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硕的专业成长路径初探

2019-07-15 10:58胡晓雅
科教导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反思

胡晓雅

摘 要 随着专业硕士被社会的接受程度逐渐增加,教育专硕报考人数也在增长。现代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育专硕如何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达到准教师门槛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地方。笔者就教育专硕的专业成长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分析,提出从调整心态开始,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等途径实现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 教育专硕 专业成长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6.0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ath of Professional

Growth of Educational Master

HU Xiaoya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arxism, Wuhu, Anhui 241002)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acceptance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by the society, the number of applicants f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also increasing. In modern society, the abi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in this background, how to achieve the threshold of prospective teachers through postgraduate learn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people. The author has mad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path of the master degree in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that starting from adjusting the mentality, professional growth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learning,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Keywords Master of education; professional growth; reflection

为了培养掌握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但我国教育专硕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招生选拔来看,主要还是采取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以下简称“考研”)制度,部分学生会有推荐免试的机会,而取得本科学历是其必备条件之一,但是没有大学所主修的专业限制,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很多硕士研究生可能并非“科班出身”。对于教育专硕来说,对于未来要成为承担起“立德树人”重要责任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本科不是同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招生制度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也在考研是大多数学生转专业、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的大背景下),只能通过研究生期间的自我提高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笔者总结的教育专硕的专业成长路径有以下几点。

1 调整心态,转变观念——专业化成长的启蒙

在上述的招生考试制度中可以发现,报考教育专硕的学生可以来自各个专业,在笔者的所见所闻中,存在着很多跨专业考生,他们有的是兴趣所致,有的则只是想获取一纸文凭。对于前者而言,他们有动力去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后者而言,不排除他们会敷衍了事,日复一日地浪费时间,占用公共资源。但是也有不少人,他们向往这一领域,却在学习之后发现这不是他们想象的情形,由此产生一种矛盾心理,在“我很不容易才考上研究生不能放弃”和“其实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的矛盾压力下出现焦虑的情绪状态,开始对课程不感兴趣,注意力下降,担心未来的就业。面对这些情况,重中之重就是调整心态。

《论语·季氏》中提到“既来之,则安之”,通过调整心态,祛除焦慮和敷衍,提升自我认同感,明确“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在这个专业学习”、“通过学习我可以获得哪些进步”等等,一个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并认同自我所处地位和使命的人会接纳自己的优点并努力改正缺点。[1]通过这一举措使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源头“活”起来,才能在后续的学习和实践中找到自己的方法。

2 潜心阅读,增进知识——专业化成长的养料

学习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真正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却是很多人做不到的。通过读书,可以更加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身底蕴。况且研究生一学年的课程也只是庞大知识领域内的冰山一角,必须要进行广泛的课后阅读,也只有先以此为支撑,才能扩展视野,为后续的实践做好准备。教育专硕的培养方向是中小学教师,既为教师,那么阅读教育学及心理学著作、专业书籍、期刊论文和所教授学科的课程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跨考的学生不在少数,所以不论在专业素养还是基础知识上都会有所欠缺,相比于同专业的学生,一是他们更需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需要准确把握学生在成长的各阶段中可能发生的心理变化和矛盾冲突,关注学生在面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同表现,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感受个体差异;二是其基础知识仅停留在初高中阶段,而且由于应试教育,并未对知识进行深究,此时专业书籍的作用不言而喻。至于期刊和论文,则与时代更为密切,学会将先进的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是教育专硕所必须学会的一项本领。

从2018年秋季开始,由教育部正式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应用于高中教学,新课标提出了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力图与时代接轨,以学生为本。教育专硕必须仔细认真地研读新课标,深入挖掘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落实新理念,着力提高自身水平。[2]

3 亲身实践,感悟真理——专业化成长的动力

实践既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能在书上呈现的知识固然是前人所积累下来的优秀的文化成果,但是真理性的认识也是有条件和依据的,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不断完善真理。教育专硕可以通过微格、微课教学和专业见习(此处不与实习作比较)助力其自身成长。

微格教学是一种基于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来培养和提高师范生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途径。这种形式的教学具有时间短、内容少的特点,教学技能被分解成很多小的单元,学生可以反复多次地练习其中一种直至熟练,即使是非相关专业的学生也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多种教学技能。[3]在对录像进行观看时也能发现教学中下意识的一些表情、动作和口头禅,促进教学改进。微课教学则是一种微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间在10-15分钟,有完整的课堂环节。相较于微格教学,笔者认为它更适合毫无教学经验的学生,只有先了解整个教学过程,再进行几次练习,才能发现个体在哪个教学环节的问题较大,可以按照“四象限法则”来对教学技能进行练习,例如某位学生的问题有:在新课讲授环节,不能将知识简明易懂化;在导入方面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太紧密;作业布置只是简单的课后练习没有探究性的思考。将这些用“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的坐标列出来,再通过微格教学进行改进。

相对于预设性较强的前两个途径来说,专业见习则更突出生成性资源,观摩优秀中学教师的课堂,不仅可以学习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风格,还在于能观察教师和学生的变化,产生较为直观的感受。学会应对突发性状况,准确把握课堂氛围的变化,采取适时的对策,是一个教师高情商的体现。

4 及时反思,促进成长——专业化成长的关键

教师的工作不是重复性的,即便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也要结合每年的时事热点进行创造性教学。在不断的学习中,需要进行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反思,既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纠偏仪,也是教育专硕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反思既包括读后反思,也包括教后反思,而且这种反思一定是迅速及时、全面深刻的。

读后反思带有一定的批判性质,在阅读书籍之后存在两点需要我们反思:第一,我们对于所熟知的内容能否准确无误地回忆起它的相关知识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第二,对于不了解的知识是否做好笔记?是否与其他同学一起研讨?是否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发生同化或者顺应?教后反思既包括個人反思也包括群团反思,这是一种团队合作。“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教育专硕来说,和导师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与同学一起进行教学练习,同年龄段的群体更易把握对方的心理,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教后反思是一个“多学”的过程,不仅是向教育理论家学习,也需要向同伴请教。

作为研究生,要发扬科研精神,实事求是,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不断进取的过程,也是一个“二次学习”的过程。教学是实践的学问,需要不断地练习;经验是反思的基础,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对于后续的教学改进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反思是实践的升华,是教学提升的灵魂,通过反思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个体教学技能的有效进步。

教育专硕不是中小学教师,切身体会确实不多,尤其是对于想成为高中教师的研究生来说,高中教学压力巨大,实习学校也很少会给到学生真正的教学机会,就教师而言,教研的时间也不多,更常见的是对高考热点进行深入分析。所以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在研究生阶段,需要以阅读书籍和观摩练习为主,在每次活动之后及时写下反思,而且相比中小学教师而言研究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这些活动。同时,坚定信念,不断学习,不停反思,才能持续进步,实现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1] 程岭,王嘉毅.初任教师的自我认同探究——基于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理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3):36-4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732/201808/t20180824_ 346056.html

[3] 赵波.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基于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结合视角下的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5):36-41.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反思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