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7年武汉市不同达标阶段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2019-07-30 02:39熊月琳李洋徐明星罗华堂左玉婷张佳京王浩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血吸虫血吸虫病家畜

熊月琳 李洋 徐明星 罗华堂 左玉婷 张佳京 王浩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下游,由于江河洲滩面积大、江河纵横、雨水充足等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征,极其适合钉螺的孳生和繁殖,历年来为长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区[1]。监测数据显示,武汉市历年累计血吸虫病人数达289 787人,累计钉螺面积97 948.04 hm2,且急性血吸虫感染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2]。2004年以来全市开展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3],随后采取“综合治理,整区推进”、“风险评估”、“风险监测”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疫情[4],全市于2007年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于2013年提前两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传控)标准,并于2017年提前一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传阻)标准[5]。为纵向了解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防止疫情反弹,为早日实现消除目标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武汉市2004~2017年不同达标阶段血吸虫病疫情进行分析。

材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武汉市2004~2017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

二、方法:分析2004~2017年武汉市疫区达标情况和人畜病情变化情况,以及急性、晚期血吸虫病和螺情指标等的变化情况。

三、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在Excel 2013中建库,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

结 果

一、查、灭钉螺情况

2004~2017年全市累计查螺面积279 227.81 hm2,2004~2007年每年查螺面积均在20 000 hm2以上。2004~2017年全市累计灭螺总面积26 680.45 hm2,除2010年、2011年外,各年份灭螺面积均在2000 hm2左右,且主要以药物灭螺为主。2012年以后,药物灭螺力度不断加大。2004~2017年全市积累环改面积达8 905.63 hm2,随着2013年全市达传控标准后,各年份环改面积较之前明显减少。至2017年全市达到传阻标准时,全市钉螺纯降面积累计3 351.40 hm2,以2015年纯降面积最多,超过其他各年份纯降面积的总和。见表1。

二、人、畜血吸虫病查治情况

2004~2017年全市累计人群查病165.204万人次,累计治疗病人2.22万人次,累计扩大化疗60.52万人次。累计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3 385人次。累计检查家畜38.85万头,累计治疗和扩大化疗家畜51.95万头次。2002年开始,武汉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开展“全市晚血免费救治项目”,2005年起武汉市晚血免费治疗无名额限制,对符合救治条件的晚血病人全部进行救治。全市自2006年开始对重疫区、街、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等传染源控制项目,家畜检查数及治疗数均显著减少,2017年家畜检查数及治疗数分别较2004年减少77.29%和79.25%。见表2。

三、钉螺面积变化情况

全市于2004年开始实施垸内钉螺孳生地综合治理项目,全市钉螺面积不断减少。其中,钉螺总面积从2004年的13 492.60 hm2下降至2017年的10 411.17 hm2,降幅达22.84%,为近14年来最低水平。垸外钉螺面积和总面积下降趋势基本一致,垸外钉螺面积14年间共减少了2 923.73 hm2(22.10%)。2004~2011年垸内钉螺面积急剧下降,于2016年降至最低水平。2017年垸内钉螺面积同项目开始时相比减少了157.80 hm2,下降了59.92%。见图1。

图1 2004~2017年武汉市钉螺面积变化情况

四、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

2004年以来,全市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于2016年、2013年降至为0,且绝大多数年份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低于同时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07年开始全市血吸虫病感染迅速下降,此后各年份均在1.00%以下,至2016年降为0。2004~2017年全市家畜存栏数量基本逐年减少。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方面,2006年开始急剧下降,并于2013年降至为0。与2004年相比,2017年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下降了100%。具体见表3。

五、急性、晚期血吸虫感染情况

2004~2008年期间,全市急性血吸虫感染累计报告病例数28例,除2004年和2005年外,全市各年份急性血吸虫病感染率均低于0.1/10万。全市自2009年开始全市无急性血吸虫病感染病例报告。见图2。2004~2017年全市晚期血吸虫累计新发病例数410例,新发晚血病人主要集中在2004~2009年,每年均在30例以上,2009年以后各年份新发病例数呈现大幅度降低,2010~2017年间新发晚期血吸虫病例数累计44例,为之前各年份新发病例总数的12.02%。

表1 2004~2017年武汉市查、灭钉螺情况(面积单位:hm2)

注:*灭螺总面积包括药物灭螺面积和工程灭螺。

表2 2004~2017年武汉市人、畜血吸虫病查治情况

注:a含血检和粪检人数;b含急性和慢性血吸虫病人(2016年及以后的慢性血吸虫病人为以往未治愈的病人)。

图2 2004~2017年武汉市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情况

表3 2004~2017年武汉市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

表4 2004~2017年武汉市疫区血吸虫病达标情况

六、疫区达标情况

2006年开始升级达标步伐有所加快。2006年全市所有(81个)乡(镇)达到疫情控制标准,5个区达到传阻标准。2007年全市12个疫区达到疫情控制标准,2013年全市所有疫区均达到传控标准;截至2017年,全市所有疫区达到传阻标准,其中有4个区达到消除标准。具体见表4。

