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高考历史选择题分值较高,在全国卷中几乎占历史试题总分值的一半,在江苏卷中更是高达六成。而且历史选择题单题赋分高,更能体现历史学科的区分度,拉开学生总分的档次。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历史选择题。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长期关注和研究,归纳出三种基本的解题方法——直选法、筛选法和优选法,并总结出各种解题方法的基本原则。下面以2014—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为例加以具体说明,供广大师生参考。
根据题干内容和要求,借助已学知识,通过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可称为直选法,是解答历史单项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
例1.(2018·全国卷Ⅲ·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阅读题干材料,找出关键信息:“由国家制定”“官修本草”“朝廷颁行”,他们都体现出国家力量的支持。然后观察比较四个选项,其中只有B项紧扣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并完全符合题意,可选定B项。所以,只要是类似的选择题,即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紧扣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并完全符合题意的选择题,可采用直选法直接选定答案。这样既简便准确,又节省了一定的时间。
很多选择题不能用直选法直接选定答案,这时需要使用第二种重要的方法——筛选法。所谓筛选法,就是对选择题中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甄别,筛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此方法是解答历史选择题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筛除后,如果剩下一个选项,它无疑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如果还剩多个选项,也可为进一步选择排除障碍、打下基础。如何筛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呢?一般可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般要筛除与题干内容和要求相矛盾以及与所学知识相矛盾的选项。但是,如果某一选项虽与所学知识相矛盾却与题干材料内容相一致,应属于史界新说,意在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是精神,是不可以筛除的。
筛除没有体现题干内容的选项以及与题干事件及其时空不相干的选项。
筛除带有绝对性词语的选项。选项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过于绝对的字词,如“彻底”“全面”“始终”“一贯”“都”“皆”“所有”“最早”“第一”“开始”“普遍”“完善”等,这样的选项一般是可排除的错误选项。
筛除意思相似的多个选项。因为历史选择题皆为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选项,意思相似的多个选项必定是错误选项。
例2.(2018·全国卷Ⅰ·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此题B项的“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属于无关性选项,用无关性原则可筛除;C项带有绝对性词语“已经普及”,用绝对性原则筛除;D项的“盐业专卖制度解体”与所学知识相矛盾,用矛盾性原则可筛除;最后剩下的A项与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不存在任何违和之处,无疑是正确选项。
例3.(2018·全国卷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表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该题A、C两项与题干材料内容相矛盾,用矛盾性原则筛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属无关性选项,用无关性原则筛除;D项“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虽与人教版教材历史必修1所述“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相矛盾,但与材料内容相符合。所以,D项属于新观点,也是符合史实的正确观点,它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论从史出的求是精神。
直选法和筛选法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选择题。有时通过筛选法,虽然排除了若干干扰项,但仍剩下多个而不是一个选项,这时就需要用优选法。所谓优选法就是从经过筛选后剩下的多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的、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它主要适用于较难的试题。此种方法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中的某一个:
内因重于外因、经济原因重于文化政治原因、主要矛盾重于次要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而一般情况下优选内因而不选外因、优选经济原因而不选文化或政治原因、优选主要矛盾而不选次要矛盾;优选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即选重不选轻。
例4.(2017·全国卷Ⅲ·24)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运用筛选法排除C、D两项后,剩下的A项是由于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及各诸侯国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导致“文字的频繁使用”,为方便起见,文字出现了以上由繁到简的变化,即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这是该变化最重要的因素。虽然B项“书写材料的不同”也会引起字体的变化,但不是主要原因,只是较为次要的因素。依据重要性原则选重不选轻,故应优选A项。
优选能全面反映题干材料意思的选项,而不选部分和片面反映材料意思的选项,即选全不选偏。
例 5.(2015·全国卷Ⅱ·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运用筛选法排除该题B、C两项后,剩下A项和D项。D项的“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只能反映题干材料前半部分苏联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但不能解释材料后半部分粮食出口量增多的原因,D项是片面反映材料意思的选项。而同期粮食产量下降、出口量增多,正好体现了苏联人民缩减口粮、支持国家工业化建设,这是苏联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可见A项“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全面反映了题干材料的意思。依据全面性原则选全不选偏,故应优选A项。
优选能精准概括题干材料意思的选项,而不选过于宽泛概括材料意思的选项,即选精不选泛。
例6.(2017·天津卷·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运用筛选法排除该题C、D两项后,剩下A、B两项。A项“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对题干材料的概括过于宽泛,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既包括正面的变化也包括负面的变化,而材料仅仅谈到了它的负面变化,即B项所说的“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故而B项才是对题干材料的精准概括。依据精准性原则选精不选泛,故应优选B项。
优选能反映题干材料主旨,即核心意思的选项,而不选只能反映材料枝节意思的选项,即选干不选枝。
例 7.(2014·全国卷Ⅱ·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运用筛选法可排除以上C、D两项。顾维钧发言的前半部分意在希望各国对中国的抗日给予同情和帮助,发言后半部分向与会各国警示了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但顾维钧发言的主要用意是利用与会各国害怕世界大战爆发的心理,以达到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中国一起遏制日本侵略的目的,故A项“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才是顾维钧发言的主旨意思。依据主旨性原则选干不选枝,故应优选A项。
优选能反映题干材料本质属性的选项,而不选只是反映材料表面现象的选项,即选里不选表。
例 8.(2017·全国卷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运用筛选法可排除A、C两项。剩下的D项“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反映的只是材料的表象。广告成功,说明抓住了社会大众的心理,追求国家进步,号召“思想日新”“谋卫生”,反映出追求新思想已成为社会时尚,所以B项“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体现了材料背后的实质。依据实质性原则选里不选表,故应优选B项。
优选能反映题干材料直接影响的选项,而不选反映材料间接影响的选项,即选近不选远。
例9.(2014·全国卷Ⅰ·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运用筛选法排除此题B、D两项后,剩下的A、C两项都能体现欧元的作用。但是,A项“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是欧元问世的直接影响,而C项“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则是欧元问世的间接影响。依据直接性原则选近不选远,故应优选A项。
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后的评析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选择题,有意识地反复运用以上基本法则,并加以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这些法则的显著效用,并自觉地运用这些法则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做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了,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时,便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