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
摘要:文章通过对初级留学生学习量词“口”的课堂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点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量词;习得;案例分析
量词,被用来表示人、动作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词。通常量词被分为两大类:物量词和动量词。学习量词是为了让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汉语,了解汉语的搭配规则以及使用标准的汉语进行深入学习、日常交流等。然而,学习者在学习量词时,错用、误用、误加、遗漏、泛用等问题不断地出现。因此怎样行之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需要我们对外汉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案例
(一)教学对象
在这篇案例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我校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母语背景的零基础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基本达到初级汉语水平。并且已经接触过一些常用量词,基本建立了“数词+量词+名词”的语法结构。
(二)教学过程
课堂前半段,老师的教学进行得比较顺利,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首先是复习上节课内容,组织大家做疑问句问答练习:“你是留学生吗?我是/不是留学生。我们都是留学生。”、“你是哪国人?我是xx人。”
导入新课,课文《你家有几口人》,课文内容如下:
问:林娜你家里有几口人?
答:我家里有四口人。
問:都有谁?
答: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问:你家人都是做什么的?
答:爸爸是职员,妈妈是老师,哥哥和我都是大学生。
接下来老师带领留学生学习课文中对话“你们家有几口人?我家有四口人。”并提示学习量词“口”。解释生词词义:①名词:嘴mouth;②量词measure word,和人、某些动物或者器物搭配使用。我们今天主要学习“口”和“人”的搭配,如:课文中提到的“几口人、四口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量词“口”的使用规则,老师还特意对中英文数词和名词搭配的不同做了详细的解释。量词,是中国特有的词汇,大家都知道量词是放在名词前,数词后面的。比如:我们想说“四口人”,英文直接写作four people,从这句英文字面意思来看,很容易被理解成“四人”,但是翻译成中文不是“四人”。我们要在“四”和“人”之间加一个量词“口”,译为“四口人”。这个时候有学生提问,大概意思就是:four people这句话在英文和中文之间翻译的差别就是中文要在“four”和“people”之间加一个量词,这个量词就是“口”,而英文是没有的。老师回答:是的。接下来老师又在黑板上写“six students”,有学生脱口而出:“六口学生”。老师更正是“六位学生”,解释“六”和“学生”之间用的量词应该是“位”,不是“口”。刚才提问的学生立刻做出来了摇头的动作,他不知道为什么?
二、案例分析
类似上述的问题在初级留学生当中很常见。留学生刚学到一个新词时,对新词的理解不透彻或者存在误解,搭配规则也只是一知半解,就很容易就会出现量词误用、过度泛化等的情况。文中的学生误以为“people”代表的是所有修饰人的集合词,如:学生、老师、医生等,所以把six students翻译成“六口学生”。这样的问题属于量词的泛化偏误。
量词泛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量词就是个体量词“个”。一些留学生认为“个”是“百搭”的,无论什么词都可以和“个”搭配使用。于是他们时常在不应该使用“个”的场合中使用“个”,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使用“个”的频率非常高,量词和名词搭配不当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一个自行车、两个手套、三个扑克牌”等。
除了常见的“个”以外,还存在一些名量词的泛化。比如:案例中的名量词“口”。量词“口”可以用于计量人、某些家畜或器物的数量。当“口”表示人的数量时只能和“人”搭配。案例中的留学生就把“口”泛用到所有的与人有关的词语上,所以才出现“六口学生”这样的偏误。
量词出现泛化的成因,我们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避错
量词数量庞大,种类多,搭配规则复杂。留学生尤其是初级留学生在使用量词时,因受到学习时间不长和所学知识较少的限制,他们就会重复使用某些学过的量词。同时,在个别语境下,在不确定使用哪一个量词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错误,留学生会率先想到使用能够“百搭”的量词,如:名量词“个”。
(二)学习僵化
一些留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会过于依赖已经习得的量词,而停止输入其他量词。因此在交际过程中,较少的词汇量就限制了他们对量词的正确使用。汉语作为母语的我们,对留学生错误地使用量词这种情况的容忍,也是间接地默许了他们这样的做法,导致他们主动形成学习僵化,不再积累新的词汇,扩大词汇量。
鉴于量词过度泛化问题,我们需要给予重视。首先,在教学中,要强调量词之间的区别性以及搭配规则。让学生树立正确使用量词的意识。然后,鼓励学生继续学习量词,积累词汇量。最后,我们应当适当容忍留学生的偏误,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绝对不能放任不管。
三、量词偏误的其他类型
除了量词过度泛化这一偏误外,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偏误。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一)错用
1.近义名量词混淆。一些留学生不能对近义量词做出准确的区分,所以经常出现混淆,造成偏误。
例1:这是一对鞋子。(双)
