幼儿园或者网上找到的围合式建筑的照片和视频请幼儿欣赏,让他们明白围合式建筑的概念(指墙壁和屋顶共同构成的,有相对封闭的空间的建筑)以及基本特征。真正让幼儿进入围合式搭建前,我们在班级里再次组织了分组活动,利用12cm X 2.2cm X 0.7cm 的长方体积木让幼儿尝试搭出围合式的建筑。接下来的几周,我们就重点请幼儿搭建能够让小布等玩偶住进去的围合式建筑,鼓励幼儿搭建有门、墙壁、地板和屋顶的建筑物。

4.丰富和拓展幼儿经验。

生活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建筑,借助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我们在幼儿园附近开展了多次实地考察,请幼儿一起收集跟建构相关的图片、书籍、视频,邀请班级中从事建筑工作的家长到教室中分享他们的工作以及建构技能等。

做了这些改变之后,积木区更加吸引幼儿,我们惊喜地看到一大批热情投入的建构者,看到幼儿的建构水平一步一步地提升,看到他们在积木区进行更多关于数学和科学的建构活动,看到他们的建构变得更加具有合作性,看到以前不喜欢玩积木建构的幼儿也开始喜欢这个区域了。

猜你喜欢
高楼积木建构
劈木头,盖高楼
高楼搬家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高楼万丈平地起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星钻积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有趣的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