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2019-07-10 12:02张刘挺吴富英肖蓓蓓
科教导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改进措施

张刘挺 吴富英 肖蓓蓓

摘 要 “能源化学”是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结合学生的听课情况、考核情况以及授课教师的直观感受,“能源化学”的授课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就授课过程出现的问题,深度分析本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索提升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并尝试提出更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授课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 能源化学 授课效果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54

Abstract "Energy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new 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the College of Energy and Dynamic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nergy Chemistry" is unsatisfactory considering students' listening, assessment and teachers' intuitive feelings.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is course, explore ways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and try to put forward more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thods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Energy Chemistry; teaching effects; improvement measures

1 “能源化學”的教学背景

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人类的发展历史从某种角度说也是能源的发展历史。在13世纪的时候,英国首先开启了以煤炭为能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美国将石油作为能源,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如今,全世界的能源仍以传统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日益匮乏的能源现状和愈加严峻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色发展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反映中国致力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开发来源广泛、清洁高效且安全经济的绿色新能源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江苏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了“能源化学”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高等教育必需的基础化学知识,了解国内外的能源状况、能源的基本知识、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前景,使学生获得较丰富的能源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增强分析社会实际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和决策判断的能力。

2 “能源化学”的教学现状

“能源化学”作为新能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构建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体系、增强专业能力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后续更为深入的专业课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学好这门专业基础课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鉴于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一大部分学生为江苏籍,新能源专业的学生也有接近一半为江苏籍,而江苏的高考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这就给“能源化学”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最为直接的表现是在授课过程中,明显感到这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这些学生也反映对于课程中的公式推导和理论概念很难理解。同时,这些经历过三年紧张辛苦的高中生活的大学生进入到现在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后,出现了一系列不适应或者过于放松自己的状态,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未来充满迷茫。例如,在上课的时候,虽然学生的出勤较好,但多数学生往往出现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另外,在无人时刻监督学习的情况下,仅有少数学生还能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及时解决课程中的疑难困惑;绝大多数学生都仅仅保证课程出勤和完成课程作业而已,这样的学习状态对于本课程的学习毫无疑问是行不通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课堂进行点名问答或课堂反转环节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还是在于不理解课程内容,惧怕课堂互动。最后,在现今这个大环境下,许多学生表现得较为浮躁,注重期末考核成绩,更为关注考试重点,不注重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将题目稍作变化就束手无策,这也导致了考试的情况不甚理想,课堂上多次强调必考的内容少有学生能答对。

3 “能源化学”的教学思考

针对上述授课过程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尽管授课老师想方设法地在课前花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准备课件,参考其他高等院校的精品课程,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而学生看似全部在课堂上端坐,却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一问三不知,收效甚微。这种情况下结合授课效果,了解学生听课和学习情况,发现造成这种现状的潜在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1)学生还停留在高中的学习方式,习惯高中老师围绕一个知识点反复讲习题(在课堂上学生强烈要求讲习题)。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科研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教授课程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比高中的更为扩展,要求授课教师在40个课时内一个一个知识点深入讲解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课堂教学相对来说是提纲挈领式的,一般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教学,旨在让学生在理解透彻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学会和应用具体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多学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去。秉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对学生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应当成为课程授课的一部分。大学课堂上应该要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也能举一反三,而非一味的灌输式教学。

(2)相较于高中的不间断学习,大学的课程按照学时和周次进行排课,通常两次课之间都要间隔几天,这对于课程学习是不利的。但是要完成大学学业,需要修完近百门课程,每学期就要学习十多门课程,如果还是采用像高中的排课方式很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只能按照一周几个学时合理地排课。对于全新接触的专业课,学生必须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先消化部分课程内容,找出其中的难点,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跟上授课老师的节奏,更有针对性地听课,将课程知识点理解透彻。但是,鲜少学生能主动预习,仅指望老师的课堂讲授,导致听课时一头雾水。另外,由于两次课程之间间隔时间较长,如果不及时做好课后复习工作,上一次课程内容很容易遗忘,而课程的知识点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就会出现一边回忆上次课程内容,一边思考新讲授的知识点,这种听课状态会导致越来越听不懂,整个学习也陷入恶性循环。

从平时巡查学生教材来看学生的教材普遍较新,课间与学生的交流也发现学生可能并没有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学生在课后不做足功课,是很难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

(3)教师的授课没有抓住当前学生的特点,寻找出更合适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孔圣人提出学生要因材施教,就是提醒教师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中国各省的教育模式也大相径庭,因此进入同一所大学读书的学生的基础教育也有所不同。例如,有些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授课过程中需要高度提炼知识点,尽量用更为具体易懂的模型或实例进行阐述,逐渐培养这部分学生对于“能源化学”的兴趣,提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信心。另外,课后教师适当地多督促、主动与学生讨论课程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学习,做到真正理解课程内容,也为后续课程做准备,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更好地听课学习,从而进入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

(4)“能源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随着中国越来越强盛,普通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许多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并没有经历过困苦,缺乏奋斗和吃苦的精神。由于本门课程中存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对于初学者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也因此心生惧怕,出现畏难心理。由于他们已经习惯所有人都围绕他们转,为他们所服务,因此在上课学习这件事情上,也理所应当的认为老师应该在课堂上为他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他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已经成年,需要具备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到课程相关地实践和科研活动中,更直观地体会和理解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的假设和建立的模型,运用上升为理论的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并结合具体条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实践和科研反哺教学的目标。

鉴于上述情况,对于如何提升“能源化学”或者其他类似课程的授课效果,作者认为应从如下两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首先,近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高校要求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在此背景下,授课教师可以对学生做好进入大学后的转型教育,明确高中生和大学生的不同,尤其是学习习惯的不同;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一定自学能力,才能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在步入社会后成功栋梁之材。其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逐渐从传统的知识点讲述式教学向项目引导式的教学过渡。项目引导式教学,应注重实际工程项目的导入,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都有实际用途,从而激发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而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知识点和公式,这些知识点和公式就由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自己去发掘、去学习。教师在做项目的时候提供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也学到知识,对于当下的教学困境不失为一剂良方。

当然,项目引导式的教学也有弊端,一个是项目的难易不好把握,太难的项目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容易的项目又不能起到良好的学习作用;另外,项目引导式的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工程背景,对于年轻老师,项目引导式的教学不容易驾驭。因此,当前阶段,想要有效提高“能源化学”的授课效果,最主要的是改变学生的思想,树立自主学习的想法,并将自学贯彻到每一门课程当中;其次,授课教師在知识点讲述式教学中插入部分项目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学有所用,用以治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好每一门课程。

猜你喜欢
改进措施
某电子企业电源转换器质量改善研究
浅谈事业单位报账会计的财务管理工作核心分析
翻斗量油分离器防淹措施初探
论如何有效实施医院内控制度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主变冷却器全停跳闸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压片机加料器充填叶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