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芳
摘 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担保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国有担保企业管理人员一旦发生腐败行为,影响的不仅是担保企业自身,还将牵连银行甚至政府。在这里,我们从反腐倡廉与商业法则定律的交点出发,谈一谈对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识,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一二。
关键词:国有担保企业 反腐倡廉 商业法则
反腐倡廉的目的,是遏制腐败、杜绝贪污;商业运作的目的,是创造效益、获取利润。商业法则是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反腐倡廉、理解反腐倡廉、做好反腐倡廉工作。透过繁复的现象,反腐倡廉工作与商业法则间存在值得我们去探索的交点。
一、从“鱼缸效应”看廉洁风险点的准确查找
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鱼缸效应”也可以说是“透明效应”。“鱼缸效应”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增加企业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企业的各项工作有了透明度,企业相关人员的行为就会置于全体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就会有效地防止享受特权、滥用权力的行为发生,从而强化企业相关人员的自我约束。
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必须让廉洁风险易发点始终处于“鱼缸”之中,处于有效的防控监督之下。因为,若风险点找不到、找不准、找不全,建立防控机制就缺乏针对性,丧失实效性,就不能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就无法有效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
(一)风险点查找的重点范围。一是在制度机制方面,要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需要,认真查找是否存在制度规定笼统、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制度制约和相互支撑力不强的问题。二是在业务流程方面,要从项目的受理、调查、资产的评估和评审等流程中,查找是否存在私自决定或审批应由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三是在岗位职责方面,查找是否存在岗位责任心不强,履行岗位职责不到位,工作质量不高,不执行相关工作制度的事项。四是在思想道德方面,查找是否存在工作敷衍、组织观念不强,虚报浮夸、阳奉阴违等方面的廉洁风险点。五是在外部环境方面,是否存在八小时外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差、贪图享受、心存侥幸,接受业务单位安排的高消费娱乐活动等事项。
(二)风险点查找的方式方法。一是岗位自查。领导岗位重点查找在“三重一大”等方面的风险,中层岗位重点查找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行使管理权等方面的风险,各岗位人员要对照工作规程,对业务办理步骤环节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自我查找。二是部门互查。在岗位自查的基础上,各部门按照对口业务链条,梳理业务工作环节上的潜在风险,明确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上的高危风险点。三是组织帮查。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查找出来的廉洁风险点汇总、分类、列出纲目,定期对风险内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和调整,有的放矢加以修正完善。
二、从“热炉效应”看廉洁风险措施的建立完善
“热炉效应”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一是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二是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火灼伤——一致性原则。说和做是一致的,说到就会做到。也就是说,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三是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能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四是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只要触犯企业的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在企业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建好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热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是开展好廉洁风险防控的重要保证。
(一)抓好廉洁教育。一是突出重点,注重党纪政纪教育的系统性。抓好从業道德教育、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以及金融从业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对党员干部重点加强廉洁从业教育,对有人、财、物、事处置权的重要岗位人员突出遵章守纪教育,对一般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爱岗教育。二是丰富形式,注重教育的针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廉洁谈话、观看反腐警示片、进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三是建立机制,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将教育贯穿于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各级管理干部的各个环节,把学习教育与严格管理、解决实际问题与提出有效举措结合起来。
(二)完善管理制度。担保企业“经营的是信用,承担的是风险”,可从物资采购、财务、人事任免、议事制度、日常管理等方面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度。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对权力运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避免“一言堂”,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规范工作流程。针对担保业务流程,不断完善担保业务各阶段的表格、法律文书、决策权限,使业务操作更加规范、有序,防止人为操作风险,可以建立授信业务操作手册,实行风险把控部门与业务部门实行平行作业模式,从项目受理第一步开始,将风险端口前移,形成业务部与风险把控部相互制衡。
三、从“海恩法则”看廉洁风险监督的准确到位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海恩法则”告诉我们,发生腐败事件,甚至腐败事件接连发生,问题就出在对腐败征兆和苗头的忽视上。“海恩法则”说明任何一起腐败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腐败问题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避免的。
(一)搭建风险信息收集平台。国有担保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廉洁风险举报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网上投诉等方式,疏通客户与职工举报渠道,建立起长期的监督渠道,不断收集国有担保企业领导人员、关键岗位职工的廉洁风险信息。
(二)搭建权力监督运行机制。在工作中,要切实抓好推进党务公开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基层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举措。做好了,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新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和固化党务公开的渠道和内容,不断加大权力的公开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充分发挥好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将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决策权交职工进行决策。
(三)搭建预警处置实施细则。对收集的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跟踪调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并及时做出处理,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化为违纪违法行为。同时,建立风险处置程序,对领导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存在的问题,运用警示、谈话提醒、岗位调整等方式进行预警处置。在工作中,可对于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接近风险临界点的现象与行为,不按规定落实防控措施,情节轻微的,发出《廉政风险警示提醒书》,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对发出的预警信息作出如实说明,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及今后整改措施。对于警示提醒后仍未纠正、情节较重的,发出《廉政风险诫勉谈话告知书》,进行诫勉谈话,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纠正错误倾向,终止错误行为。
举一而反三、触类而旁通,通过探寻商业法则与反腐倡廉工作的交点,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升廉洁风险防控的力度与效果。推而广之,笔者认为,工作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找到与反腐倡廉的共通之处,我们要做的只是当一个有心人,多思考、多联系、多用心,功夫到了,就会把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