讨 论

原卫生部、农业部等七部委于2004年联合下发《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并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按照纲要要求,全国应于2008年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目标,2015年达到传播控制目标。武汉市分别于2007年、2013年达到疫情控制和传控标准,提前实现升级达标[4,5]。随后,武汉市计划于传控结束后,再用5年时间,力争到2018年实现传阻目标。截至2017年底,武汉市12个疫区均通过了传阻考核,比计划提前一年实现了传阻目标。

纵观武汉市近年血吸虫病防治进程,2007年及以前全市以疫情控制为目标,血防工作重点是控制疫情,减少人群感染率,同时大力开展查灭钉螺、人畜查治病,防止急性血吸虫感染。从监测结果看,该阶段每年查螺面积均在20 000 hm2以上,灭螺总面积也高达10 475.73 hm2。 全市于2004年开始实施垸内钉螺孳生地综合治理项目,至2007年疫情控制达标时,全市钉螺面积比项目开始实施时下降了0.74%。垸内、垸外钉螺面积均不断下降,尤其是垸内钉螺面积不断压缩。人群、家畜查治病方面, 实行人畜同治,有效降低了人群及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新发晚血病人数逐年显著降低。由于武汉市病人数较多,传染源(耕牛)数量大,钉螺面积范围广泛,导致急感连年不断。但随着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的开展,及以后“综合治理,整区推进”等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的实施[4],急感发病率显著下降,至疫情控制达标时,急感发病率已降至0.1/10万以下,有效控制了急感疫情的爆发。

2008年开始全市围绕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全面实行淘汰耕牛、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等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辅以人畜同步查治、查灭螺等常规防治措施[6],在降低垸内外钉螺面积、遏制急性血吸虫感染和淘汰耕牛等方面成效显著,取得了预期效果,全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工作进程逐年加快。尤其是2009年之后全市再无急感发生,新发晚血病人数量大幅度减少甚至无新发病例。此阶段,全市查灭螺、人群和家畜查治病力度空前加大,全市钉螺纯降面积进一步增加。以机代牛、封洲禁牧、家畜圈养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卓有成效,全市耕牛存栏量迅速下降,极大程度上消除了主要传染源,至2013年时全市已无血吸虫感染的耕牛;人群感染率连年稳步下降,比计划提前2年实现了传控目标。

2013年后全市以实现传阻目标为工作重点,根据我国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路径[7],结合全市各疫区病情、螺情和传染源现状,经历了传阻前、中、后和传阻期4个达标阶段[4]。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全市在传阻前期实施以消除传染源为主的综合策略,阳性螺点“一点一策”,有效保护了易感人群;传阻中期则实行监测和消灭残存传染源为主的综合策略,消除各种传播因素;传阻后期及阻断期在加强人群日常监测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实施防止输入性传染源为主的综合策略,控制传播因素。通过上述综合性措施,有效地防止疫情反弹,并巩固血防成果。全市2016年及以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亦无急感和耕牛感染现象发生,钉螺面积继续压缩,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于2017年顺利实现了传阻目标。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努力,武汉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成果显著,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了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但巩固成果、完成消除血吸虫病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是因为:武汉市沿江地点有螺范围广,加大了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的难度,决定了实现目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此外,虽然垸外钉螺面积已有大幅度压缩,但湖沼地区洪涝灾害频发,垸外螺情复杂,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根治[8];同时,已达标区域与相邻省(市)重疫区有螺环境相连,有螺水系相通,如武汉市已达标的东西湖区与血吸虫并重疫区的孝感市孝南区,给达标后的监测巩固工作增加了难度[9]。

对武汉市而言,传播阻断地区的巩固监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将贯穿传播阻断至消除的全过程,也是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深入推进防治目标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要防控措施和手段[10]。但在目前武汉市血防工作不断推进,全市血吸虫病疫情持续下降并处于低流行状态的现实情况下,原有的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等技术和方法可能不能够满足全面消除血吸虫病这一阶段的工作要求。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行之有效的防治新技术和新方法,进一步精确地定位防治靶点,提高防治效果,才能彻底切断血吸虫病流行环节,消除导致血吸虫病复燃的潜在因素,保障血吸虫病目标的如期实现[11]。另外,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改善居民血防行为的适宜技术,以从根本上消除影响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社会和自然因素,最终实现彻底消除血吸虫病的宏伟目标,也是今后需要关注的重点。

猜你喜欢
血吸虫血吸虫病家畜
抗血吸虫药物研究新进展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送瘟神记》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家畜疫病防控与诊断治疗实践探究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血吸虫并非“吸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