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在维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的效果

2019-07-08 03:55刘海李婷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同伴教育

刘海 李婷

【摘 要】目的:探究同伴教育在维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在本市2个距离较近且消费水平相当的社区中,采用电脑盲选方式选取38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分为A社区和B社区。对A社区老年患者采用医务人员家庭访问、提出指导意见等传统方式干预治疗,B社区老年患者则采取同伴教育方式进行干预治疗。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价两个社区老年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结果:进行干预治疗后,A社区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调查不及格率(68.42%)明显高于B社区老年患者(10.53%),而B社区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调查良好率(57.89%)及优秀率(31.58%)均优于A社区老年患者(26.32%,5.26%),两者间差异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伴教育在维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干预治疗方法。

【关键词】同伴教育;维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前言

腹膜透析是针对肾损伤、肾衰竭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利用人体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过仪器将透析液定时、规律地灌入患者腹腔内,排除废液,使机体电解质和酸碱度维持正常水平[1]。目前大部分患者可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于家中进行持续非临床腹膜透析(CAPD)[2]。老年患者对自身身体健康情况认知差,对危害自身健康因素的分析、预测、预防能力不强,导致腹膜透析治疗效果不佳。本文就同伴教育在维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进行了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市2个距离较近且消费水平相当的社区中,采用电脑盲选方式选取38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A社区有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为65~76岁,平均年龄为(70.02±1.38)岁;肾移植2例,转血透17例。B社区有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为66~75岁,平均年龄为(70.04±1.41)岁;肾移植1例,转血透18例。两个社区的患者均进行持续非临床腹膜透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定期派遣志愿者及医务人员对A社区老年患者进行家庭访问,教授其与疾病相关的自我管理方法,加深其对要药物知识的认知,强调服药的剂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医务人员需为患者进行血压、血糖检测,并作出下一阶段治疗的指导意见。

在医院为B社区患者设立一个同伴教育活动室,并在患者中選出一位组长。志愿者协助组长收集社区内老年患者的相关信息资料,将患者及其家属的联系方式打印成纸质表格,发给每一位组员。建立一个微信群,组长负责在群内通知组员到活动室进行活动,由医务人员就腹膜透析的基本知识及规范操作等对患者展开培训,并进行心理疏导。活动室内有1名肾病科医生及1名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对培训进行监督,为患者解答问题。每次培训持续20min左右。培训组织人员鼓励患者讲述透析过程中的困难及从中得到的感悟,给予积极发言的组员小礼物奖励,赞扬积极有益的经验,指正不当的观念及方法。活动定于星期3(三)下午,每隔2周进行1次。组长不定期在群内发送健康饮食、运动方式等与疾病有关的小文章,活跃群内气氛,增强组员间的交流,同时群内有专业人员能随时解答组员提出的问题。两个社区患者皆进行3个月干预治疗。

1.3 评价标准 志愿者指导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50道题,内容包含饮食健康、治疗操作方式、治疗注意事项及肾病相关知识四个方面。每道题2分,满分为100分。得分低于60分为不及格,高于90分为优秀,得分为60~90分之间为良好。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评价两个社区老年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 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可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A社区老年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后,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调查不及格率(68.42%)明显高于B社区患者(10.53%)。B社区老年患者通过同伴教育模式干预治疗,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调查得分良好率(57.89%)及优秀率(31.58%)均优于A社区老年患者(26.32%,5.26%),两个社区问卷结果差异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同伴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通常指有共同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相当、年龄相仿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给予知识、情感支持。近年来,同伴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培训方法[3]。自我健康管理是指对自身的健康情况及威胁健康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和预防的过程[4]。患者具备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可对疾病治疗的效果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提升患者治疗积极性。

通过同伴教育方式进行干预治疗的效果得到了大多数医疗工作者认可。有研究指出,患者在接受同伴教育干预过程中,能够与病友分享、交流疾病相关知识,心理压力得到释放,症状改善明显[5]。腹膜透析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会让患者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尤其对自我管理能力相对偏低的老年人来说影响更大。维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因长时间进行腹膜透析,经常需忍受治疗带来背部疼痛、腹部胀痛等不良反应,而且老年人社交方式较为单一、活动范围较小,导致疾病认知匮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低,易造成心情抑郁、消极治疗。本研究中,A社区老年患者接受传统的培训干预治疗后,自我健康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提升,而B社区老年患者通过同伴教育模式干预治疗,加深了疾病知识的认知感,对影响自身健康情况及健康因素的分析、预测、预防能力增强,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调查得分良好率(57.89%)及优秀率(31.58%)均优于A社区老年患者(26.32%,5.26%),两者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同伴教育在维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干预治疗方法,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杨琼.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肾衰竭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及肾功能的影响[J].名医,2019(06):188.

孟丹,许义,王菲.不同年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8):171-173.

陈海燕,李萍.同伴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20):2436-2438.

张薇薇,陈飞舟,郑燕.同伴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34(05):653-655+666.

郭军辉,赵英,聂志强,韩海津.同伴教育利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控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9,17(01):16-18+21.

猜你喜欢
同伴教育
探究心理护理结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同伴教育在提高三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效果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学生德育之“同伴教育”策略研究初探
社区志愿者式同伴教育对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同伴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强化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论同伴教育在游泳教学中的价值
同伴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影响
浅析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中的应用
国外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的进展研究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