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 刘雄 何亮才 肖传云 李霞 张瑕 崔彩霞 胡合华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阻碍疫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范围广泛[1]。江陵县是湖北省的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县区之一[2],易感环境复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江公铁路桥建设项目和潜石高速公路、江北高速公路相继在江陵县开工,外来施工人员不断增多。这类人常年野外作业,接触疫水并感染血吸虫风险较高[3]。为做好外来施工人员血吸虫病预防工作,本研究应用风险控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措施,探讨江陵县开展大型建设项目的施工人员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因素及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一、调查对象
在江陵县花章村段(长江公铁路桥建设项目)、玉台村段(潜石高速公路项目)及白马村段(江北高速公路项目)施工人员中,以项目施工中相对稳定(工期为2个月以上)的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二、方法
1.干预模式
风险控制组:对该区域内的有螺环境进行药物喷洒、药物浸泡、土埋等,对查出的病畜、病人进行治疗。
健康教育组:对该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具体包括在区域内开展灭螺及消除传染源的同时,安排专业的血防人员通过举办血防知识讲座、播放血防教育短片、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警示标语等不同方式对施工人员进行血防知识教育。
健康促进组:对该组人员采用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具体包括在区域内开展灭螺及消除传染源的同时,聘请该区域内的施工领导、技术骨干、一般工作人员等血防志愿者,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对本区域内的所有外来人员行为进行教育和监督,对不正确的血防行为进行规劝。
2.传播风险因素调查
对施工所在地花章村、玉台村、白马村螺情和病情进行调查。
3.研究对象病情及血防态度、知识、行为调查
干预前后,分别采集施工人员静脉血5 ml,离心后分离血清用IHA试剂进行检测,以1∶10出现凝集反应时判为阳性。IHA检测阳性者收集粪便,用Kato-Katz法(1粪3检)进行病原学检查[4]。采集静脉血的同时填写血防知识行为调查表,血防知识共7题,答对4题以上为及格;血防行为及态度共4题,全部答对为正确。
4.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 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施工人员一般情况
共调查154名施工人员,其中花章村段48名、玉台和白马村段各53名;来自荆州市本地9人,来自荆州市以外其他省市145人;男性131人,女性23人。
二、施工段螺情及病情
2015年白马村、玉台村、花章村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1.83、3.04、0.72只/框,感染性钉螺密度均为0;居民感染率分别为0.81%、0.67%和0。
三、施工人员血吸虫感染及血防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
干预前和干预后所有施工人员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干预前,风险控制、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组施工人员血防知识知晓率均低于1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干预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组血防知识知晓率分别提高至92.45%、96.23%,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42、80.11,P均<0.01);风险控制组知晓率提高至16.67%,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P>0.05)。干预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组知晓率均高于风险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4、65.63,均P<0.0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见表1)。
四、施工人员血防行为及态度正确率变化情况
干预前,风险控制、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组施工人员血防行为及态度正确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P>0.05)。干预后, 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组血防行为及态度正确率分别提高到93.34%、100%,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07、95.01,均P<0.01);风险控制组正确率提高到10.42%,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干预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组均高于风险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3、82.68,P均<0.01);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05),见表2。
江陵县位于血吸虫病重疫区四湖水系的上游,具有丰富的水系和复杂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钉螺孳生繁殖[5-7],是湖北省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县(市、区)之一,属湖沼垸内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自2009年起,江陵县实施“省部联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新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县血防综合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8]。2013年底,按照《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 15976-2006)[9]中规定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全县11个乡镇198个流行村均达到要求。但是,因全县范围内仍有钉螺孳生,血吸虫感染的潜在因素依然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的发展,江陵县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多,据调查2015年该县外来施工人数已达4 000人以上。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疫情形势的有效控制,流动人口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11],同时也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一大难点[10]。血吸虫感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的生产生活及不良卫生行为引起的[12],通过健康教育等措施来预防血吸虫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13]。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项目施工人员开展血防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模式进行干预,施工人员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行为及态度正确率均较干预前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高于仅进行风险干预组。因此,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对于控制流动人员中血吸虫病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本县其他血吸虫病流行区,可对重大工程建设工地工人以及渔船民等重点流动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干预,降低此类人群感染血吸虫的风险。
表1 干预前后各组施工人员血防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
表2 干预前后各组施工人员血防行为及态度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