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及举措

2019-07-16 10:31翁丹宁
青年时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济学教学实践

翁丹宁

摘 要:经济学基础课程在高职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文章就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和应用了几个比较具有实效的举措。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实践;高职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占到了高等教育的一半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有力的支持和满足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经济学基础课程是高职财经大类各专业的基础课,在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目标

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经济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经济活动等的各项工作中。在微观层面,能够遵循经济规律组织企业生产、进行产量决策、消费者行为分析及需求因应、掌握本企业生产成本变化规律等。在宏观层面,能够追踪本企业敏感宏观政策的趋势走向,设计因应对策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成在经济体中的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能够学以致用。

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熟知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种种问题,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课程教学过程学习态度两极分化明显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经济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习态度明显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即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的态度直接体现为放弃课程的学习,另外一部分的学生态度表现较为积极或者相当积极(主体部分)。对于前者,根据课堂行为表现分析,其中又有一部分是对于学习普遍失去兴趣,专业学习的态度同样是放弃的,另一部分是因为有畏难情绪失去信心进而放弃。作为教师,对于直接放弃的这部分学生肯定会觉得相当惋惜,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态度没有转换的话至少在这门课程的角度来说是一种“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状态。很明显,这不应该是一名高职学生的正确态度,同时也不是一名教师乐见的态度,需要加以干预、引导。

学习态度对于课程学习的效果产生直接明显的影响。从课程的学习考核结果来看,同样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课程考核结果不理想的那部分学生,直接放弃的学生基本上都位于其中,另外就是学习能力比较弱的那部分。

(二)课程学习的引申和迁移能力较弱

学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关键是培养他们对经济学原理的引申意识和迁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关于经济学的教学基础知识点以及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在既定的情境下这部分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指出其对于某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已经了解和掌握了。但是当随堂给出应用能力检测的案例,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地加以阐释多数时候就会碰到卡壳。这表明了学生学习的引申意识还是相对比较弱的。究其原因,和学生的意识仍然局限在既定情境中有关系,也就是说尚未完全从既定的情境中走出来,检测案例的情境发生转换,认知情境转换一时适应不过来,导致出现认知和判断上的卡壳。教学的既定情境只能是特定的一种情境,而现实的经济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境,如果不能因应情境的变化,灵活机动的加以引申,很有可能造成“学”和“用”的相互隔离,即前边提到的常见现象。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加强这方面意识和能力的强化引导、训练。

学习的迁移能力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直接相关。学习迁移一般是将学习到的知识、技巧及方法等学习的相关经验,转化后应用到全新的情景中。换句话说,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和强化学习正迁移的同时,抑制和解决学习的负迁移。正迁移的体现是已学习到的知识对于新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推动影响,有助于更快的理解与掌握新学的知识或者直接应用于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而负迁移的体现是过度囿于以往所学到的知识从而对新学习的知识产生的阻碍影响,进而让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困难重重。换个概念说,学习迁移能力是一种强化学习能力的能力。学生有意识的强化学习迁移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应用所学的基础原理分析、思考、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时快速准确地找到切入点,完成所学和实际應用的对接。

(三)课程性质引致大部分学生先期的恐惧感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使得对于经济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增大,许多开设财经大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在各自的院校相关专业中设置了《经济学基础》课程。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能知晓经济运行规律及宏微观经济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了解经济学(含宏、微观)主要研究内容;理解经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熟知供给、需求、价格、生产、消费、成本、总供给、总需求等等经济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与工作、生活联系紧密的经济现象,遵循经济规律办事;具备基于经济学基本规律的分析理念和方法技巧,能在经济活动、学习生活中加以外化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粗略统计需要学生掌握使用的概念、符号、规律曲线、表达式等等知识技能点总量数以百计的,在学生的观念里课程难度是相当大的。

这一设置充分考虑了社会的需求,却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高职学生招生的口径决定了其突出的特点在于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纯粹理论性知识体系的推演学习能力明显偏弱且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两者的对比决定了“教”与“学”的冲突不可避免,学生先期的观点就是“难”。畏难情绪随之而生,导致了上面所说的直接放弃学习的现象发生。“难”是真实的存在,需要教师的辅助、引导化难为易。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教师的教学理念、认知、积累、风格等对于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四)教材内容的组织偏于传统经典

现今教材市场上供选择的高职经济学教材,囿于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关联性,内容的组织编排偏于传统、经典。教材的阐释抽象、枯燥、难理解,对比与高职学生的特点,适用性大打折扣。也就是说,教材较低的适用性是的学生自学的渠道很大程度上堵塞了。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影响到教学效果。从这个层面来看,教师课堂的内容设置以及教学组织、授课技巧就显得相当重要。

三、教学实践举措

(一)注重案例教学和项目设置相融合

基于教学目标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知识点量大,另一方面知识点抽象、枯燥、难以理解,这样的现实使得一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把侧重点放在了概念和原理的阐释教学上,也就“是知其然”。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知其所以然”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在教学时间配置上和关注上受到了挤压,从而这一块的学习和接受的效果就会大受影响。而这一块的学习和接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得学习引申意识和学习迁移能力的大小。简单的描述经济学的理想教学要求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尝试并使用较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典型的经济学案例作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潜移默化的就学习了概念和原理的阐释,也就是轻松地达到“知其然”的教学第一步的目标,这一过程充分释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作为项目教学,项目的设置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应该具备这样一些关键特征:有确定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要素的系统集成等。项目的设置是基于案例在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的阐释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引申和学习迁移能力的锻炼。项目可以是一系列相关的案例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系统融合的案例,关键是有助于学生在概念和原理阐释学习之后的学习引申和学习迁移能力的锻炼。项目的情境基于第一步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趋于一般化而逐渐淡化特定情境的设定,引导学生学习引申和学习迁移能力养成。因此,案例教学和项目设置的结合平顺性至关重要。

(二)注重教学规格标准范围的弹性处置——分层教学

基于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分布的离散度较高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且没有自主学习的动力等现实特点,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依据教学标准范围采取弹性执行的举措,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层次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是降低教学标准要求,而是动态的依据学生能力水平层次在教学规格标准中找到对应的标准层次将其设定为相应学生本门课程的教学终极目标。一个参考是将学生教学层次对应的划分成三个层次:一个层次对应教学规格标准范围的下限,一个是对应着上限,在两者之间设置一个中间层次。教学过程从下限层次开始,逐层往上推进。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依据能力水平情况逐层跟进直至己身的能力上限,学生有底线约束(课程学习的最低门槛要求),但却没有上限约束随能力层次向上拓展。设置一个规格标准弹性处置范围是较好地面对高职学生能力水平分布离散度较高现实的举措。

(三)其它方面的舉措

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心态以及教材的现实情况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学实践的问题,但这两方面的问题毕竟不是主要问题。教学实践表明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当然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实际重新编写适用教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此外还可以考虑从另一个方面着手:充分的注重师资自身成长以及教师教学的融汇沟通技巧方面着手,这样利用教师的专业技术积淀以及教学的融汇沟通技巧,整合融汇教学内容、到位的“转译”在潜移默化当中把学生引进经济学课程的大门。这样的举措更具有灵活性以及针对性,还能有效地提振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吴伶.论财经类高职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培养[J].网络财富,2009(1).

[2]徐向阳.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8).

[3]温晓琼.关于高职《经济学基础》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26).

[4]申益美.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1(7).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经济学教学实践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