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文萍
摘 要:高中阶段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备受高中语文教师推崇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讲究的是“立德树人”,通过开展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德育,培养真正胸怀家国、才华横溢的有志之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纵观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旅程的领路人,要积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教师要提高对核心素养的重视,从多方位入手,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生的道德情操。笔者作为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渗透语文核心素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传统语文教学中,对教师的依赖过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基本上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学生仿佛只是一个“友情出演”的角色。这种传统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也不能满足高中生个人发展的要求。在现代高中语文课堂,教师应该把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自身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积极、自由的自主学习氛围,全方位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高一课文《十八岁出门远行》时,旅行对大多数高中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就自己的远行经验,积极给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猜想,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针对重点段落进行精读,例如课文中“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体会作者第一次独自远行身陷困难的无助,文末“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叹成长的代价,通过自主学习付出劳动换取学习成果,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把教科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以教材为基础,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高中语文课本有很多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课文,旨在结合教材的学习,引导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诗的唐朝”这一单元时,主要学习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作品。李白,中国诗坛上最為耀眼璀璨的一颗明星,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浪九道流雪山”;未必真有那么险峻的蜀道,在他眼里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以吞吐宇宙的豪气让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的游行。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诗句中寄托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即使自己怀才不遇,也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语文教育中本身就包含了德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再深度把德育和语文知识结合起来,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开展读写结合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纵观历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和作文一直是两大得分版块,阅读和写作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高中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的联合教学还不太成熟,建议教师应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进行授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充分挖掘文章蕴含的主旨和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中升华语文认知和道德认知。深度阅读会撩动学生的心弦,启迪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深度阅读的收获,积累成作文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写作时,不会再觉得无话可说、没得可写。读写结合教学,可以提升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例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的材料作文,阅读材料为列举2000年起我国现代化发展取得的一些成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同成长,请根据这些材料给2035年的18岁青少年写一封信。这个材料作文就体现了浓浓的时代感,学生可以从材料中提取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时代呼唤,结合学生个人成长来写,自己与祖国是共同成长的。这样的读写教学实践,本身就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锻炼,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深刻意识到自己担负的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开展读写结合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真正培养出胸怀国家甘于奉献的青年。
参考文献:
[1]杨丽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
[2]王小乐.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文教育的策略[J].吉林教育,2009(20).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