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宁国市血吸虫病消除达标评估报告

2019-07-30 02:42汪冬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钉螺宁国市血吸虫病

汪冬

宁国市地处安徽省东南地区,血吸虫病在此流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记录,全市17个乡镇、街道79个行政村曾流行血吸虫病。建国前,宁国属于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人口成批死亡,田地荒芜,房屋倒塌,不少村庄变成一片废墟,“无人村”、“罗汉村”、“寡妇村”到处可见,仅胡乐沙塍等10个村庄就有655人死于血吸虫病,106户死绝,397幢房屋倒塌,262亩良田荒芜。宁国市血吸虫病防治经历了调查摸底、群防群治、控制消灭、巩固监测等四个阶段,1997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现有钉螺面积20.8 hm2,晚期血吸虫病人134人。为科学评估宁国市是否达到《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 15976-2015)中的消除标准[1],2018年2月组织开展了省级消除达标评估,现将本次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内容与方法

一、评估标准

《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15976-2015)标准。

二、评估内容

按照《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地区流行乡镇和村血吸虫病消除评估方案》(卫地秘[2016]89号)[2]要求,对资料进行审核,对现场工作和监测体系进行评估。

(一)资料审核

1.疫情资料。以行政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的病情、螺情变化的原始数据资料,重点审核近5年(2012~2016年)没有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等疫情证明资料。

2.自评资料。分别以村和乡镇为单位的综合性总结报告,包括基本情况、疫情分析、传播阻断后的工作进展、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主要经验、存在问题以及消除后的工作安排。

(二)现场评估

1.人群查病。以村民组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对6~65岁的常住居民,先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查,阳性者再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一粪三检)检查,每个行政村血检和粪检受检率均在90%以上。血清学方法检查的总人数不少于1 000人,不足者从邻近村补充。

2.家畜查病。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一粪三检)检查,对抽样村最主要的家畜传染源调查100头,不足100头全部检查。家畜血吸虫病的诊断按GB/T 18640-2002的规定执行。

3.螺情调查[3]。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调查法对抽样村现有钉螺环境、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进行钉螺调查。采用压碎镜检法,至少检查5 000只活螺,不足5 000只的全部检查,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

4.监测能力评估。对血吸虫病防治监测队伍、疫情报告、实验室检测能力及疫情处置能力等进行评估,并随机抽查医务人员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基础知识测试。

结 果

一、人群病情

全市累计历史血吸虫病人31 870人,自1985年起,全市未再查出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1987年起,全市无现症病人。1997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至2017年,累计查病154 212人次,其中2012~2016年累计查病19 867人次,未查出急感病人和现症病人。现场评估人群查病3 014人,以村民组为单位受检率均为90%以上。间接血凝试验阳性22人,阳性率为0.73%;对22人进一步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测,全部为阴性(见表1)。

二、家畜病情

全市历史累计查出血吸虫病牛2 977头,1982年起未再查出阳性耕牛。1997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至2016年,累计耕牛血吸虫病监测14 640头次,其中2012~2016年监测耕牛4 500头次,未查出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牛。现场评估时,病原学方法检查牛羊等家畜共33头,全部为阴性。

三、螺情调查

截至1987年,全市累计有螺面积1 252.6hm2,累计消灭钉螺面积1 252.6 hm2,钉螺面积下降百分比达100%。自1983年起,全市未再查出感染性钉螺。1980~2017年间,全市各流行乡镇未再发现新的螺点。1998年后,胡乐、甲路等少数乡镇历史螺点出现残存钉螺回升,截至2016年,残存钉螺回升面积累计达44.7 hm2,累计消灭钉螺面积23.9 hm2,其中2012~2016年,累计捕捉活螺30 888只,压碎镜检30 88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药物灭螺132.6 hm2,农林水环改灭螺13.1 hm2。截至2016年12月底,实际有螺面积20.8 hm2。现场评估螺情调查5 821框,查出钉螺85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见表2)。

四、监测能力评估

对宁国市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钉螺解剖、血清学实验和病原学实验等技能测试,对5所血吸虫病监测机构的15名医务人员开展了理论知识测试。结果显示:技能测试合格率100%,理论测试合格率100%。

五、资料审核

全市79个村均收集整理了能够反映自传播阻断以来的螺情病情动态数据资料,提交了消除评估申请报告和消除达标自评报告。以乡镇为单位的村级评估资料(包括批复文件、申请文件、自评报告、血防工作相关数据表格等)已全部整理成册,查灭螺日志、查治病相关表格等血防工作原始资料(包括近3年的血吸虫病监测资料)以年度为单位整理成册,重点完成了2012~2016年的资料汇编。评估资料完整,档案资料能够反映各村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的病情、螺情变化及近年来血防工作措施落实情况。

宁国市1997年达到传播阻断,1998年转入巩固监测阶段。1998~2017年累计血清学检查154 212人次,阳性1 777人次,阳性率1.15%;病原学检查2 399人次,全部为阴性。1998年至2017年累计家畜查病14 775头,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为0。

对照《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15976-2015)标准,综合评估本次调查结果,认定宁国市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

表1 安徽宁国市血吸虫病消除评估人群现场查病情况

表2 安徽省宁国市血吸虫病消除评估钉螺现场调查情况

讨 论

近年来,宁国市高度重视血防工作,制订了血吸虫病防治系列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定期召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与各有关乡镇及部门签订血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并每年下达各项工作任务。始终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结合农林水血防建设,大力开展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防治成效显著。自1974年起,全市未再查出感染性钉螺;1980起,未再发现新的螺点;1985年起,未再查出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1987年起,全市无现症病人;1982年起连续35年全市无当地感染烦人血吸虫病病牛。1997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十三五”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指出,宁国市必须于2017年实现血吸虫病消除目标[4]。宁国市作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时间长、疫情稳定的地区,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积极做好消除评估的自评工作,并按照程序申请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宁国市各年度防治资料基础数据与汇总资料、报表统计数相一致,能够准确反映该市历年的疫情变化和防治工作进展情况。该市自传播阻断达标至今,未发现当地感染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畜,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监测体系敏感有效。

宁国市属于山丘型区,经济社会水平发达,人口流动频繁,虽然于2017年达到消除标准[5],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①外来人口流动频繁,流动人群病情监测工作力度不够。②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困难,目前仅有卫生血防专项,农、林等综合治理灭螺措施落实困难[5]。③因洪涝灾害导致钉螺扩散的后续影响仍然存在。④达到传播阻断时间长,意识淡化、人才缺失、设备老化、监测水平下降等现象存在。

为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应充分认识血防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巩固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连续性[6]。要严格按照《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规定的职责,提高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水平,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血防工作中的责任[7];继续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7,8],结合宁国实际开展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特别是流动人口的病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置疫情;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度,提高目标人群的防护知识和健康意识[9],降低感染血吸虫病风险;加强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人才引进、培养,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防治队伍[10],提高监测能力水平,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版)》[11]要求,认真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和疫情监测工作,切实提升工作质量,持续巩固血防工作成果。

猜你喜欢
钉螺宁国市血吸虫病
2020年洪涝灾害后安徽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送瘟神记》
一种快速鉴别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雌雄性的方法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宁国市中溪镇森林长廊规划与建设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