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 目的 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儿科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 实验组采用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 患儿出院后由患儿父母填写满意度调查表, 比较两组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 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 实施非语言性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有利于儿科护理工作的展开, 使患儿更好的配合治疗, 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137
Applica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WANG Dan. Shenyang City Childrens Hospital, Shenyang 11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by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childre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pediatric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pediatric nursing with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on satisfaction degree in both groups through questionnaire filled by parent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can build good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childrens cooperation for carrying out pediatric nursing,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ediatric nursing; Application effect
目前, 我国医患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使护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而儿科护理工作开展更为困难, 除了要处理好与患儿家长的关系, 还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因此, 大量护理实践表明, 对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 不能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1]。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护理人员还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 对患儿采用合理有效地非语言性沟通, 减少患儿的抵触情绪, 增强护理人员的亲和力, 取得患儿的配合。非语言沟通是指护理人员不利用自身的语言, 而是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与患儿交流, 表达护理人员的感情、目的、思想等[2]。本研究中, 通过对患儿满意度调查, 比较非语言性沟通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 体现出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儿科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22例;年龄1个月~8岁, 平均年龄(3.0±2.5)岁;病程1~3周, 平均病程(1.2±1.3)周。实验组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3个月~10岁, 平均年龄(2.3±5.3)岁;病程1~5周, 平均病程(1.6±2.1)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护理, 具体如下:①病房环境。患儿自身免疫力较差, 因此, 对病房的环境要求比成人患者的要求更高。护理人员要在护理的同时注意温度、湿度、通风等对患儿病情的影响。通常新生儿室的室温以20~22℃, 湿度55%~65%。早产儿室温应保持24~26℃, 相对湿度60%~70%, 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 光线适宜, 光线太强容易使患儿情绪激动, 影响患儿休息。室内装修应柔和, 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卡通动漫人物, 使患儿在治疗中处于放松状态, 配合治疗[3]。②护理人员的肢体动作。在给患儿做治疗护理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动作轻柔, 进出病房时注意随手关门。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尽量保持病室安静, 以免影响患儿休息。操作时动作应迅速敏捷、时刻保持镇定, 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乱, 以免增加患儿的恐惧感。在与患儿交流中, 可以通过手势、点头等方式, 让患儿理解护理人员的表达的意思, 利于患儿疾病的治疗[4]。③护理人员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能最直观的表达人的心理和情感, 能很自然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微笑的方式, 加强与患儿的交流。不仅能够使患儿心情愉快, 还能够使患儿消除对护理人员的恐惧感, 增加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因为患儿初入医院、病房, 对环境陌生, 还因为自身疾病的影响, 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 导致患儿不停哭闹, 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要时刻保持微笑, 如果患儿无传染病, 可不戴口罩, 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距离。④眼神。护理人员的眼神对患儿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在与患儿沟通时, 护理人员要用友善、和蔼、亲切的目光, 使患儿乐于与护理人员对视, 消除抵触情绪, 为患儿带来愉快的心情, 患儿情绪激动时, 要学会用温柔的眼神安慰患儿, 鼓励患儿配合治疗。⑤触摸。适当的触摸患儿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 特别是新生儿, 由于对语言和肢体动作无法理解, 所以护理人员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加强与患儿沟通, 获得患儿的信任, 还有利于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 增强患儿肌肤的免疫力[5]。当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温柔的抚触后, 放松了对护理人员的芥蒂, 对患儿腹部适当抚触, 可以促进患儿肠胃蠕动加快, 有利于排泄。
1. 3 评价指标 患儿出院时, 为患儿家属发满意度调查表, 通过调查表的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满意、一般、不满意评分评价。护理服务评分总分10分, 满意度8~10分为满意, 5~7分为一般, 4分以下为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小结
非语言沟通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 无疑增加了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拉进了与护理人员的距离, 在儿科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护理人员在对患儿采用非语言沟通时, 要做到适时、适量, 准确掌握沟通技巧。儿科患儿是医院特殊人群, 与成人护理有很大不同, 护理难度相对更高, 不仅需要护理人员精湛的护理临床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 还要时刻保持一颗耐心, 尽量满足患儿的需要, 稳定患儿的情绪。因此, 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技能水平, 还要提高自身素质, 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儿科护理事业中发展。
本研究中,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使用了非语言沟通后, 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0.0%, 对照组则为37.5% (P<0.05), 大大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非语言沟通适合与常规护理结合, 在儿科护理中应用, 能够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促进患儿康复, 临床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春仙, 赵秀萍, 张海文. 非语言沟通在急诊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家庭护士, 2007, 5(7B):74.
[2] 任峰. 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22):4492.
[3] 许逢非. 非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医疗装备, 2012, 25(2):88-90.
[4] 郑蔚.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外医疗, 2011, 30(23):9-10.
[5] 刘霞, 李力.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吉林医学, 2009, 30(22):2895.
[收稿日期:201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