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国 盛刚
摘 要 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宜突破学段壁垒,主动链接初中及大学相关课程,发挥高中教学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以自身实践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将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
关键词 学段壁垒 资源共享 高中 物理学科
现今的高中教育教學较多地存在“封闭主义”的倾象,学段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就物理学科来说,高中教师一般只能通过学生的中考成绩来“推测”学生的学科基本学习情况,大学教师则只能根据学生的高考物理或理综分数“猜想”学生的学业水平。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础”。基于“素养”培育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特征,高中物理教学亟待突破学段壁垒,密切联系初中及大学相关教育教学单位,找寻教学内容的切合点,将学科内容体系化,推进学生成长档案建设,让学生信息成为学段间的优质共享资源,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切实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链接学科教学内容,建立体系化教学根基
教科书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资源,更是学生习得学科技能和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媒介,理应成为教学中的首选。笔者以初、高中及大学公共必修课“牛顿第一定律”为例,简要分析教材内容和教学素材的选取思路,再结合各学段欧姆定律的教材内容,说明各学段知识体系化的必要性。
我市初中物理使用的是华东版教科书,其中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课题为“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其正文系统有“介绍亚里士多德观点‘运动者皆被推动”“伽利略和牛顿推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表述: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介绍惯性概念及其应用”,以及探究实验“将小车从斜面上相同高度释放滑向水平面,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滑行越远”;辅助系统包括“各类教学插图共13幅,其中惯性应用10幅(包括课后小实验和作业插图)、不同观点争论图1幅、小车从斜面滑向水平面比较图1幅、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图片1幅”“几个惯性小实验”和“小狗抖落身上的水”等。这些学科知识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和心理水平,是较好的教学素材,初步培育了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必备的基础。高中物理教学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教科书,课题为“牛顿第一定律”。其正文系统有“介绍亚里士多德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伽利略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内容表述: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惯性与质量关系”等;辅助系统有“教学插图4幅,其中惯性应用2幅,伽利略理想实验插图1幅,牛顿图像1幅”“科学漫步,介绍惯性参考系”。对比初高中教科书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编排,可以清晰地发现该部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特点,即初中突出趣味性、生动性和普及性,高中则更加强调逻辑推理性、科学性及系统性,是进一步培育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优质素材。尤其对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和实验探究素养的养成提供了经典的范本,在实验基础上综合分析、合理推断、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如从“伽利略和牛顿推理”到“伽利略理想实验”,就突出了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我市某高校公修课使用赵近芳、王登龙主编2017年北邮版教科书,具体课题为“惯性定律、惯性参考系”。其正文系统则直接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孤立质点将永远保持其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介绍惯性参考系”;辅助系统仅有“教学插图一幅,介绍非惯性系”。纵观上述内容,我们发现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从初中、高中到大学,对其内容的表述越来越趋于简洁、规范、严谨,对核心知识内涵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逐步拓展,完成了从实际应用到理论凝练的提高。其中初中与高中对这一定律的表述虽然不同,但本节内容的起点相同,都是从亚里士多德观点切入的,如能做到教学的体系化,高中学段的内容完全可以简化。
再如欧姆定律内容,初中物理教材尽管版本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电阻的关系,然后拓展到应用,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而高中物理教材虽然也通过实验探究,但是对实验数据则采用伏安特性曲线进行处理,最后得出结论。初高中内容自然衔接,显然高中内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对欧姆定律的本质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突出了对高中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大学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赵凯华、陈熙谋编写的《电磁学》,其中欧姆定律内容则是先回顾高中阶段的关系式,然后通过电流密度得出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这在高中基础上又进一步提高,符合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为以后专业学习打下基础。这是一个突破各学段壁垒,自然衔接较好的案例,也是本文所要探究的路径。
总之,“高中”学段是链接“初中”与“大学”的中间环节,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高中物理教师要仔细阅读“三学段”教科书内容,求同析异,依据学情分析与课程标准合理取舍教学素材,不可“主观臆断”即将初中教科书知识等同于学生已掌握知识,也不可“固步自封”即以高中学段教科书为蓝本不顾及其他,更不可“越俎代庖”即过多援引大学公修课内容。
二、构建学生成长档案,推进信息化资源建设
斯蒂金斯说他所见过的对档案袋评价所下的最好定义是:一份学校档案袋就是“一个学生作业和表现的专业收容库,可以告诉你关于这个学生的努力、进步或学业成绩的经历”,它涉及一个或者多个的学科领域[1]。一份科学有效的学生成长档案袋包括:让学生参与选择具体的内容,根据既定的要求选择使用的教材和资料,制定好判断学生作业和表现质量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定期思考。学生就是通过收集他们表现的样本来讲述自己的学校学习经历。这样一份融过程性、表现性和评价性为一体的学生成长档案袋,应自初中甚至小学开始建立并形成电子文本,与学生身份证号码相链接,完善学生在相关学科、相关学段的具体表现,具体内容应包括平时课堂表现、课下访谈记录、假期学生自我陈述及实证材料、阶段性和终结性学业成绩、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及学生自评等一系列事关学习方面的资源。
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应做好学生信息的保密工作,学段间的交接应通过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资源平台实现,不可经由任何第三方机构。以六安一中为例,我校需要在城区内与皋城中学、轻工中学、六安九中等主要生源基地建立紧密联系,学科教师间通过QQ群建立“初高中学科教师共同体”,就教科书和学生总体情况进行交流与沟通,以便切实了解学情,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与相关高校取得联系,以沟通大学物理必修课为链接点,做好我校被录取相关高校学生汇总工作,并与相关院系辅导员沟通学生基本情况,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必要的服务,形成合力助推学生成长。
三、发展学段互动平台,实现秩序化良性互动
为切实突破学段间教育教学壁垒,实现学段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进初中、高中及大学间的秩序化良性互动,高中物理学科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筹备工作。
首先,沟通学段间教师,建立学科教师共同体。学段间教师基于校际交流的限制,基本无沟通机会。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初高中物理教师间的交流活动,提升教学的阶段性任务分解,如“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分解研讨会”等。高校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或教育教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给予中学教师必要的指导与培训,如2018年3月31日皖西学院程从柱教授为我校教师做了一场题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遵循”的学术报告,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为全面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提供了必要的知识铺垫,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基础教育的合力,推进新课改下学生“素养”的切实提升。
其次,提高教学胜任力,服务学生健康成长。高中物理教师只有真正吃透初中物理教材,才有可能搞好高中物理学科教学。高中物理教师除了要深入学习学科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及其他学科通识性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建立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将资源共享与内部转化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切实发挥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献一份力。
再次,拓展教育资源边界,合理汲取有益成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资源丰富,中学物理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适时拓展资源获取的空间,合理汲取发达地区和国外的优质资源,结合学情和教情为我所用。这一发掘和汲取的过程,体现的是教师的资源智慧。
最后,凝练自身优质资源,适时分享于网络。高中物理教师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的同时,应努力结合自身学业素养进行本土化转化,形成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与经验积累,撰写成文字或制作成微课,上传至合适的资源平台,为他人提供便利,真正形成更大范围的优质资源共享。
高中物理教师要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切入点,突破学段间壁垒,以教师共同体的建立为抓手,切实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适切汲取有益资源并实现自我转化,努力提升自我教学胜任力,让“素养”生根于课堂,开花于高考,结果并服务于学生未来的人生。
參考文献
[1] Richard J.Stiggins.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