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盲童学校学生视力状况及致盲原因调查分析

2019-07-17 02:01:18董慧贾丁张立华曾建林冯恬枫徐月琴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盲校盲童眼病

董慧 贾丁 张立华 曾建林 冯恬枫 徐月琴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视觉的损害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就业及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严重,因此,儿童视残问题越来越受到眼科界的关注。为了解太原市盲童学校儿童视力损害现状及近年来致盲原因的变化情况,促进儿童盲的防治工作,于2013年12月对太原市盲校11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太原市盲童学校共计118名学生完成检查,年龄在7~23岁。根据视力情况分为盲班和低视力班。

1.2 调查方法

横断面研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防盲计划(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prevention of blindness programs,WHO/PBL)盲与低视力儿童检查记录表格和工作手册[1]。工作团队由眼科专家、视光专家各3名以及数名一般工作人员组成。受检学生均在家长或教师的陪同下进行各项检查。工作流程:先问询基本信息和眼病史、全身病史、家族史,结合学校登记的内容进行记录;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裸眼远视力、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采用 Hand Held Peripheral Field Perimeter ECI—Pakistan P/N:HH. PFP 10102ECI进行初步视野检查,部分学生辅以电脑验光和主觉验光;采用裂隙灯和眼底镜进行眼前段和眼底检查。各项检查由专人负责。所有学生在同一天集中完成各项检测。检查结果及相关建议以“致家长的信”的形式反馈给家长。

1.3 资料分析

将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核查、归类及分析,求百分比。根据WHO/PBL标准[3]对视力损害进行分级,较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为无光感~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无论中心视力是否受损)定义为盲,0.05~0.1为严重视力损害,0.1~0.3为一般视力损害,≥0.3为视力无损害。按照WHO原则[1,2],综合眼病史、家族史和每眼的检查记录结果进行视力损害原因判断,选择其中主要者作为致视力损害的病变解剖部位和病因。

2 结果

2.1 被检盲童一般情况

118例受检儿童中,男性84人(71.19%),女性34人(28.81%),平均年龄(15.25岁)。其中,盲及严重视力损害(severe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SVI/BL)者81人,占68.64%(其中71.60%为无光感或仅存光感);一般视力损害者34人,占28.81%;视力无损害者3人,占2.54%(详见表1)。

表1 太原市盲校受检儿童视力损害分级

2.2 致盲和低视力的解剖因素

致盲的解剖部位依次为视网膜(24.69%)、视神经(18.52%)、角膜(16.05%)、全眼球(14.81%)、晶状体(9.88%)等,其中首要致盲眼病为视神经萎缩,其次为视网膜营养不良和角膜瘢痕(见表2)。

在34例一般视力损害儿童中,致一般视力损害的异常解剖部位按主次依次为晶状体(26.47%)、视网膜(23.53%)、视神经(14.71%)、全眼球(8.82%)等,首要致一般视力损害眼病为无晶体眼,其次为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营养不良/弱视(见表3)。

2.3 盲和严重视力损害的原因分析

在81例SVI/BL儿童中,首要致盲原因为先天性和遗传性因素(40例,49.38%),其中先天性视网膜病变12例,先天性小眼球和眼球发育不良7例;先天性青光眼4例;先天性白内障8例:围产期因素17例(20.99%),其中ROP2例,视神经萎缩15例;出生后因素18例(22.22%),其中角膜白斑9例;不明原因6例(7.41%)。

表2 太原市盲校儿童盲及严重视力损害儿童的病因分布

表3 太原市盲校儿童一般视力损害(0.1~0.3)的病因分布

2.4 盲和低视力的可避免性分析

在81例SVI/BL儿童中,可避免盲25例(30.86%)。在3例可预防性盲中,ROP 2例,皮脂盲和白化病各0例;在22例可治盲中,角膜白斑9例,白内障8例,青光眼4例(见表4)。

表4 太原市盲校81名盲及严重视力损害儿童中25例可避免盲的病因

3 讨论

3.1 太原市盲校致盲原因构成

在先天性/遗传性致病因素中,先天性小角膜小眼球目前尚无治疗方法,应从预防措施方面入手,加强孕期及围产期保健,建立遗传咨询,防止近亲结婚,尽量减少先天性眼病的发生。对于先天性白内障及先天性青光眼这两种常见儿童致盲眼病,随着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等眼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眼科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及眼科新型药物的研制开发应用,愈来愈多因上述两种眼病致盲的儿童可通过手术收到较好效果[5~8],患儿视力可得到一定改善,其中关键在于是否得到及时的诊治。

3.2 低视力康复工作需大力推进

相对于成人,儿童还需经历身心发育、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应通过合理的低视力康复手段积极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视潜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3]。有研究表明,低视力儿童使用助视器后不仅能提高阅读成功率,而且还可以改善阅读姿势,提高其阅读时长[4]。通过适当的手段,一般低视力儿童还可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从2013年太原市盲校学生视力情况调查发现,118名学生中无有用视力者,即视力为光感与无光感者17例,仅占总数的14.41%。而该盲校学生中有可利用残余视力(101)者为85.59%。按照WHO《视力损害的分类》分级,该盲校盲目者58占49.15%,低视力及以上者占 58.85%。以上数据表明该校学生中存在大量有残余视力者。美国DeCarlo等报告[9],在Alabama盲校中,视力在0.05~0.1者占总例数的 83.6%。在DeCarlo等的报告中也提到“事实上,在Alabama盲校的多数学生有足够的视力使用印刷品”。在北京、上海的盲校也有调查数据显示:盲校中低视力的比例明显大于盲目者。这说明国内外盲校中有大量学生具有可利用的残余视力。故在盲校应分成盲和低视力班,使低视力儿童尽量使用其残余视力,鼓励他们尽最大努力看。2004年德国汉堡大学与太原市盲童学校合作开发低视力儿童康复项目,针对低视力儿童特点,编写数学、语文等低视力专业教材,对该类学生因材施教。该类学生通过使用各种光学及非光学注视器,学习低视力专用教材课本而不是盲文课本。经过9年的实践,该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能消除学生自卑心理,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心。

通过我国十几年低视力康复工作的临床实践,深深体会到儿童眼病早期防治的重要性,儿童低视力的视觉康复是一项有深远意义及开拓性的工作。为适应各个残疾儿童的不同需要,建立一种具有选择性的预防、治疗、康复和教育系统,使视力残疾减低到最低限度,是眼科工作者毋庸置疑的责任。❑

猜你喜欢
盲校盲童眼病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16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九 得了眼病,是热敷还是冷敷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10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八 看眼病,有急也有缓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30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32
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26
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