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蝶
【摘 要】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新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家庭教育作为初中生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立足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从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掌握教育艺术、创建民主和谐家庭环境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家庭教育在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影响;干预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前言
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阶段,个性好强、交往需求强烈等特点,导致初中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易出现诸多问题,影响健康成长。从实践研究来看,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在学习、人际关系和挫折适应等方面。特别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同学关系、父母关系的矛盾冲突,都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了影响,而挫折适应则会影响到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情感表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值得重视。因此,本文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就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做了如下阐述。
1 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问题
1.1 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生步入了新的学习阶段,相比于小学,学业压力大,心理健康我让你踢的出现,极易导致学生厌学、焦虑等情绪的出现。1)学习压力大。很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之后,倍感学习压力大,而又缺乏自我调整。以至于出现精神萎靡、情绪低落、食欲下降等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身体健康;2)厌学情绪。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厌学情绪,学习热情不高,繁重的学业,让其出现头痛、思维迟缓等情况,不利于有效学习;3)焦虑心理。初中阶段的考试增多,学生对考试的焦虑感有所表现,甚至出现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等情况,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1.2 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人际关系中,与父母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的处理,是初中生人际关系中的常见问题。特别是在与父母关系的处理中,矛盾的激烈演绎,会严重影响到其身心健康。
1)师生关系。初中生在学习中,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与肯定。而在与教师的关系处理中,教师的批评教育,反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抵触心理,在教师那里得不到关怀与肯定,势必恶化师生之间的关系;
2)同学关系。同学关系是初中生成长中的重要关系。在班级学习中,学生希望融入班集体,希望得到同学的信任……在同学关系的处理中,关系不融洽,被其他同学排挤或是孤立,都会导致导致其心理畸形;
3)与父母关系。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与父母关系的有效处理,直接关系到其身心健康。若与父母关系恶劣,会在心理上对孩子形成伤害,对家庭、父母有憎恨心理。
1.3 挫折态度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初中阶段,学生面对的人际关系、学习环境等,均发生了改变,在对待挫折中,对于挫折的适应能力,是影响其实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一些初中生面对考试成绩差,表现出消极心理,一蹶不振的情感态度,不利于学习的提高。据有关调查统计,有近7成的初中生在对待挫折时,表现出消极的情绪,选择逃避等方法解决,反而出现“于事无补”的心理落差,极大地挫伤了积极心理。因此,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积极面对措施,这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 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2.1 转变教育观念,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要在关系处理中,照顾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尊重其兴趣爱好,在于孩子的良好关系建立中,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为此,一是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面对挫折问题积极应对;对待生活积极向上,等等,这些优秀的品质需要家庭教育的实施;二是要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主动了解孩子需求,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关系,对于学业压力大,家长可以带孩子出去放松,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三是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互动,在学习生活中,要关系其学习成绩的同时,要懂得正确激励孩子,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温暖与肯定。
2.2 掌握教育艺术,创建民主和谐家庭环境
实际上,家庭教育要讲究教育艺术,粗暴的教育方式,反而会适得其反。为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实创建民主核心的家庭环境,这是实现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一是家庭教养要注重民主、核心,尊重孩子的個性发展,特别是初中生个性好强,需要被肯定、被接纳,通过民主的教养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其成长中形成积极主动、敢于创新等优秀心理品质;二是教育要注重时机。在孩子出现困惑时,家长要及时疏导,而不是责骂,通过关心引导,让孩子更好地释放不良情绪,同时也起到教育效果;三是家长要树立榜样,创造和谐的环境。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以良好的行为,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这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基础。
2.3 与学校联动,实现家校共同教育
家庭教育应学校教育形成联动,在家校共同教育中,更好地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等的积极参与,共同教育形态的生成十分必要。为此,一是家长要与教师互动,了解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对于出现的厌学、学习成绩下滑等情况,家长要分析问题根源,与教师共同解决,实现父母与教师联动教育;二是家长与学校互动。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家长要积极参与其中,更多地与孩子互动交流,让家庭教育延伸至学校,更好地发挥家校教育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教育作为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子,应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还是挫折适应方面,其所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在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之下,实现有效干预,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周林.浅析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才智,2018(04)
刘晶芝.父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预防医学,2019(06)
吴永韶.试析初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新校园(中旬刊),2018(18)
余永成.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9(11)
张秀芳.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读书育人,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