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珊珊,张 鑫,成彦曦,李德生,黄 炎,熊跃武,冯民富,李晓燕,李 凤,王平峰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四川 都江堰 625000)
大熊猫肠梗阻是大熊猫非传染性内科急腹症中的一种多发病,无论在野外或圈养条件下均可发生[1]。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发病率较高,如不及时抢救,容易导致大熊猫死亡。近年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多次遇到大熊猫患肠梗阻,通过经验积累和临床实践,探索出手术治疗大熊猫肠梗阻的方法,并成功治愈1例,报告如下。
大熊猫“鸿禧”,雄性,1.5岁,谱系号1 023,体重44 kg,于2018年2月26号出现精神较差、无食欲、嗜睡、有惊叫,蜷卧休息,有频繁抬尾动作但无粪便排出。第2日大熊猫“鸿禧”仍未见粪便排出,肛门有少量鲜血渗出,用手触摸腹壁,腹壁紧张,可触摸到坚硬的粪团,初步怀疑肠梗阻,随即对大熊猫进行麻醉后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其结肠扩张、胀气,其内见大量粪便,结肠壁增厚,直肠下段肠壁增厚较明显,局部肠腔狭窄,肠壁水肿,考虑为直肠下段肠梗阻可能性大。
2.1 保守治疗 采血检查大熊猫生理指标(见表1),参考大熊猫生理指标[2],可见其白细胞偏高,K+偏低,其余指标基本正常。心率、呼吸、体温均正常。用200 mg氯胺酮进行基础麻醉,用2.0%异氟烷呼吸维持麻醉,根据以往经验,多采用“上攻下疏”的保守疗法进行[3],用300 mL石蜡和5 g/100 mL番泻叶灌胃,用手从直肠尽可能多的取粪团,全天分为两次肌肉注射止血药(酚磺乙胺、血凝酶)和抗生素(头孢曲松钠[4]),输液给予甲硝唑,补液,能量(卡文),调整酸碱度平衡[5](碳酸氢钠)等治疗,口服补液盐水、氯化钾等。
2.2 手术治疗 保守疗法无效时,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6]。保守治疗2 d后仍无粪便排出,且大熊猫精神状态明显变差,商讨手术方案,尽量采取剖腹但不切开肠管的方案进行。由于动物精神状态较差,直接用5%异氟烷呼吸面罩麻醉,待动物安静后用2.0%异氟烷维持呼吸麻醉。将动物仰卧于手术台上,术部剃毛,常规消毒,铺上创巾,在腹部正中行纵切10 cm左右,打开腹腔,腹水呈清澈淡黄色,可见结肠段有长约1 m直径约8 cm圆柱形坚硬的粪团,用手用力捏小粪团,从直肠取粪团的方式,石蜡灌胃,输液给予止血药(酚磺乙胺、血凝酶)和抗生素(头孢曲松钠、甲硝唑)、能量(卡文)、蛋白(人血白蛋白)、调节酸碱平衡(碳酸氢钠)以及补液,12 h后肌肉注射止血药(酚磺乙胺、血凝酶)和抗生素(头孢曲松钠)等治疗。术后连续几天进行石蜡灌胃、抗感染、补液、补蛋白输液治疗、从肛门取粪团的后续治疗方法,手术后第3天,饲喂少量胡萝卜作为指示剂,排出了饲喂的胡萝卜证明肠道排空,肠梗阻完全解除。
在初步怀疑大熊猫患肠梗阻时就应立即停止喂食,根据情况给予少量液体补充机体水分。肠梗阻解除后,饲喂牛初乳+米粉,少量多次的给予新鲜嫩竹叶,每次给予量不超过1 kg,每3~4 h给一次,大熊猫圈舍要保持干燥卫生,排泄物要及时清理,防止伤口感染,每日喷洒碘伏3次。
肠梗阻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机械性肠梗阻也叫食物的生理性阻塞,是肠腔、肠壁或肠道外的异常所致[7],多发于青壮年,通常在一次吃了大量的竹子后发生,发病季节一般在冬末春初,这段时间以竹竿为主,增加了发病的可能性[8]。该病例为1.5岁的亚成体大熊猫,正为食物转换年龄阶段,肠道发育还不完善也增加了发病的可能性,因而年龄较小的亚成体大熊猫应以新鲜嫩竹叶为主,少食多餐,控制竹子的饲喂量。
表1 大熊猫血液检测结果
根据以往经验,发病初期,大熊猫无呕吐行为,多为低位梗阻,只能饲喂少量水,若有顽固性呕吐行为,多为高位梗阻,应立即禁食,防止呕吐和胃扩张。根据大熊猫的喜好不同,在保守治疗时,若大熊猫能主动喝石蜡油可暂时不用麻醉进行石蜡油灌胃,适当的增加大熊猫活动量有助于自动解除肠梗阻。
手术后大熊猫“鸿禧”血液生化检查白蛋白为18 g/L,严重偏低,主要与手术中用手捏粪团,直肠掏粪团,造成肠壁极度水肿而导致蛋白质丢失有关,手术后第7天肛门水肿基本消失,增加蛋白的摄入(输入人血白蛋白,饲喂牛初乳等),有助于蛋白质回升。
及时解除大熊猫肠梗阻是治疗的关键。在保守治疗两次无果后,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据文献报道,切开肠道解除梗阻,造成大熊猫恢复困难,手术效果不理想[9]。本次方案采取剖腹但不切开肠管的方案进行,一方面防止肠内容物污染腹腔,造成中毒性休克导致大熊猫死亡,另一方面有助于术后的恢复,减少并发症,为大熊猫肠梗阻手术治疗探索了新的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