例句[1]中,留学生混淆了量词“对”和“双”。它们都是表示数量为二的量词,而不同之处是:“对”,量词,用于性别、正反或者左右等互相配合的两个人、事物或动物,有时还可以儿化,如:一对(儿)夫妻。“对”着重表示的是事物间的匹配性。常用于以下三个方面:①不同性别的两个同类的人或动物:一对夫妇、一对鸳鸯;②有生命的物体之间或者与生命有关的物体相互对称、统一的事物:一对手镯;③相互对立或者统一的事物:一对矛盾。“双”,量词,用于左右对称的某些肢体、器官或成对使用的东西。如:一双手,一双鞋。“双”偏向于与生命体、器官、肢体相关的物体搭配使用。常用于以下两个方面:①人或者动物存在的对称的肢体或器官:一双眼睛;②人们穿戴品、使用的工具:一双袜子、一双筷子。如果不能清楚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使用时出现混淆的情况就可以解释了。
2.同音异形名量词混淆。汉语中有很多发音相同、相似的异形字,留学生学习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经常出现写错别字的情况。
例2:这是一副山水画。(幅)
例句[2]中“副”和“幅”两个字不仅读音相近,而且字形也很相似,留學生十分容易把它们弄混。我们知道,“副”常用于成套的东西或面部表情:一副手套、一副苦瓜脸。“幅”用于布帛或图画:一幅画。对初级学生来说这些词不但写法相似,有的读音还相同或者相似,非常容易混淆,尤其对非汉字圈的学生更是难以分辨。事实上这些看似相同的量词存在着不同意义、使用范围和搭配规则,一旦混淆就会出现偏误。但这类偏误成因比较特别,只会出现在书面语中,在口语交际中不会出现,即使出现偏误也只是读音上的混淆,不容易被察觉。
3.混淆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留学生常把个体量词误用到数量大于一的词语中,或者出现相反的情况。
例3:他俩是一个夫妻。(对)
“个”是一个个体量词,它表示的数量是一,是不可以和成对词或者形式为复数的集合名词搭配使用的。“对”正好与之相反,不可以搭配表示数量为一的名词。
(二)遗漏
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应该使用量词却漏用,导致句子不完整。
例4:我来中国三月。(三个月)
例5:这是我新买的两笔。(两支笔)
经常出现这种偏误的是以印欧语系为母语的初级留学生。例如,英语中并没有量词,只有类似量词的表量形式。这种形式和用法与汉语量词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初级留学生没有使用量词的意识,往往不习惯使用或者直接不使用量词。还有英语中数词大都直接修饰名词,例如:四口人,英文就是four people,学习者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就会出现量词的遗漏现象。
(三)误加
学习者在交际时为了表述更清楚往往会把学过的量词多加或者用到本不需要量词的句子中,使句子不通顺。
例6:宿舍离教室五百个米远。(五百米)
例7:我是三个月末来的中国。(三月末)
例8:他们两个人一起完成了任务。(两个人/俩)
一些留学生为了让自己表述更加清楚,会尽量把自己学到的词汇都用上。这就造成很多句子成分累赘、旨意不明、杂糅等情况。例句6“米”是长度单位,也是度量衡量词,直接和数词连用,不和量词“个”搭配使用。例句7留学生可能是混淆了“我来中国三个月了”和“我是三月未来的中国”。留学生先习得“三个月”这个量词搭配,在以后学习中误以为所有的数词和“月”搭配使用时都要加上量词,这属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偏误。例句8“俩”是“两个”的合音词,意思是“两个”,后面不能接量词“个”,应改成“他们两个人一起完成了任务”或“他们俩一起完成了任务”。
四、针对初级留学生量词教学建议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在初级留学生学习量词的语法规则时可以采用公式法,即:数词+量词+名词,培养学生语法意识,了解数词、量词、名词之间的搭配原则。利用公式多加练习一些有固定搭配的词语。例如:一尊佛像、一尊菩萨。
切忌出现解释不明,让学生误解的情况。在遇到同音异义、同型异议的量词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来区分词义,寻找相同点,并着重强调不同的地方。例如:“个、位”,“个”是一个非常“好动”且“交友广泛”的量词,它可以和很多名词搭配使用。我们可以说“她是一个人、她是一个老师”。但是汉语里还重视选词的礼貌性,“一个老师”语法结构上没有错误,但是在交际过程中欠缺一些礼貌性。我们学过量词“位”,表示对人的尊敬,所指的人通常具有一定的身份。如果把之前的句子改成“她是一位老师”的话就恰当许多了。在教学中把同音异义、同型异义名量词用法的区别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可以帮助留学生加深对不同词语的认识,利于他们用对比的方式记忆词语。
(二)避免学习僵化,正确引导
积极鼓励学生使用量词,并在学生正确使用量词后给予肯定,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也要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偏误,不能放之任之。引导学生提高量词的储备量,不要有“百搭量词万岁”的想法,避免汉语水平停滞不前。
(二)针对训练
关于初级学生经常出现的偏误,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偏误的具体类型,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纠正。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并时常总结,找出出错率高的量词,统一讲解、练习。在留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量词时,我们可以对所学过的量词进行归纳总结。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有一定的规律,例如:量词“颗”用于小而圆的东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量词“支”、“根”用于细而长的东西,如竹竿、长枪、香烟等。
量词一直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难点在之一。我们通过对初级汉语课堂量词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针对对外汉语初级课堂量词教学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彭春艳.留学生汉语集合量词习得研究[H].安徽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