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腊八”里的吃与喝

2019-07-26 01:31李军
餐饮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腊八粥豆子

李军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这是一首流传十分广泛的过年童谣。随着腊八节的到来,正如童谣唱的那样,“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意味着春节序幕已经拉开,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了。那么开启中国人过年庆典的腊八节是如何产生的呢?腊八节又有怎样的风俗呢?

要说“腊八”,得先说说這个“腊”字。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云:“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腊”起源于上古时代对百神的岁终大祭,举行岁终大祭的农历十二月便是腊月,而祭祀的具体日期就是腊日,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对于“腊”的解释,不止一位学者认为“腊”通“猎”,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就说过:“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祭先祖也。”中国人虽然很早就进入了农耕生活,但游猎生活的一些习俗延续到了农耕时代,这对于我们理解古代风俗十分重要。用打猎获得的动物祭祀先祖,这是一项起源甚早的历史传统,因为是用动物的肉祭祀祖先,所以“腊”字很自然地是以“月”为偏旁。

应劭还说:“腊,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这是从岁时特点来说“腊”。“腊”位于旧的一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的时间节点上,对于以农耕为本的中国人而言,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自然萌发出了感谢神祗庇佑丰收有成、期盼来年风调雨顺的深切情感。

腊八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许多俗语都与腊八有关。从时令讲,有“过了腊八,长一权把”之语;从生活上讲,有“冬至饺子腊八面,鸡娃吃了爱下蛋”的说法;从节令讲,有“吃了腊八面,赶紧把年办”的习俗。

儿时的记忆中,老人常说,“看到了腊八,就闻到了年味。”可以说,腊八节是腊月里的第一个盛会,那腊八粥、五豆、腊八面也自然成为新年里的第一道美食,各种饮食习俗是欢度腊八的一项重要活动。

佛粥飘香暖寒冬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己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这是关于“腊八粥”最早的记载,不过没有具体说明是用什么原料来熬制的,好在宋人吕希哲在《岁时杂记》中提到了,“以乳、蕈(泛指菌类)、胡桃(核桃仁)、百合等造七宝粥,亦谓之咸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与佛教的关系匪浅。不过,也有学者给我们指出了另一条思考的路径——“我国自先秦时期以五谷杂粮祭祀农神,也逐渐演变为以五谷杂粮熬成粥以祀农神”,在“事神以事生”的认知中,加以佛教传入中国,僧人外出化缘、施主以粥施舍之事极为常见,因此“腊八节,世人以腊八粥斋僧是顺理成章之事”。这种解释强调从祭祀农神的角度来认知腊八粥的起源,因此能够发现腊八节在传播过程中对古已有之的节日和礼俗的借用,而这一借用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了一些戏剧性的效果。

地域文化象征的腊八面

说到腊八节的节令美食,除了腊八粥、五豆等,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腊八节食俗,则是要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面,关中地区盛产小麦,所以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面”的习俗。

做“腊八面”前,浸豆子时要放微量碱面,并且不能用大火煮,要在似煮非煮的状态下让豆子慢慢地浸。这样浸出的豆子汤颜色深红,豆子也不会破烂。另外,浸豆子时先不要放入红枣、红薯、枸杞子和葡萄干,因为这些东西不耐煮,煮的时间长了,会失去其形其味。

第二天吃饭前,将前一晚未下入的食材入汤,煮熟后下入适量面条,随之即可食用。这时的面条要稍粗一点,宽窄随意,太薄太细,容易煮成糊汤。制作腊八面时,要反复揉面团,不仅使面团变得光滑,且做出的面条更加筋道;面片一定要撒足量面粉,才能重叠起来,面粉量不够的话,容易粘连;菱形切好后及时散开,以防粘连;宽面下锅前要抻长、抻薄,这样煮出的面口感更好;豆子及各种干货需要提前泡软、泡发;煮面的水不能太少,否则面容易粘连。吃“腊八面”,在寒冬腊月,会感觉无比温暖和幸福。“腊八面”剩余下来还要吃好几天,寓意“年年有余”。陕西关中各地的腊八面略有一些区别但大致相同,是在红豆汤中下些面条就小菜而食,汤中不加入任何调料,只不过增添了更多的甜味食材。

过去乡村人把腊八面看得比较重要,除了人人都要吃外,还要给家中的牲口、狗、猫、鸡等都吃一点,以表示对动物的爱护和彼此之间的和谐。另外,还要给出门在外的人留一点,待他们回家后让他们补吃,也寓每逢佳节不忘亲人之意。

无论是一碗腊八粥还是一碗腊八面,是人们赶赴新年的忙碌与喜悦,也是对远在他乡游子的呼唤,在腊八节的记忆里,充满了浓浓的香甜与家的温暖。一碗腊八粥和一碗腊八面串起了几代人,串起的是家的温暖。在一碗美食中,我们品尝到的不仅是悠久节日的深厚内涵,更是一份家人之间的浓情蜜意。将温暖传递到家庭之外的宾客旅人中,使和谐扩散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就在这浓情蜜意中,我们迎来新的一年。

猜你喜欢
腊八粥豆子
腊八粥
夹豆子
说说腊八粥
神奇的自热食品
我和小豆子
腊八节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腊八粥等
MISHM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