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羽
【内容摘要】分析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2017级护理班35例学生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6级护理班35例学生为对照组。对照组选用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则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理论成绩与学习能力。结果 观察组学生记忆型题、理解题及综合应用题得分均较对照组高,且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其理论与实践水平。
【关键词】儿科护理 PBL教学法 学习能力
以往儿科护理教学中对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多为教师结合理论讲学与操作模拟进行授课,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PBL)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临床护理中实际病例为样本,以解决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为前提,并将问题作为教学导向,疾病问题与临床实践紧密相关,强调师生间互动、导师引导,对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十分有利[1]。该模式由美国的Barrows教授于1969年首次提出,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仅在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其优势在于能够提升学生开放式探究、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等能力,目前该模式在世界诸多医学院校均有广泛应用[2]。本研究将PBL教学方式用于我校儿科护理教学中,探究其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2017级护理班35例学生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6级护理班35例学生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25例;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17.07±0.36)岁。观察组男9例,女26例;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17.01±0.41)岁。比较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2.方法
對照组选用传统方法教学,包括理论相关内容讲解及操作演示等。观察组则采取PBL教学法,步骤:(1)临床案例设计:因师资条件以及教学计划存在限制性,所以选择教材中典型病例实施PBL教学。教师对教学纲要充分掌握后开始设计案例,并预测上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2)分组:课程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7人,共分为5组,每组选出组长1名、记录员1名,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相关资料的采集,课前针对所选案例进行分析,搜集资料。(3)课堂讨论:小组成员共同展开讨论,以案例为主线结合问题进行讨论,记录员记录讨论的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需在教室走动,了解各组讨论进度和各学生的表现,发挥指导与引导作用。(4)报告:各小组选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同时可现场提问,依据所提问题讲解本组组员看法,并且可回答其他组学生的提问。(5)教师总结:教师依据学生所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6)考核:课程结束后对每位学生展开考核,包括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包含学习积极性、知识准备情况、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等,终结性评价则考核教学纲要上需掌握的内容,每组最后成绩为形成性评价得分与终结性评价得分之和,每组成员最终成绩为个人理论成绩与综合评定成绩构成。
3. 观察指标
以自制理论成绩问卷对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理论成绩进行评估,量表共包含记忆型题、理解题及综合应用题共3项内容,量表总分值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越佳,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33,重测效度为0.812;以自制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等4项进行评估,每项分别4分,评分越高则学习能力越强,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14,重测效度为0.835。
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理论成绩
观察组学生记忆型题、理解题及综合应用题得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学习能力
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伴随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护理学科也在不断精细化,在护理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需掌握跨专业及学科知识[3]。儿科护理教学作为护理学科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儿科护理服务质量。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多为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学习,教学模式较为被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容易受限制。在此情形下,PBL教学法逐渐引入儿科护理教学中。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法更倾向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挖掘其思考能力及潜力,减轻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记忆型题、理解题及综合应用题得分均较对照组高,且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均较对照组高,提示PBL教学法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可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学习能力。据相关调查显示,应用PBL教学法能够提供充分的讨论空间,且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5]。通过设定特定的病例主题,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临床情境中,运用主观思维将临床学科内容及临床症状相结合,提升其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同时可巩固专业知识。在应用PBL教学法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间为平等关系,授课过程则由以往单一灌输的教学模式转向开放且双向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与学生间通过倾听、回应,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案例问题,通过展开集体讨论,学生个人经验与他人经验相整合,弥补学生个人认知的不足,将每位学生个人知识体系进行完善,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其理论与操作水平也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理论与实践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杨淑玲.虚拟情境与PBL联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5):3679-3681.
[2]张玮,刘宇,陈岩,等.PBL教学法在护理本专科临床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6):733-735.
[3]王丽君,魏剑辉,于海红.以PBL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法对医学生儿科评判性思维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9):1581-1583.
[4]洪婷.PBL模式在护理专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0):150-151.
[5]李冀,赵峻.PBL联合多种教学法在儿科学医患沟通课程中的临床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38(7):1046-1049.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