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莹光,彭慧卿,李耀芳,李 玮
(天津城建大学 计算中心,天津 300384)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以及有关信息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个人信息素养,满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2].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1)如何与中学信息课程衔接.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过信息技术课,会简单操作,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也有极少数学生特别优秀,可以免修;还有小部分偏远地区的学生信息知识薄弱,但有很强的学习欲望.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如何在学时不断减少、教学内容不减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已减少到32 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模块,见表1.其中,实用软件模块侧重计算机操作技能及软件学习能力培养,必须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学习和操作练习,否则难以达到教学要求.
表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3)如何满足后续课程和工作需求.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课要为各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等做准备,需要掌握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求学生上岗就能熟练应用各种常用软件,快速掌握工作中需要的新软件,独立解决问题.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兼顾社会需求,缩小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
通过分析问题明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较大的个体性、差异性、需求性,需要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上加以改进.将微课引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出适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应用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和教学目标,结合微课特点,考虑微课的应用环节(即教与学活动的实施),构建课前补齐基础操作、课内重难点核心教学、课后巩固拓展三个层面并存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微课教学体系,如表2 所示.该体系已在教学中应用,可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
表2 “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体系内容
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3].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可以是知识解读、问题探讨、重难点突破、要点归纳[4].
爱丁堡大学,如同一块璞玉,建筑外表朴实无华,但却富有文化和历史内涵,孕育了许多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深深足印的科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
微课的选题是教学中的知识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包含课程需要补充和扩展的内容,一定有独立的知识点或主题(见表2 的“微视频主题”),适合用多媒体表达.
微课设计是重要环节,须按照“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5].设计时,首先将微课定位于一种“学习型资源”,多从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的角度考虑,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活动设计等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1],注意微课主题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见表2 的“应用实例”);其次,设计过程中要体现每位教师的特色创意和对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特色;此外,因为微课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特点,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生成性,能够修改、扩展、生成其中的资源要素(微课教学视频、素材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点评等)[6],所以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伴随教学环境及需求的变化,不断地充实微课内容,进行动态更新.
微课的制作形式主要取决于课程的性质、类型和教学目标等因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操作和实践为主,采用视频记录教师操作、示范和讲解过程为主的微课程形式,部分抽象内容采用模拟演示形式(如虚拟内存),同时还要充分体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趣味性和科学性等原则,以便给学生提供最大化的自主学习空间.建议视频时长不超过10 min;视频格式通常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swf、wmv、rm 等);与视频相关的辅助资源(学习任务书、练习素材、课件等)同步制作完成;录制时,注意语言表达与情感交流.
针对新生进行的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对两个教学模块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特别是理论知识更缺乏,Windows 及Word 操作掌握相对好些,其中,也有少量优秀学生.据此,将建设好的微课资源库(微课视频和相关配套资料)提供给学生,按设计好的微课应用教学方案实施,最终探索出有效教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微课应用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进度及时发布微课内容和收集学生学习反馈信息,是微课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保证,建立友好的师生联系平台可采用这几种方式:①QQ 群;②校园内FTP 教学平台;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④微信公众号.推荐使用方便、快捷的手机联系方式,以校园WiFi 提供保证.
微课的学习时间可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在教学组织上,提倡学生采用以下三种学习形式:
(1)按需独立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定步调、一次或多次独立学习微课,然后完成教师预设的任务,及时在平台上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实现差异化学习;
(2)协作学习.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小组讨论、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内化学习内容;
(3)集体学习.以宿舍为单位(4-6 人),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因学时少)基础操作、翻转教学内容、拓展知识、课后作业等视频资料,以替代教师的现场讲授或演示.
教师固定时间与学生互动或收集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效实现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在补齐基础操作的集中学习时间,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互动.
微课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实现三个层面的微课应用目标[7].
3.3.1 确保基础操作人人过关
应用第一层面“基础操作”系列微视频(约50 段)实现差异化学习,补齐新知识.教学上,先讲授“基础知识”模块,同时,将系列微视频及练习素材提供给学生,提倡摸底成绩较低或Windows+Office 掌握不好的学生,按“知识点”有选择地看视频自学,遇到问题在线交流.学习结束,所有学生都需要通过测试系统达到合格,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以确保微课学习的有效实施.这样,既弥补了教学学时不足,又补齐了学生入学时信息基础的差异.进入“实用软件”模块教学,对Windows+Office 教学内容精讲或串讲,强调重点、难点和高级应用,对接后续课程和工作需求.
3.3.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将第二层面的“课堂教学”系列微视频,按课程进度适时发布给学生,实施辅助教学或翻转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情趣,提高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教学也叫颠倒课堂,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或学习兴趣点实施,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知识点[8].以难点(也是学习兴趣点)内容“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为例,提前一周下发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视频(表2 中的“汉字编码”“声音的数字化”“图像的存储与表示”);学生按任务单内容课下自学及自我测试;上课前一天通过QQ 群收集自主学习体会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整理备课;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具体形式可以是学习内容点评、小组讨论、问题解答、针对性的小测试等,最后总结.翻转教学缩短了讲课时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确保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小测试成绩都作为平时考核,以便督促学生,实施有效教学.
辅助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以微视频形式播放,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如“虚拟内存”微视频能增进学生对扩展内存的理解;可穿戴技术、大数据应用实例视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3 巩固拓展新知识
第三层面的“巩固拓展”系列微视频,为信息技术基础好或有学习热情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资源,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引导其拓展信息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聘请他们辅导和带动基础差的同学,共同学习微课、共同进步,营造一种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氛围,从而培养良好的计算机应用素养和学习习惯.
在巩固基础方面,提供Word 和PPT 作业的自主学习任务表及“专项辅导”微视频(“Word 长文档编辑”和“PPT 整体设计技巧”等),供参考学习,辅助学生高质量完成Word 和PPT 综合作业,增强实践能力,为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排版及毕业答辩PPT 的制作做准备.为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将作业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
实践证明同步考核是确保微课学习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系列微课的规划、建设和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扩展专业知识、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而且解决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更能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在微课的具体应用中,不仅需要教师在预先设计好的微课教学方法和策略框架下,根据每一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及时整理并发布适合的微课视频,调整教学进度;更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提高教学效益,有时间和效率观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