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2016-02-16 12:47雷继民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盲童视力心理

◆雷继民

(吉林省四平盲童学校)

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雷继民

(吉林省四平盲童学校)

盲童是我国教育中的特殊群体,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会对盲童的教育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确保盲童在生活中得到正确且有效的指导。根据观察发现,在盲童的教育工作中,教育首先要根据盲童的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并且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中,更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对盲童进行教育,将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融为一体,使盲童能够受到持续性的教育,以日常生活的教学方式为主导,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增强盲童的信心。

盲童教育 特殊教育 生活教学

一、盲童的行为特点

首先,在盲童的幼儿阶段,在家长发现儿童存在视力上的问题时,很多家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儿童视力的治疗方面,但是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或先天性等因素,视力问题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得到改善,这就使得盲童在视力问题出现的第一阶段没有受到正确的早期教育,使得盲童在进入学校后其个体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抵触教师与教学环境,一些学生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并且在视力严重受阻的情况下,儿童的发育会受到进一步限制,在儿童脑力、体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效率低下,直接导致了盲童在成长方面的缓慢,进一步影响了盲童的日常生活。

其次,在盲校教育中,盲童具有强烈的依赖表现,由于不能够看清事物,没有对周围环境形成直观的认识,盲童会对周围环境存在一定的抗拒,并且对于家长或者教师有着强烈的依赖感,时刻需要人来对其照顾。由于师资力量的有限,对于在校盲童日常生活方面的教育并不能够完全的满足盲童的依赖感,逐渐会影响盲童对于学校的情绪,甚至影响盲童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一旦错过了盲童入校的最佳教育时期,在后续的教育中,对于盲童的教育效率会直接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盲童在日常生活方面表现出的反应迟钝与积极性低下等行为,逐渐影响盲童所形成的性格。

二、盲童的心理教育

由于盲童在视力方面存在障碍,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会对盲童予以更多的呵护,即便是盲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错误的行为,家长也会从盲童的视力问题角度出发,认为造成一系列错误的首要首要原因是盲童视力障碍所影响的,会减轻对盲童的指责,造成了对于盲童教育中的溺爱,盲童逐渐形成了不良心理,会认为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归结于自身的视力问题,并且放任自身的不良行为。在与他人的沟通过程中,这种不良行为会被放大,影响盲童与他人的交流,由于交流受阻,盲童的内心世界会再次受到影响,从而做出更为严重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盲童的视力障碍,盲童在成长阶段的心理状态更多会表现出敏感与恐惧,首先盲童本身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极大的兴趣,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盲童不能够准确的探索周围的环境,使得盲童在心理上呈现出敏感状态,极易受到他人的情绪影响并且对于视觉方面的话题极为重视,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再者由于不能够准确的探索周围环境,盲童在心理上对于周围事物存在着一定抗拒的心态,这种心态长期发展会转变为对于周围环境的恐惧心态,具体表现为对于新鲜事物的强烈抗拒与对于家庭、学校等教育的抵触。盲童的心理问题会封闭盲童的内心世界,使教师的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并且影响盲童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

三、盲童教学的日常生活教学方法

1.抽象内容的具体化

抽象教学具体化是指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指导。在盲童的生活教育中,教师会对其思想品德与心理进行共同的指引,这种指引包括我国的传统美德等方面,例如在教学中要学生学会“勤俭、节约”等优秀的品德,但是抽象化的讲述并不能够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优秀品德的重要性,所以在具体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节约”的目的,可以就食物方面开展实践性教学,让盲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自己准备食物,又或者引领盲童进行安全的农作物收割,让盲童能够了解到抽象化的“辛劳、节约”等词汇所表现出的具体内容,针对盲童视觉的特殊性,将抽象化的内容通过具体的实践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盲童进行品德教育。

2.师生关系的和谐

在盲童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盲童视为贴心的朋友,帮助盲童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由于盲童在生活行动受到限制,其生活的范围较小,所能够交际到的对象大多是同样存在障碍的学生。将盲童作为个人来看待,其自身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并且其交际受到限制时,这种情绪会被放大,作为盲童在校的最直接沟通者,教师不仅承担着教育的责任,更承担着帮助盲童健康成长的责任,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与盲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的交流,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盲童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错误的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成为教师有利的教导工具,调整学生的日常行为。

3.家庭环境的教育

家庭环境是学生幼儿时期的第一教导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能够更直接的影响学生个人,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情况下,盲童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家庭环境教育中,家长首先需要对盲童的视力障碍有足够的认识,了解了相关基础内容之后,对盲童有一定的早期教育,帮助盲童打开内心世界,使盲童能够更快的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去,为盲童的在校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且,家长与教师应当进行积极的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对家长进行反馈,家长向教师学习科学的指导方法,保证学生学习的持续性,使学生能够在家庭环境与校园环境中体验到系统性的学习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鼓励学生取得成功

教师要针对盲童的心理特点,鼓励并且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由于盲童在生理条件上存在障碍,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方面表现出信心不足等情况,影响了自身的成长,使其具有形成自卑情绪的风险。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波动有足够的了解,对于这种信心不足的状态,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于生活的信心,教师可以根据社会上的具体个人案例来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引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在锻炼学生手部能力的同时对学生所做出的艺术品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对于自身健全的认识,使盲童在日常生活中具备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教育在盲童生活中的渗透程度。

5.教师盲式教学

盲童的教师都是具备健全生理条件的个人,为了是能够更好地对盲童进行照顾,但是由于教师没有视力上的障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够完全地体会到盲童所处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设立教师盲式教学,蒙住教师的双眼,让教师在视力受阻的情况下体验盲童的生活状态,从而准确的挖掘出教学过程中的盲区,帮助完善教学制度,并且在视力受阻的情况下试着与盲童进行沟通,表达出换位思考的教学方式,深入盲童的日常生活,以“盲师”与教师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帮助盲童学习,提高盲童学习的实际效率。

四、总结

盲童是我国教育中的特殊群体,对于盲童的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重点问题。在盲童的日常生活教学中,教育者首先要对盲童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了解盲童的基本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并且掌握教学切入点,树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抽象的内容实践化,积极主动地培养盲童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盲童对于生活的自信心,并且适当的使用盲式教学,让教师能够体验到盲童的日常生活,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增强对于盲童的教学指导,提高盲童的受教育水平。

[1]张瑞智.关于特殊教育中盲童音乐教育的一些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1,(07).

[2]陈苑.盲童教玩具的构造要素解析与运用[J].设计,2013,(02)

[3]许保生.盲童的语言弱点及训练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3,(06).

猜你喜欢
盲童视力心理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保护视力等
Blind boy touches netizens with song of hope盲童用希望之歌感动网民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视力测试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