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赣鸣++张月群++李黛君
摘要:概述知识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析图书馆知识资本构成、循环的特点;构建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知识转移模型和隐性知识转移机制模型;对图书馆知识资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及其对应的内循环和外循环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机制是系统综合机制。
关键词:知识资本;知识资本循环;隐性知识;知识转移机制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Based on the Library Intellectual Capital Flows
MAO Gan-ming1,ZHANG Yue-qun2,LI Dai-jun1
(1.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 341000,Jiangxi,China;2.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Jiangsu,China)
Abstract:Summarizes the main idea of the theory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brary knowledge capital structure and flows; Model knowledge and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on library intellectual capital flows; Analysis the inner loop and outer loop mechanism of library intellectual capital structure; Reveals that the mechanism of library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is a integrated system.
Key words:Intellectu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flows; Tacit knowledge;Knowledge transfer
图书馆作为社会最大的知识库,在网络环境下与社会各界的联网使之成为最大的社会网络和信息网络之一,各类图书馆如何作为一个组织将图书馆内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整合成网络共享资源?如何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以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不仅是图书馆内部,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建模和分析中探讨其与隐性知识转移机制的关系。
1概述
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亦可译成智力资本[1],即通过创新思维产生的知识价值,是一种动态的无形资产。知识资本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的产物,重点关注企业的增长方式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早期代表人物主要有:埃德文森、沙利文、斯图尔特、斯维比、格雷厄姆、文森特、布鲁金斯、野中郁次郎等人[2]。网络环境下,特别是近年来相关研究逐步将知识资本转移、传播、再创造与高效管理、知识整合、隐性知识转移相关联,逐步向知识组织机构各界渗透:研究范围侧重于微观经济领域;研究目的注重理论与具体对象相结合;研究方法趋向于建模分析等软科学方法;研究趋势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过渡。使知识资本理论本身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研究价值。
1.1知识资本的构成 知识资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是知识资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结构性资本等要素,但对知识资本的不同要素及其内涵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也正因为这样,使知识资本理论在面对各类经济和管理问题时,充满了活力,产生了各种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诸如斯图尔特的知识资本"H-S-C"结构;斯维比的"E-I-E"结构;以及埃德文森-沙利文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结构资本(已编码知识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布鲁金斯:企业=有形资产+知识资本;等等都是较著名的论断。
知识资本管理与知识管理在概念上并无严格的界限和区分,只不过知识管理概念是一个在各界使用得更加广泛的概念而已,且尚无统一的定义。从知识管理的一般用义来看,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它是倡导运用集体智慧对组织的知识及知识的作用进行管理,以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的活动。通俗地说,在企业,知识管理就是从自己拥有的创新成果取得最大化的利益,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他人的发明中充分受益的管理[3]。在知识资本理论框架下,知识管理的具体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也为该理论向其他各界的渗透提供了基础。
1.2知识资本的循环特点 知识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表现为知识资本的周转,知识资本在永不停息的周转运行中实现价值保殖、增殖。资本周转的一般规律同样适应于知识资本,但知识资本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周转不同于一般的货币资本或生产资本的周转,其资本周转具有以下特点:①周转周期一般比较长;②知识资本价值转移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并存;③知识资本的高增殖率与高损失率并存;④知识资本的高流动性与难保护性;⑤知识资本周转中价值的转移与增殖具有非常高的外部性等特点。
2图书馆知识资本构成
将知识资本理论运用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中,可以将图书馆视为开放的知识资本系统,这个系统与企业知识资本各有异同。图书馆知识资本实际上就是信息流、价值流、人力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的集合无形资产。其无形资产要素主要包括:图书馆特许经营权、网络使用权、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专用权、馆誉、人力资本等[4],这些要素反映了图书馆知识资本结构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结构,跟企业一样,也可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所不同的是图书馆知识资本内部结构是通过知识管理对信息流、价值流、人力资源进行的有机动态组合而形成的知识转移系统,该机制通过内部结构的调适,形成集合服务力、集合管理力,将图书馆依法拥有的知识产权和已编码知识,源源不断的输送给用户方或读者,完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是一种他利行为。
图书馆知识资本外部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知识转移机制对于图书馆来说是履行其社会职能,体现其社会存在的核心价值。对于用户和读者来说,则是通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无偿服务和图书馆无形资产使用权(公益权)的无偿转让而获益,进而完成用户的人力资源价值的开发和提升。从图书馆知识资本结构分析中不难看出: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机制是一个开放体系,是一种公有权的体现,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的获利者并非图书馆自身,而是公众、用户和读者。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机制是构成图书馆核心的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3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
