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向红,周迎春
1河南省军区驻马店干休所周口服务站,河南周口 466000;2周口港区人民医院烧伤科,河南周口 466000
心力衰竭视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是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造成了心室充盈与射血能力的损伤,患者表现出心脏排出血量无法满足正常人体代谢需求进而出现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综合征,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近年来研究证实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由于疾病会造成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此常合并有焦虑、恐慌等负性情绪,影响了患者康复,情志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新兴的护理学科,通过中医理论按照七情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规律给予针对性护理起到改善患者情绪作用[2-3]。该研究观察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理衰竭患者110例,观察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心理衰竭患者110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55例。其中A组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54~75岁,平均(62.34±3.32)岁;B组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52~78岁,平均(62.65±3.27)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或者出现肝颈静脉返流阳性体征,心脏出现扩大与急性肺水肿,心脏听诊可闻及第三心音奔马律;②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左心室增大,射血分数低于40%;③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脏器功能衰竭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
A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康复训练、服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操作。
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情志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护士加强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心理状态开展评估,了解疾病治疗期间存在的不良情绪,采用建立微信群、QQ群等方法定期向患者推送宣传片、指导指南等形式加深患者对于心力衰竭的认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②利用中医情志相胜理论进行情志护理,采取怒胜思、喜胜忧、悲胜怒、思胜恐等原则指导患者缓解负性情绪,让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③注重家庭与社会支持作用,沟通患者家属和社会关系增进对患者的关爱,强化治疗信息,避免由于疾病患者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落差。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患者负性情绪变化进行分析,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种情况,以满意和一般计算总满意度。采用自行拟定调查问卷从治疗依从性行为、应急处理行为和生活改良行为3个维度评价自我管理水平,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高。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uc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均降低,B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同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images/BZ_155_1849_1277_1872_1301.p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A 组(n=55)B 组(n=55)t值P值53.13±4.98 54.02±5.02 0.437 8 0.982 1(49.15±4.01)★(43.23±2.43)★◆(52.17±4.65)★(45.65±3.22)★◆9.327 110.473 8 0.000 0 59.66±5.65 59.72±5.59 0.387 6 0.971 30.000 0★◆
B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高于A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评分变化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评分变化对比[(±s),分]
组别 治疗依从性行为应急处理行为生活改良行为自我管理水平评分A 组(n=55)B 组(n=55)t值P值25.36±1.55 30.67±3.51 7.047 2 0.000 0 22.18±1.76 26.81±3.49 8.327 9 0.000 0 24.08±1.37 27.93±3.17 6.038 8 0.000 0 80.03±3.58 89.85±6.76 7.438 2 0.000 0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各种致病因素造成患者心脏功能不全临床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体征,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容易反复因此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障碍[4]。心衰患者会导致人体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激活,体内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多,引发血管收缩和心率增快,继而造成心肌耗氧量的增加,组织缺氧缺血加重,不良的负性情绪会导致上述神经内分泌系统炎症反应加剧,心肌受损进一步加重,形成了恶性循环[5]。同时研究发现心衰患者由于接受治疗可能会长期卧床,因此会产生不舒适感,术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但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关乎了患者治疗依从性,部分患者在康复期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以及自我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这需要术后积极开展护理工作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同时要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6]。
目前临床对于心力衰竭临床主要采取常规的药物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模式,但是忽略了患者心理上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模式已向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转变,因此情志护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面对不同的客观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一旦情感反应过激会造成气机变化,导致阴阳失衡,因此通过给予情志护理调整患者心理状态,调动患者主观积极性,树立患者治疗信心,保证治疗期间患者心态平和,配合临床治疗开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7-8]。此外该模式能够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通过延续护理可以利用专业知识、沟通技巧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水平,提升了患者院外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该研究发现通过联合情志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3.23±2.43)分,郁自评量表评分(45.65±3.22)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方法,护理满意度为96.36%高于常规护理的76.36%,说明联合情志护理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评分,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李新[9]观察了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用,发现联合情志护理可以辅助提升临床疗效,给予情志护理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同该研究具有相似的研究意义,而且该研究中还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进行分析,发现联合情志护理后治疗依从性行为得分(30.67±3.51)分,应急处理行为得分(26.81±3.49)分,生活改良行为得分(27.93±3.17)分,自我管理水平评分(89.85±6.76)分均高于常规护理,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综上所述,情志护理应用在心理衰竭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