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匠精神融入政产学创“3+1”模式的实践探究①

2019-07-23 21:12管爽李明媚高优美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5期
关键词:技能型工匠院校

管爽 李明媚 高优美

[摘           要]  当前社会正处于新型产业转变升级阶段,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急需更多的能工巧匠。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政产学创的道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链与用人单位产业发展的需求链高效对接。构建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将工匠精神融入政产学创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等多渠道并举,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把握好产教融合宏观思路、实施好产教融合微观措施才能厚植新动能、增创新优势。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004-02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开启“中国智造”新篇章。政府工作报告高调强调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政产学创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一、工匠精神融入政产学创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前提下,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产教融合的道路,构建学校与企业、教室与车间、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将全方位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有利于职业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研究“四元”模式在产教融合中的实践,即“3+1”模式主要包括:政、产、学+创。在产教融合工作中推进“双创”开展“五对接”“三递进”及“4246”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三)有利于提高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就业竞争力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工匠精神培养,构建起具有产教研创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必将更好地促进校企无缝对接,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二、工匠精神融入政产学创模式的路径探究

(一)政府发挥推动作用

将工匠精神融入政产学创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社会大环境转变传统观念。政府应大力弘扬和发展“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对具有“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有利于工匠精神融入政产学创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从而建立起稳定的财政保障制度,确保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的基础和条件,使其健康发展。

(二)行业、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设的积极性,为产教融合指明了道路。对企业而言,“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知行合一、敬业乐业、德艺并举的价值取向,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将工匠精神融入政产学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全面对接,将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融入真实的生产和工作环境中,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技能、有效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对接的重要途径,也是通过实践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依托,同时更是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从而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落脚点。产教研创深度融合,促进校企合作雙方互利共赢,实现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是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

(三)高职院校发挥基础作用

1.强化课程设置

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学校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互联网+教育”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自觉行动,回归“工匠精神”,做好“互联网+教育”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将是中国职业教育模式的重要改革。因此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将工匠精神融入政产学创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中,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导向,以增强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为切入点,以增强工匠精神教学效果为落脚点,设置适应“互联网+”形态的课程教学模式,为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更加广泛的互交式教育教学平台。

2.注重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应注重各类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紧密连接的程度,重视专业结构布局与行业企业需要的契合度,关注专业设置与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培养与产业结构转型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才能提升“工匠精神”培养质量的基础作用,更是职业教育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环节。

3.加强师资力量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改变教师整体知识与能力结构,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也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教师的必然选择。

(四)高校创新发挥突破作用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创新是大势所趋,高校“双创”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政府工作报告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活动。高校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观点,构建“面向全体、结合专业、梯次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集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于一体,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孵化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有利于形成典型示范的辐射效应。

三、结语

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中国制造亟须工匠精神的教育,将工匠精神融入政产学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多方融合,既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是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政府应充分发挥推动作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从而建立起稳定的财政保障制度,确保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的基础和条件;行业、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双方互利共赢模式;高职院校发挥基础作用,通过加强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种途径推进产教融合进程,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创新发挥突破作用,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观点,构建“面向全体、结合专业、梯次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任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7.

[2]管学理.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7,8(1):60-61.

[3]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1-26.

[4]徐桂庭.以工匠精神引领时代 以工匠制度创造未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6):107-115.

[5]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6]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33-37.

[7]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7-32.

[8]程展鹏.从技能本位到工匠精神: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困境、选择与途徑[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6).

[9]吴艳娜.工匠精神对应于“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内涵及其培育路径[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7,23(2).

[10]郭容,程磊,许琼方,等.基于高职大学生特点的工匠精神培育及实施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6).

[11]吴瑾,杨玉凤.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构建[J].龙岩学院学报,2017(5):123-128.

[12]杨萌.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与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7(12):25-29.

[13]李寿泉.高校运行“工匠精神”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新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

[14]杜陈晨.将工匠精神根植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8).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技能型工匠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光影视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