3.1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的功能 前面已经谈到图书馆知识资本构成,是一种动态知识活动和资本活动的组合,它将在知识资本的运营中实现其价值,由于图书馆采取了开放式的运作模式,而不是向企业知识资本活动那样尽可能防止知识的外溢,以取得知识资本运营的增值,恰恰相反,图书馆知识资本的开放性就是要促成知识外溢,故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不是为了增值自身的价值以获取利润,而是将这部分价值通过使用价值和效用价值的方式转移成用户、读者的使用价值,主要是通过无形资产使用权的无偿转让和知识的价值转移来实现这个目的。而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则是确保这种知识转移持续进行的运营机制,以持续实现知识的价值增值功能。
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是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到来的象征。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社会网络,保证知识流动的畅通,绝不仅仅是几项创新工程之和,作为系统整体,人人都可以由它来分析知识流、分析各种知识生产、分配和应用,这一体系得以促进知识在系统中正常而有效的运行,使经济持续增长。图书馆事业作为该系统的公共知识资源,显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5]。
3.2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关系 波兰尼在其《个人知识》(1958)和《隐性方面》(1966)论著中,从哲学视角首次将人类知识分为两大类,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概念的提出,拓展了知识的边界,半个世纪以来,先后引起了哲学、社会学、管理学、信息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社会各界各学科的广泛关注,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知识转移规律,其中隐性知识转移是各方面研究和表述的难点,遂成为典型的学科交叉研究问题
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各种知识创新、转化、利用的模型逐渐产生,其中最知名的是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于1995年提出的SECI模型,他们认为不同组织层面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不断转换(社会化、外部化、整合化、内部化)所产生的螺旋式过程是知识创造和再创造的关键。以下将通过建模来分析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关系及其相互转移。
4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的知识转移
4.1建模 根据知识资本理论,可以构建模型:图1"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知识转移模型",见图1。
图1 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知识转移模型
4.2模型分析 模型由3大部分组成:整体结构、内部结构、外部结构,分析如下。
4.2.1内部结构 内部结构是图书馆知识资本的内循环机制。主要由输入、存储、处理、用户需求内部反馈四个环节构成,是图书馆以用户知识需求为目的所进行的有计划的存量知识发掘和增量知识配置、经费划拨、技术更新、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各部门和谐有序配合等一系列知识管理措施和工作环节构成的。这种内循环机制,既是图书馆基础工作的规范,同时也潜藏着与时俱进的技术进步、工作效率、管理效益的提高和知识的创新,是知识资本内生长价值的来源。这种价值增值具体表现在信息资源筛选的准确性、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设备更新的前瞻性、技术开发的实用性、新开项目的针对性、编码知识再编码的有序性、人力资本投入的可持续性等图书馆知识资本积累的业务和日常工作中。可见,图书馆内循环系统的运作,不仅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和管理的价值循环积累,而且是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增值的来源,既是图书馆员群体隐性知识互动组合成的集合服务力的具体表现,也是关系到图书馆隐性知识向用户转移时的无形资产效益的内在体现。
4.2.2外部结构 外部结构是图书馆知识资本的外循环机制。主要由处理、输出、用户外部反馈、知识转移机制四个环节构成。是图书馆与用户直接接触和网络联系时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综合功能的表现。是图书馆各职能部门编码知识和未编码知识以最佳组合、最佳途径、最优方法、最高速、最高效、最准确、最大化为目标向用户传递知识、信息的外循环机制,从价值理论看,是一种知识价值转移机制,即将图书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价值转移到用户的使用价值的收益上,完成图书馆知识资本内循环价值向外循环价值的转移,其价值转移量,取决于内外循环系统的互动频度和循环周期。网络环境下,开放的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是社会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最大的知识库和信息网络,作为免费知识、信息源,起着商业数据源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其知识资本的外部循环随网络广域而扩张,从理论上讲,其知识转移机制使用价值递延具有相对无限性。
4.2.3整体结构 从"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知识转移模型"看,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是由知识管理控制下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共同构成的,整体包括输入、处理、输出3个主要环节,它们分别对应图书馆知识资本内循环、外循环并共同组合成整体循环。整体循环的中心环节是处理环节。而处理环节可集中概括为:图书馆知识资本=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已编码知识资产。是连接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关键环节,在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中起着整体调控作用,也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所在。由此可见,图书馆知识资本价值的高低、效益的大小、运营的好坏的测评度量,取决于图书馆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和已编码知识的动态价值指标,即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群体)能将图书馆多少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价值转移到用户的人力资源开发的使用价值上去?模型表达了在知识管理控制下知识资本循环各环节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这种知识转移机制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知识的价值向其使用价值的转移。并周而复始的完成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价值积累,与此同时也完成用户方知识资本使用价值积累。
5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机制
