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燕
夏枯草,又名夏枯球、夏枯花、枯草穗,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带花果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春季开花,夏至后即枯,故有此名。每年5~6月份当花穗变成棕褐色时,选晴天割其全草,或剪下花穗,晒干即可药用。
夏枯草可作为食物来用。宋代《本草衍义》记载:“夏枯草……初生嫩叶时做菜食之,须浸洗淘去苦水。”明代姚可成汇辑的《食物本草》也指出:“夏枯草,味辛苦,寒,无毒……嫩苗渝过,浸去苦味,油盐拌之,以作菹茹,极佳美。”夏枯草用于食疗可烹制成“夏枯草瘦肉汤”“夏枯草菊花瘦肉汤”“夏枯草海带煲猪骨”“夏枯草黄豆木耳凉茶”等药膳,可清肝明目、祛热散结。
中医认为,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入肝、胆经,有清肝火、散郁结及清肝明目之功。既能苦寒清热,又能辛散开郁,尤善清泻肝火而明目止痛。用于治疗目赤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及高血压等证。现代研究证明,夏枯草花穗含夏枯草甙及花色甙;叶含金丝桃甙、芦丁;种子含脂肪油和解脂酶;全草含水溶性无机盐、氯化钾、氯化钠、硫酸钾及镁盐,又含挥发油。此外,尚含少量的生物碱和顺式、反式咖啡酸等。其煎剂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子宫及肠管有兴奋作用。因含有丰富的钾,所以又有利尿作用。近年来,中医依据夏枯草之性味及现代药理研究,拓宽了它的临床应用范围。
⒈急性乳腺炎。鲜夏枯草60克,捣烂,布包绞汁,隔水炖服,每日2次。其渣加酒敷患处,每日换1次。
⒉急性扁桃体炎。夏枯草30~60克,水煎2次,混合药液后一日内频频服完。服时徐徐咽下,以延长药液在咽部的滞留时间,使药直接作用于病灶处,有很好的作用。
⒊急慢性结膜炎。夏枯草12克,开水冲泡,澄清后,分3~4次洗眼。
⒋巩膜炎。夏枯草、野菊花各30克,水煎,分2次服,以愈为度。
⒌虹膜睫状体炎。夏枯草、醋炒香附各60克,甘草12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日服2次,清茶送下。
⒍急慢性中耳炎。夏枯草30克,龙胆草15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15天。
⒎黄疸型肝炎。夏枯草、金钱草各30克,丹参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7~15天;不愈,再服7天。
⒏肺门淋巴结核。夏枯草、猫爪草各30克,川芎12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2个月。
⒐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之顽固性咯血。夏枯草30克,百部20克,黃芩、炙杏仁、代赭石各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⒑失眠。夏枯草15克,半夏12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0剂。
⒒甲状腺肿大。夏枯草、海藻各15克,昆布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久服必验。
⒓痈疖肿痛。夏枯草、黄花地丁、紫花地丁各3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1周,即见著效。
⒔丹毒。夏枯草120克,煎汤熏洗患处,每日1次,连用5~7日。
⒕高血压。夏枯草24克,水煎,分3次服。
⒖肝火头痛。夏枯草30克,黄芩15克。水煎,分2次服,2剂即效。
⒗崩漏。夏枯草研末,每服6克,米汤或黄酒送下,日服2~3次。
⒘百日咳。夏枯草15克,桑白皮10克,黄芩9克,地骨皮9克,枇杷叶10克,炒地龙9克,僵蚕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小儿百日咳可获良效。
18.治渗出性胸膜炎。夏枯草30~50克,鱼腥草15克,葶苈子、川芎各12克,大枣10枚。每日1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