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慧,杨文军,徐云生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济南250001;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饮食、环境因素的影响,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日益增高[1,2]。甲状腺结节在中医学中属于“瘿病”范畴,“瘿”首见于《庄子·德允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瘿瘤”进行了专篇论述,并提出了“肉瘿、石瘿、血瘿”的分类。在《外科正宗》中载有“海藻玉壶汤”,其以化痰软坚、消瘿散结为治疗原则,方中海藻、昆布、贝母等药配伍治疗瘿瘤。近年来,众多医家临床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研究分析了近10年来文献报道的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处方用药,总结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①有明确的甲状腺结节诊断标准及依据;②采用中药复方治疗;③治疗组患者至少30例;④临床观察随访至少6个月;⑤有明确的疗效评价。文献排除标准:①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影像学资料;②治疗药物中包含中成药或西药。同一中药复方重复发表多篇者,仅纳入其中1篇研究。
1.2 检索策略 以“甲状腺结节”为主题词,分别辅以“中医”或“中药”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8年2月~2018年2月。
1.3 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的标题和摘要,建立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文献库,然后对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抽取文献中的中药复方,建立Excel表格,统计处方中中药的使用频数。中药名称及药物归经、四气五味根据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中药学》[3]进行规范。用SPSS21.0软件导入数据,对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绘制聚类树状图,总结用药规律。
2.1 文献筛选结果 共纳入中药复方51首,涉及中药种类92味,使用频数697次。
2.2 甲状腺结节处方中药使用频数分析结果 92味中药中,使用频数≥15次有20味,分别为夏枯草42次、浙贝母39次、柴胡35次、莪术33次、半夏32次、香附30次、牡蛎29次、茯苓28次、玄参27次、郁金26次、陈皮24次、厚朴22次、当归21次、皂角刺20次、白芍19次、白术17次、川芎16次、甘草15次、黄芪15次、枳壳15次。
2.3 甲状腺结节处方中药归经统计结果 92味中药中,药物归经最多的是肝经,其次是脾经、肺经、胃经和心经。见表1。
2.4 甲状腺结节处方中药四气五味统计结果 92味中药中,药物四气以寒性为主,五味以苦味为主。见表2、3。
表1 甲状腺结节处方中药归经频次统计
表2 甲状腺结节处方中药四气统计结果
表3 甲状腺结节处方中药五味统计结果
2.5 聚类分析结果 对使用频数超过15次的20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得到2个聚类方:C1为黄芪、枳壳、甘草、川芎、白术、当归、皂角刺、白芍、陈皮、厚朴;C2为夏枯草、浙贝母、莪术、半夏、柴胡、玄参、郁金、牡蛎、茯苓、香附。见图1。
图1 甲状腺结节中医临床用药聚类分析结果
《外科正宗·瘿瘤论》认为,瘿病病机为“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搏结颈前,日久而致血脉瘀阻,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发为瘿。《外科正宗》提出,“行散气血、行痰顺气、活血散坚”是瘿病的主要治法。在现代医学中,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触诊获得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7%,高分辨率B超检查获得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0%~76%[4,5]。对于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目前多以高分辨率B超或细针穿刺鉴别结节的良恶性,良性结节可采用射频消融、恶性结节多用外科手术治疗[6,7]。针对甲状腺结节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风险较大、并发症较多,并且容易复发,易造成患者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有着用药简单、复发率低的优势[8]。本研究通过对临床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为临床药物治疗甲状腺结节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数据支持。
夏枯草和浙贝母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此草夏至后即枯”而得名。《神农本草经》记载,夏枯草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瘕,散瘿结气。夏枯草味辛,辛则散结,《外科正宗》以夏枯草汤治疗痰火凝聚之瘰疬,《医宗金鉴》中以夏枯草膏治疗瘿瘤。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夏枯草对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9]。夏枯草对免疫性炎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其引起的炎性结节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控肾上腺糖皮质类激素的表达来实现的[10]。此外,夏枯草水提物、醇提物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对乳腺、甲状腺相关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1]。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本草纲目》以前历代本草皆统称贝母,无分川、浙,直至《轩岐救正论》才载有“浙贝母”之名,其功效为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在《医学新悟》载有名方“消瘰丸”,方中采用浙贝母配伍玄参、牡蛎等治疗瘿瘤、痰火瘰疬结核。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浙贝母的主要药理成分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具有良好的抗炎、祛痰作用[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近10年文献报道的甲状腺结节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夏枯草和浙贝母。
《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瘿病发于颈前喉结两侧,也是肝经循行部位,使用归肝经药物引经报使以达病位。本研究中药物归经最多是肝经,其次是脾经。瘿病的病位在肝、脾,这与处方中使用的药物归经一致。肝郁则气滞,脾伤则气结,气滞则血运不畅而致瘀,脾虚津液不得化而聚痰,气滞、瘀血、痰凝聚而成瘿[14,15],使用药物归肝、脾经,以疏肝解郁、运脾化痰[16]。
本研究中,药物五味以苦、辛味药为主。苦,能泄、能燥、能坚,其具有清泄火热、燥湿、坚阴的作用,甲状腺结节尤其是“热结节”往往具有火热毒盛的证候,苦则泄火热;热盛伤阴,阴津耗竭,苦则坚固营阴。辛,能散、能行,其具有发散、行气血的作用,甲状腺结节与气血瘀滞密切相关,辛则走气行血。药物四气以寒性为主,甲状腺结节的病机以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产物积聚而成,郁而化热,临床患者多伴有火热征象,故多用寒凉药物泻热解毒。
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得到2个聚类方。C1方中皂角刺祛顽痰、消肿胀;白术、陈皮理气健脾化痰,枳壳、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川芎为“血中气药”,黄芪、当归配伍补气血,三药合用补而不滞,行而不散,加之白芍调和气血营卫、引药归肝;诸药合用既能行气活血、化痰散结,亦可益气补血、固守营阴,适用于气滞痰凝所致甲状腺结节。C2方中夏枯草散结消肿、清泄火热,浙贝母配伍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加之牡蛎软坚散结;香附行气、莪术破血、郁金走血,三药合用破血消癥瘕、活血散气结;柴胡疏肝解郁、茯苓健脾宁心,二药合用以畅达情志气机;诸药合用既能软坚散结,破血行气,又可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本方更适用于气滞血瘀兼有情志不畅所致甲状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