图书馆知识转移包括显性知识转移和隐性知识转移两个方面,以下将重点探讨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机制。
5.1建模 为彰显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机制,根据"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知识转移模型",可以进一步构建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机制模型,见图2。
图2 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隐性知识转移机制简图
5.2机制分析 从表面看,用户到馆学习、搜索、借阅利用图书、期刊、数字资源,只是显性知识的获取行为,其实,这种通过图书馆获取知识的行为本身,已经包含了图书馆员(未编码知识)对已编码知识的再编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显性知识的传递过程已经包含了隐性知识的转移。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机制,通常是伴随着显性知识的转移而发生的。具体包括:内循环机制、外循环机制、系统综合机制三个组成部分。
5.2.1内循环机制 内循环机制是图书馆搜索、消化、筛选、接纳、加工、存储、管理社会知识、信息资源的内部循环作业,伴随图书馆人力资本的投入、经营性资产的投入、已编码知识再编码的投入的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外在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综合化)、从显性知识到更高的隐性知识(内在化)的内循环知识转移机制而完成的知识价值积累和增值。这是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由图书馆员(未编码知识)群体参与的,从隐性知识(潜在信息源)到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价值)的社会化、有序化过程,其资本化表现为知识的循环使用和价值的积累,是使技术和知识的更新持续有利于无形价值向用户方转移,从而达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外在化)效用价值的前提。可见,内循环机制是通过知识管理,以图书馆存量知识资本、增量知识资本、集合服务力等内生价值和功能的提升为主要特征的。
5.2.2外循环机制 外循环机制是图书馆满足用户需求的环境、窗口、职能、项目、技术、信息、知识、专题、文化服务等措施,是图书馆人力资源与用户人力资源直接接触、沟通、交流和互动的机制,通过形体、动作、表情、语言、文字、技术设备完成有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其效率不仅取决于图书馆的存量知识资本和增量知识资本,更重要的取决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服务态度、道德品质、敬业精神、集合服务力、群体隐性知识及图书馆潜在的文化特质等无形价值。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外循环机制的显性化还表现在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必要的用户培训、导读、宣传、检索、标识、引导及专题讲座、定题服务、咨询服务、情报跟踪、方法示范、技术指导、现场答疑等综合性优质服务能力上。这些图书馆的隐性知识是通过馆员群体在与用户的直接交流中,持续传递给用户的。用户的需求、反应的问题等则可通过多渠道反馈机制提供知识管理层调控,不断完善知识转移的内循环和外循环。而对于用户来说,通过图书馆的外循环机制,也程度不同的完成了知识的社会化、外在化、综合化、内在化转移过程。图书馆外循环机制是双向交流机制,由于隐性知识的个性化特点,只有对长期持续使用图书馆的用户个体来说,才能完成完整的知识受益全过程。
5.2.3系统综合机制 系统综合机制是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整体控制,由内循环机制和外循环机制共同构成。
内循环机制通过输入和处理环节,完成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物资(设备)流的交易、入库、入藏、编码、存储、处理等工作,图书馆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的投入和知识管理的动态调控是使系统有序化、目的化、高效化的关键,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才能有效提升图书馆存量知识资本、增量知识资本、集合服务力等内生价值和功能,并加速知识资本循环周期以增值。
外循环机制通过处理和输出环节,完成图书馆存量知识资本、增量知识资本、集合服务力价值向用户方使用价值的转移。这种无形价值的转移通常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方面,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参与,是用户知识受益最大化的基本保障,关键在于图书馆员提供的专业服务是群体的、全方位的、分流的、针对性的、经验性的、技术性的、准确性的隐性知识转移,有利于用户达到利用图书馆的目的需求。
系统综合机制是内循环机制和外循环机制的协调机制,是知识管理整体调控下的、图书馆员全体参与的知识资本管理运营机制,其中心环节是处理环节,可概括为:图书馆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已编码知识。该中心环节分别连接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是图书馆知识资本核心区,也是图书馆内生价值的来源及知识转移的凭借。图书馆显性知识是伴随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协同向不同用户分流转移的,这正是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机制的奥秘所在,看似编码知识或显性知识向用户方的转移,却潜藏着图书馆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或隐性知识价值向外溢出和转移,用户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受益于图书馆隐性知识价值的输出,并转化为其自身的使用价值。这种周而复始的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所形成的价值积累,①表现为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②表现为用户方人力资源开发价值的提高,由此履行图书馆自身的社会存在价值。
6结论
图书馆知识资本是由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构成的,分别对应于知识资本的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其知识资本的积累①取决于外部对编码知识信息、人力资本、技术设备的投入,②取决于图书馆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对编码知识的再编码而内生的创造性智力劳动价值。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信息网络系统,其支持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已突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图书馆的特色化、专业化、功能化积累优势有可能形成隐性知识转移的智能化,将更有利于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系统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袁庆宏.企业智力资本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10.
[2]吴江.知识创新运行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25-66.
[3]巴鲁·列费著.王志台等译.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9-80.
[4]毛赣鸣.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机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8-14.
[5]毛赣鸣.图书馆知识资本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2-63.
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