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刘黎铭
对于数学教材来说,教材例题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通过对例题的讲解以及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千篇一律的例题讲解方式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学生还会因为枯燥无味而渐渐失去兴趣,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处理,应当结合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提高对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运用效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苏科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例题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较为注重,特别是在图形等内容的学习中,更加注重让学生通过进行推理来得出相应的结论,加强学生对图形内容的掌握。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学习中的一个例题:如下图所示,BO是三角形ABC中边AC上的中线,画出三角形ABC关于点O对称的图形。
把点B关于点O的对称点记为D,就得到四边形ABCD,这个图形中的三角形CDA可以看成是三角形ABC绕点O旋转180°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点O是它的对称中心。
讨论:AB与CD、AD与CB平行吗?为什么?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中心是哪个点?有什么样的性质?
在这个例题中,需要围绕本章中心对称的知识点让学生加强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例题中图形旋转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推理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例题的讲解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对一个题目的分析,还需要通过题目来总结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在面对同一类型的问题时,能够灵活处理和运用。例如在对某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解答中,教师可以交给学生通过“切割法”来解答今后的不规则图形,让学生面对不规则图形时能够首先想到解题的方法,灵活去运用和解答,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以及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在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在讲解了某一类题型之后,就会让学生进行这一类题型的大量训练来加强对解题方法以及知识点的掌握。但是现阶段大量辅导资料以及题本的出现也使得题目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状,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选择和提炼,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题,并且掌握好做题的量,切记过犹不及。
苏科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例题总体上来说较为完整,以板块的形式出现,因此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也较为广泛,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和解答中对于较为生疏的知识无法较好的掌握。所以说,对于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教师应当结合课堂需要学的知识点进行例题的拆分以及整合和补充,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并且结合教学大纲以及章节进行例题的梳理和划分,通过这种方式来优化教材例题,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对教材例题进行拆分以及补充的时候可以结合不同的学习进度分阶段进行,例如课堂知识讲授之前,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引出一个较为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回顾完难度较低的知识之后,再引出本节课所涉及的较难的例题,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思路。最后可以进行知识关联,留给学生一个难度较大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进行所学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解题能力的拔高,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在面对相同的教材例题时,基础较好的同学会感觉简单,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会感到困难与无助。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划分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基础弱的同学重点通过简单的例题锻炼其解题能力,基础较好的同学则通过筛选难度较高的例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拔高,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有助于班级数学成绩的整体提高。例如在教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知识时,教材例题中,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相关的已知条件,让学生进行判定相似三角形。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基础较差的学生用一种解答方式,好一些的用两种解答方式,解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则给出三种解答方式。这样学生在面对相同的例题时就不会有压力大或者不重视的情况出现,而是会产生浓厚的解题兴趣,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例题的利用效率。
总之,面对苏科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例题,教师要学会灵活地处理与运用,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选择,拒绝千篇一律,提高对例题的利用效率以及总体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