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旺弟
摘要:探讨传统手工艺动作思维与《产品模型制作》课程实践的融合机制以提高学生模型制作技能。深入分析非遗手工艺典型动作思维形式,以新会葵艺制作的多款课程模型为例,验证手工艺技法动作思维完善模型课程的有效性。将非遗手工艺的动作思维渗透到产品模型课程中,有效提高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模型制作技能及产品造型美感控制能力。
关键词:非遗手工艺 动作思维 隐性知识 新会葵艺 模型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 9)07-0092-04
引言
《产品设计模型制作》是产品设计专业一门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触摸、体验、制作产品模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平面化”构思、图样转化为三维的、真实可触的实物,是产品设计流程中完善设计的主要环节。目前国内产品模型课程普遍存在三个方向上的问题:(1)模型课程使用材料单一,造成学生对材料工艺的体验缺失。为了提高我国传统文化认知的受众范围,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让我国文化遗产进入大学课程,国内一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文创设计相关的课程。而模型课程大部分依旧在使用石膏、油泥、ABS塑料等传统材料,使无法学生感受其他材料工艺对产品形态带来不同效果的体验,不能与今后文创设计等专业课程的融洽连接。(2)模型课程大多以模写已有成熟产品为主,无法有效培养学生产品造型能力。目前国内模型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对现有产品造型進行简单的轮廓复制,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了解产品的功能、材质、色彩、结构、工艺、肌理、质感等方面对产品设计的影响作用,而且阻碍了学生在制作模型过程中主观能动思维的发挥,造成学生制作不严谨,产品表面粗糙,真实感不强等问题。(3)学术界对模型课程教改开展了一些相关性的研究,但大多关注于课程的管理制度模式和新技术使用等层面上。本研究基于动作思维角度,尝试把非遗手工艺技法融入模型课程实践环节中,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动作思维相比于手绘技法与电脑建模,在概念想法时更为高效、直观,通过直接动手制作实体造型,获得直观的造型美感体验,激发学生潜在的产品造型思维能力。总之,非遗手工艺技法中的动作思维对驱动模型课程的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创新性。
一、解构非遗手工艺技法中的动作思维
(一)动作思维的概念
所谓动作思维是人以自身的肢体、肌肉等活动来表现的思维。人类的思维过程首先就是从“手的思维”即动作思维开始的。实际动作是动作思维的支柱。通过“身体动作”的体验感知,激发操作者的创造性思维。图1是动作思维对陶艺造型设计的影响作用,通过手在陶土上灵活的“游走”,触觉与感知觉的充分碰撞,极好地把控了整体造型的走向。例如,在拉坯时,通过手指的动作感知塑造陶罐的轮廓线条、空间形态及虚实比例;通过手指的力量按压塑造产品的肌理质感。将“动作思维”的理念引入产品专业模型课程中,让学生在现实材料中直接动手制作模型来推敲造型,在动作的过程中思考、完善产品的形态,为今后文创设计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如图1。
(二)动作思维与非遗手工艺技法隐性知识
英国科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拉尼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他认为通常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在行动中所蕴含的未被表述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非遗手工艺作为传统文化知识同样具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个部分。非遗手工艺的隐性知识很容易被忽视,对其进行研究与传承保护具有一定难度。以新会葵艺为例,其显性知识包括葵艺制品样式、烙画图案、使用工具分类、制作流程等;其隐性知识包括手艺人的思维认知、手艺人肢体感受、手艺人的生活背景、手艺人的知识水平等。可以看出,非遗手工艺的隐性知识即是手工艺人自身的隐性知识。日本野中郁次郎教授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它深深地植根于行为本身和个体所处环境的约束,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信仰观点和心智模式等。那些不可用语言、图形直接表达的经验知识与手工艺人自身因素息息相关,通过长期、大量、反复的练习积累而成,是基于他们自身的生活环境、情感经历、思维体系有关,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文化现象。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中,手艺人的身体与社会文化的隐性知识就直接和动作思维有关。我们能直观地看到手艺人编织的动作、竹片的数量、编织的次数、编织的图案等显性知识,但却无法理解手与脚“一松一紧”的配合力度与速度,手在拨动竹片时是如何保证竹片图案的间距与空间的韵律关系,如图2。手工艺人的“一挑、一压”就能编织出精美的用具形态,而我们用相同的方法编织,效果却天差地别,这与手工艺人潜在的隐形知识密切相关。可见,挖掘非遗手工艺背后的隐性知识才是传承的核心。笔者曾经访问过一个竹编手艺人是如何把2-3mm的竹片破成5-6个薄片,他说:“通过在片竹片的过程中,感受竹片的阻力来判断竹片的厚度与刀法的走向,一般要有四年左右的经验才能做得到。”可见,传承非遗手工艺技法的核心要点之一是手工艺人身体(手)动作思维的解构,其主要基于身体对材料和三维空间等的一种全方位、整体的把握。非遗手工艺中手艺人隐性的身体动作知识与动作思维的思想不谋而合,手工工艺技法是动作思维的体现,动作思维又可以促进手工艺的创新发展。
(三)动作思维与非遗手工艺中的造型技巧
换个角度说,产品模型是动作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模型课中的动作思维主要研究手的姿势、力度对模型材料的影响。模型课中常见的材料形态主要有油泥块、石膏粉、铁丝、纸片、ABS板等,主要以块、片、线为主要造型起点。块对应的动作有推、捏等;线对应的动作有扭、卷、转、折、弯等;线对应的动作有绕、编织、编结等,通过以上动作的推敲,可以延伸出多种丰富的造型。图3是与产品模型相关的几种动作思维动作:“弯”是造型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可使平直规整的曲面变为自由曲面;“扭”可以使曲面在三维空间中产生丰富变化;“捏”是指在平滑曲面或规则曲面上捏出突起;“挤”是指通过挤推面的两侧使中间产生挤出造型,与捏的不同之处在于,捏的造型体量较小,而挤的体量较大;“压”使平滑曲面的表面产生凹陷或压痕,可以使曲面产生丰富的变化;“卷”分为内卷和外卷,内卷是将曲线面的边缘向里卷曲以形成曲面的变化,外卷是将曲线面的边缘向外卷曲以形成曲面的变化,如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