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砺中收获 在历练中成长
——“第八届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与培训活动”有感

2019-07-16 09:15王翔云
中国音乐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研员音乐课音乐

王翔云

2018年12月22日至28日,“中国教育学会2018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系列活动暨第八届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这项极具专业性与权威性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盛会,至今已延续了二十多年,涌现出了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名家、名师。2018年,来自全国各地近5000名音乐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本人有幸通过区、市、省级的层层选拔,成为本届活动的展示课选手,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一、“挑战”— 一项制度创新改变我们

“备受瞩目的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活动要创新改革,选手将采取抽课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这个消息一经放出便立马传开,无疑是重磅!

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多年磨一课”“全员帮磨一课”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确实让各地优秀的音乐教学成果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提高。但是,随着新时期音乐教育的发展,一节已经备好多年的成熟课例,在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课堂所呈现的问题的真实性、课堂的即兴生成性、教师真正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全方位体现,等等。为比赛结果而磨课,为展示而展示,大家都在预判,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的现实,或许再不改革,朴素的音乐课堂将会演变成教学能手表演的舞台和角逐的赛场,等到那时,我们的音乐课将会失去其本真和快乐。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尽管近年来我也在各级、各类教研交流活动中取得过较佳的成绩,但这次活动规则的改变还是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忐忑不安,唯恐辜负了领导及老师们的期望,更害怕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在我紧张无助的时候,深圳市音乐教研员胡樱平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关爱和帮助。“勇敢地接受挑战,不畏惧困难,展示最好的自己”,在她的鞭策和指导下,我意识到这是一项艰辛的挑战,我迅速调整心态投入到这场无声的“战斗”中,开始心无旁骛地钻研教学。在一篇篇的设计、一次次的课堂、一场场的研讨中,我学会了坚定与执着,也更加理解活动规则变化的意义。它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凸显了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理念所发生的变化,唤醒了我们的课堂,让教师务实地回归课堂、关注音乐,在提高自我和潜心锻炼的机会中得到锤炼。

二、“备战”— 无数次演练磨砺我们

上课展示,看似是一个人的工作,但绝对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特别是在深圳这座有着浓浓的音乐教研氛围、崇尚团队合作的现代城市中。

在市、区教研员组织的优秀团队的精心部署及悉心指导下,我开始了不分昼夜的备战。同行们的教学建议、优秀教师的教学手段、优秀课例的教学启发,使我在打开思路的同时又有些“忙乱”。我意识到,每节课的教学思路因理念而异,每种教学方法因内容而异,每个人的教学风格因人而异。于是我清醒地定位属于自己风格的音乐课,坚定自己的教学理念,力争让每一种手段、形式为内容服务。我用了两周的时间,从教案的设计到课件的安排,从环节的预设到作品的练习,从国外欣赏课的解析到中国民族音乐的解读,翻阅了一沓沓书籍,聆听了一张张音乐光盘,完成了28个单元、50节不同类型的音乐课的初步设计。

当看着那一沓沓教案、那用彩笔涂抹的一行行文字时,我在想,教案的设计永远只是起到了预设的作用,课堂是多变的、动态的、生成的,为了更好地体现这次展示活动的“真实”价值,对课堂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预判,我应该享受这样一个演练过程。于是,我又用了3周的时间,坚持每天到各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给不同的学生上4节不同单元的音乐课。这个过程是艰辛的,我每天背着乐器,带着一沓沓教案,奔波于各校之间,就像是进入了熬人心智的熔炉。面对一群群来听课的陌生教师,我从开始介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到课后主动聆听别人的建议,心态也从紧张变成了从容,从忐忑变成了享受。在这个过程中,龙华区音乐教研员杨旭老师一直鼓励我、帮助我。

作为深圳市“胡樱平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的成员,每次课程结束,我得以有机会向市教研员胡樱平老师总结“备战”一天所发现的情况,及时调整当天的教学设计方案,研讨明天将要“备战”的内容,我也学会了写课后反思笔记,学会了更加关注学生。我相信这种磨砺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三、“奋战”— 提前一周抽课锤炼我们

提前一周随机抽课的规则,起初让早已习惯于长期只打磨一节课的我不知所措、忐忑不安,面对28个单元,接近50节课的抽取范围,在几天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教学设计,这对于教龄只有六年的我无疑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好在艰辛的备战过程让我有了奋斗的底气和勇气。

按照“第八届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与培训活动”举办规则,活动举办前通过公平、透明的抽签方式决定了我的上课内容—《小熊过桥》。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我便在胡樱平老师及她的助教陈贤军老师的指导下,马上开始对这节课展开讨论和设计:《小熊过桥》这首歌曲篇幅较长(七段),音域跨度较大,歌词具有故事性,歌曲还包含节拍、律动、双声部合唱、戏剧表演、回旋曲式结构等内容,是一节综合性唱歌表演课,平时需要两到三个课时才能完成,具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

在反复熟悉、分析教材内容后,我们基本确立了“第一课时”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认真定位好本节课能达成的目标,抛开以往所谓的“形式化完整性”,回归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课堂的实效性。从拍的律动入手到歌唱段落的节选,再到戏剧动作的设计,我们一直关注学生的需求,朴实地用匠人的本真态度,结合每天上课的情况,精心地设计着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课堂上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仔细审视歌曲音响的版本,探讨课后学生所能掌握的关键能力……

四、“迎战”— 日积月累的储备成就我们

终于,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在这里,我将受到全国音乐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现场检阅,我已整装待发,准备“迎战”,心情激动、紧张,又充满期待。

2018年12月25日早上9点20分,我带着有些紧张的微笑登上了每一位基础音乐教师梦寐以求的全国展示课的舞台。面对着38名陌生的学生,看着他们朴实、稚嫩的脸庞,我忘记了压力和紧张。在上课的40分钟里,我从紧张逐步变成了享受,那一刻的我,从来没有如此心无旁骛地感受着课堂,享受着与学生之间的音韵交流。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当时的空气都弥漫着音律的“味道”,那是一个音乐教师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味道”。但是,课堂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生成性,授课过程中我差点出现失误—可能是自我过于兴奋,也可能是现场学生学习、配合高效,在快要进入结课的环节时,现场的工作人员向我举起了还剩“5分钟”的提示牌,这意味着我的课可能会提前结束。在以往的课堂上,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常常会不知所措,甚至会焦虑难耐,然而这一次,我出奇地冷静和坦然。也许是日积月累的准备练就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也许是艰辛的备战过程赋予我临场应变的信心,我细心地观察着学生的眼神和反应,用小提琴演奏了一段旋律优美且符合本课教学内容的《船歌》,在聆听与互动交流中引导学生回味本节课的知识。当我自信地喊出“下课”时,计时40分钟的铃声骤然响起,不多一分,不少一秒。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象过自己在舞台上的完美呈现,但精确到最后一秒结束却从未想过。也许是磨砺后的收获,也许是历练后的成长和运气,但是此时此刻,我依然平静淡然,因为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年轻音乐教师,我只不过完成了职业生涯中一节比较完美的音乐课而已。事后回忆起这个“惊险”的环节时,依然感慨自己除了拥有些许的幸运外,更多得益于日积月累的教学储备。

小 结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这两年的教研路途中,我常常想起胡樱平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不见风雨,怎见彩虹”,是的,我们在磨砺中收获,在历练中成长。最后,我非常感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二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给一线音乐教师搭建起成长和交流的平台,而一代代音乐教育前辈们的坚持和执着,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音乐教育的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教研员音乐课音乐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初中综合音乐课初探——以《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为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教案选编》
音乐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众生相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