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春燕 汪晓勤
(1. 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524048; 2.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00062)
众所周知,变式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保持概念、公式、定理、图形等的本质属性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概念的表述方式、变换问题的条件和试题的内容和形式、改变图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等在不变中求变,在变中求不变,引导在求异、思变中创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鲍建生等认为,用于构建特定经验系统的变式,通常来自问题解决的三种拓展[1]:(1)一题多变;(2)一题多解;(3)一法多用.
变式思想并非现代教育的产物.沈康身先生在介绍中算家的“教学思想”时,曾简要提及一题多解方面的工作[2].本文对《九章算术》勾股章及其刘徽注进行深入分析,试图较全面地揭示其中的变式思想,以拓展教育取向的数学史研究的内涵.
《九章算术》是我国最重要的数学经典之一,书中包含246个问题,这些问题可分为九类,形成九章.其中,勾股章专门讨论有关直角三角形问题,含24问,由三部分组成.第1-13问为勾股定理的应用题,具体内容是已知a,b,c,a+b,b+c,a+c,b-a,c-a,c-b中的两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第15-20,22-24问为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包括勾股容方、勾股容圆以及其他测量问题;第14和21两问为勾股数问题.
设a,b,c分别为(小)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弦,d为直角三角形内接正方形的边长,x,y分别为直角三角形内接长方形的长和宽,D为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直径,24个问题[3]的相关信息见表1.
表1 24个问题相关信息表
续表
续表
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目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揭示题目的实质.美国学者希尔佛(Silver)等人[4][5]的研究表明,根据已有问题提出新问题的具体策略有四种:
(1)条件操作,即改变现有问题的已知条件,而保持所求目标不变;
(2)目标操作,即改变现有问题的所求目标,而保持已知条件不变;
(3)对称互换,即将现有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互换;
(4)新旧链接,即以现有问题的目标为条件,提出新问题.
表2给出基于勾股章第1题提出新问题的具体例子.
表2 基于勾股章第1题的问题提出举例
其中,条件式策略包括两种情形:(1)改变已知条件中的具体数据,我们称之为条件操作Ⅰ;(2)改变已知条件的类型,称为条件操作Ⅱ.如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将条件a=5,b=12改成a=8,b=15,即为条件操作Ⅰ;将条件a,b改为a,c-b或c-a,b,但保持目标不变,则为条件操作Ⅱ.如果数据和类型都改变,则仍归为条件操作Ⅱ.
图1给出了勾股章诸问题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见,问题1是所有24个问题的出发点.从该问题出发,通过条件操作Ⅰ得到问题5,通过对称互换分别得到问题2和3.从问题3出发,通过条件操作Ⅱ,得到问题11.从问题2出发,通过条件操作Ⅰ和Ⅱ,分别得到问题4、6和13.从问题13出发,通过对称互换,得到问题14.从问题6出发,通过条件操作Ⅰ,得到问题7-10,各问题通过条件操作Ⅱ,得到问题12.
图1 勾股章诸问题之间的联系
从问题1出发,通过目标操作,得到问题15和16.从问题15出发,通过条件操作Ⅰ,得到问题19.从问题19出发,通过条件操作Ⅱ,得到问题20.从问题15出发,通过对称互换,得到问题17.从问题17出发,通过条件操作Ⅱ,得到问题18,21-24.
另一方面,虽然从问题1出发,通过目标操作得到问题16,但问题16的解决是建立在勾股定理基础上的,因为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直径需要用直角边和斜边共同来表达.也就是说,从问题1到问题16,也隐含了新旧链接的策略.
由此可见,希尔佛等所总结的四种问题提出策略并非现代人的创造,而是早已为《九章算术》的编撰者所用.
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十分重视一题多解,典型的例子是勾股容方和勾股容圆公式的推导.
方法1:割补法
图2
图3
方法2:比例法
如图4,设勾上小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a1和b1,股上小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a2和b2,则因a:b=a1:b1,故(a+b):b=(a1+b1):b1,但a=a1+b1,b1=d,故(a+b):b=a:d.
图4
方法1:割补法
图5
图6
方法2:比例法
图7
如图7,圆O为Rt△ACB的内切圆,过圆心O作斜边AB的平行线,分别交AC和BC于A′和B′,易证AA′=OA′,BB′=OB′.因Rt△A′EO~Rt△ACB,故有
由等比定律得
(1)
同理,由Rt△ODB′~Rt△ACB,可得
(2)
图8
勾股章第17-24问均为测量问题(表1),这些问题都可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内接长方形问题.如图4所示,利用勾上小直角三角形(青幂)、股上小直角三角形(朱幂)以及整个直角三角形两两之间的相似性,可得
(3)
故已知a1,b1,a2,b2,a和b中的三个,可求得其他未知项.第17-20、22-24诸题均通过上述方法求解.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九章算术》勾股章的问题是以第1题(已知勾、股求弦)为出发点,通过条件操作、目标操作和对称互换三种策略编制而成,体现了精彩的一题多变的变式思想;所有测量问题均利用“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性质来解决,体现了一法多用的变式思想.刘徽在推导勾股容方和勾股容圆公式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体现了一题多解的变式思想.因此,在我国,数学教育中的变式思想至迟可以上溯至《九章算术》成书的时代.
在刘徽之后,中算家们继续运用变式思想,不断提出和解决新的勾股问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课题,即“勾股算术”.因此,变式思想在我国数学教育史上历史悠久、绵延不绝.至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变式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了.追溯变式思想的历史渊源,我们也获得了重要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数学教育特色,必定是传承历史的结果;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