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野坪
摘 要:文章阐述了本土化CO-OP模式下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根据区域内产教融合的育人运行情况,提出了培养人才创新模式。
关键词:CO-OP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研究背景
CO-OP教育模式是产教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效结合的一种方式,是建立在学校、用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合作模式,欧美的很多大学的工程类专业中普遍采用这种模式。
(一)国内
CO-OP模式下的產教融合对应于我国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是基于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三方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直是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作[1]。
(二)国外
CO-OP教育模式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相关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学生、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均受接收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来说,CO-OP教育模式能够激发其求知欲、促进创新思维,同时在进行岗位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理论知识的缺陷,便于后期自主进行学习。在实践训练期间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以及可贵的职业经历,为后期的职业提升就业竞争力。在CO-OP岗位实习期间,学生参与的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全职工作,所有的工作要求与正式员工一同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相比普通的生产实习,时间能够保证而且工作内容完全与岗位匹配,CO-OP岗位就是实习企业即将公开招聘的岗位,即使毕业后学生不去实习的用人单位工作,拥有CO-OP岗位实习经历的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方面也胜过同专业应届毕业生。
二、研究内容
(一)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学校、政府、企业、行业、学生五方联动专业指导委员会。发挥各方作用,改变当前专业设置对市场反映不够灵活的现状,及时得到市场急需人才的信息、知识、技术和发展趋势等第一时间的反馈信息。
(二)制订针对性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设置
基于工学相长的CO-OP模式,高职院校将打破原有的“2+1”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弹性专业教学设置。这样解决了企业为了实施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机制而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岗位的难题[2]。
在CO-OP实习期间,只要能完成通过课程的学分,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学习和工作的时间。采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相结合,全日制教学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等灵活的教育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学体制的弹性化。
(三)提高“双师型”教师成长
基于工学相长的CO-OP模式,会被动促使实践育人师资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在参加项目之前就要在学校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这样去企业才能从事实际性工作,而不仅仅是观摩。这就反过来推动高职院校教师去提高本行业的职业技能。
(四)改革产教融合育人机制
在校学习的学期与企业实习的学期交替进行,依照不同专业和不同实习项目而确定交替周期[3]。设计一套针对学生的准入机制、准出和退出机制、评价体系,包括入选标准、职业素质和实习表现等等。
(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基于工学相长的CO-OP模式通过使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培养了学习者的实践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能,进一步扩大了高职院校的实习资源池,完善了实习基地资源。
(六)完善评价体系
在每个实习学期结束,学校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所在的企业的领导也要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是学院和企业共同考核,学生只有既通过学院的考核也通过企业的考核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三、CO-OP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专业发展要顺应产业升级,推行基于CO-OP模式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是当前加强工学结合的最有利方法。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第一,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从学生到学徒,再到学生,再到准员工。学生在工学交替中,更能把握行业产业发展,校企交替人才培养助力产业升级。
第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依托于产业升级,在信息化迅速升级的现代,必须通过新产业人才的培养,助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深化基于CO-OP模式的产教融合可以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自身专业特色,先行一步,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找到适应自身发展的方式方法,逐步推进基于CO-OP模式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在我省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 邵云雁,秦虎,裴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冲突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2):49-50.
[2] 宋立娟,宗泊,边丽娜.河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路径再议[J].统计与管理,2017(5):190-192.
[3] 鹿霖,温贻芳.加拿大乔治亚学院CO-OP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启发[J].科技资讯,2017(33):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