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翠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在人类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互联网+教育”成了教育行业的热门话题。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善了教师的教学形式。本文以习作教学为例,从丰富写作积累、激活想象力、降低写作难度、创新评价方式和改变课堂五个方面,阐述了“互联网+”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习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其生活阅历少、思维固化、课外阅读量不够等原因导致其没有材料可写,对习作产生畏难心理。如何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对习作产生兴趣,笔者尝试将互联网技术与习作教学的融合,改变这一状况。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学生的写作积累
没有材料可写,是学生习作中最大的困难。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很少有外出游玩的机会,更不要说接触新奇有趣的东西了;即使有农村广阔的田野,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可课后作业、电视已经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常见的家务活,如扫地,已被宠爱他们的爷爷奶奶所代替。所以,过少的生活经验,狭隘的视野导致他们在习作中找不到合适的素材。
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学生获取习作素材的另一广阔天地,网络上有文字、图片,还包括声音和动画等多媒体,图文并茂,资源丰富,信息量大,让学生能很快获取各种知识。在进行《我的家乡》主题习作教学时,学生在网络上找到了很多有关南京的知识:历史、文化、旅游景 点、科技创新、特色美食、云锦……既丰富了写作素材,解决了无材料可写的尴尬,又是一次热爱家乡的教育。
丰富学生的积累,解决习作无材料可写的尴尬,不应当仅仅依靠于习作前的临时补充。于是我依托班级后面的植物角,要求学生课前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轮流介绍不同的植物;每周一首古诗,要求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查,抄录在黑板上,共同学习。此外,还从网络中推荐各种美文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素材。
二、利用互联网,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缺乏想象力”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写作文构思固化,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会循规蹈矩地写出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初次教学苏教版四上《习作1》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时,学生的习作内容大多是围绕书上的插图设立“爱鸟日”“丰收节”展开,内容大同小异,毫无新意。今年再次执教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利用互联网,向学生介绍了西班牙的“番茄节”、印度的“洒红节”、泰国的“猴子美食节”,新奇有趣的节日内容,刺激的节日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免费自助餐节”“落叶节”“游戏节”等大量新奇的节日应运而生。
农村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过少,以至于他们的思维时常处于抑制状态,很难有奇思妙想,但是互联网的使用弥补了这一不足,让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就知道世界上有趣的事情。这些往往能够成为一把打开学生想象力的钥匙,让大脑里新奇的想法迸发出来。这也让写作内容不再是单调、死板、无趣的老生常谈。
三、再现场景,降低写作难度
描写活动场面、生活中的事情是小学习作训练的重点,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习作内容并不理想,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细节描写。原因是学生参加活动或者做了事情过后,学生脑海中的记忆是模糊、残缺、零散的。如果让学生根据记忆,写写活动的细节和场景,有的因为遗忘,想不起细节,导致不知从何写起,写哪些方面,久而久之,這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状态,使习作成了学生最惧怕的事情,自然没有写作兴趣;有的就算写了,只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感觉没什么可写的。
如果能借助微视频,还原活动时的场景,弥补小学生观察不细致、记忆力不足的缺陷,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之前我班在仿照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一课虎门销烟过程写一段话时,要求学生用上“先……再……然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学生的写作内容过于简单,没有细节描写。部分学生的内容甚至是:“晚上回到家,我先放下书包,再写作业,然后吃饭。”这样的作品对于学生的能力来说没有任何的提高。于是我联系学生实际,从电影《饮食男女》中选择一段烹制美食的视频,各种美食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中也有一处炸鱼的细节镜头,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情节。首先画面的循环播放,展示了炸鱼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这一动作的整体感知;然后利用画面慢放,把抓鱼、杀鱼、切鱼片、裹面粉、浇油、放入油锅的过程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最后按下暂停键,把鱼全部放入锅中的一瞬间定格下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又一次直观地感受生活,通过再次细心观察,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内心体验。微视频在这节习作课上的使用,再现场景,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帮助学生实现作文要“内容具体、描写生动”的要求。
四、创新评价方式,激发写作兴趣
常规的写作评价模式就是课堂上生生评价;更主要的是课后教师批改作文时的教师评价,这种评价更像是居高临下式的“审判”,很难激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此外,由于教师一人需要批改几十篇作文,所以评价也不能够及时。
所幸,当下微信、博客、QQ等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使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堂40分钟,习作评价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作文本。“互联网+”平台创新了习作评价方式,使习作评价走向多元,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互评互赏的评价方式。每篇习作后,我会将优秀片段或是习作发至班级QQ群,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评价。由于每人思考角度不同,评价形式多种多样,针对作文选材、优美词句、文章结构等不同角度的评价语不断,学生从这些评价语中也收获了写作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同时,在家长和同学们肯定的话语中,学生的写作激情被大大激发,同学之间“斗文”的风气也逐渐形成。
五、合理借鉴,改变课堂教学
老师在进行习作教学设计时,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等方面的限制,致使习作课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也会导致学生对写作产生消极影响。然而,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迅猛,最新的教学理念、名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精美的PPT等大量资料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既可以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很好的借鉴,甚至现在兴起的微视频的运用,也可以将一个个很好的写作理论通过简短的视频传递给教师,这些无疑助力了教师的习作教学。
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2》时,初次教学仅仅依照教学参考书进行实际教学。学生对长处的理解就是唱歌跳舞,然而他们并没有专门学过这些,所以觉得自己并没有长处,写作更是无从下手。本学期再教这节习作课时,我吸取教训,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资料,经过比较分析,确定了本次教学的目标: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长处的含义,才艺是长处的一部分,身体的优势也是长处,比如力气大、能说会道、体质好等;其次,帮助学生合理选择素材,所选素材必须能够证明自己长处的,否则即为无用。其实这些仅仅能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大致内容,如果实际动手写还是很有难度的,于是我借鉴互联网上各教师的教学反思并自己写下水文,寻找动笔写作的难点,借用互联网和多媒体为孩子们提供好词好句,降低写作难度。
由此可见,网络资源与习作教学的融合,既能丰富学生写作积累、激活学生想象力、降低写作难度、创新评价方式,又能让教师合理借鉴,改变课堂教学,给习作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只要恰当使用,互联网将为习作教学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吴娴.互联网+语文习作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8(10).
[2].黄海燕.微视频开辟习作教学新天地[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