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对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要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还要将田径活动应用其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田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魄,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田径活动的开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田径活动;重要性
体育活动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予以重视。将田径活动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其自身所包含的竞走、跑、跳跃等形式,能够将传统的体育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增强学生对田径活动的认知能力,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一、田径的含义与活动的特点
1.田径活动的含义
田径又称田径运动,其中包含田赛、径赛和全能比赛。开展田径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有竞走、跑、跳跃、投掷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对田径运动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田径运动只是一种跑步比赛,而忽视了其他项目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田径运动包含的种类项目繁多,因此将其广泛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才有不容小觑的实际意义,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还能够使学生具备基础的体育素质和技能。
2.田径活动的特点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田径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田径具有多元化的活动形式,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就像上文所提及的田径运动所包含的多种多样的项目类型一样,其能够借由不同形式的运动,例如竞走和跑跳等,来促进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发育,使其能够拥有充沛的精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文化课的学习带来的脑力消耗。其次,田径活动属于基础体育活动,不需要复杂的体育器材和设施,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类型的田径活动。一般来说,田径运动只需要借助当前已经普及到各个中小学当中的田径场即可。因此,许多资金能力有限的地方小学,也可以借助这一运动,来提升该校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一举多得[1]。最后,田径活动和一般的跑步锻炼不同,其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往往需要由多个人组成的比赛小组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勝心理,让学生拥有必胜的决心,减少其半途而废的概率,还能够使学生真正领悟到竞技比赛的精髓,让其能够在人生的赛场上游刃有余。也正因为田径活动如此多的优点,因此将其作为小学主要的运动形式加以推广,才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才能够发挥运动真正的效用。
二、田径活动的开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及设施策略
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改善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让学生养成乐于运动、主动运动的好习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田径活动,能够实现和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多元化的田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性,开展相应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进行短跑比赛,能够锻炼学生的爆发力,提升学生的跑步速度;让学生进行长跑,能够锻炼学生的持久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态度;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跳跃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平衡感和身体协调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对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存在差异的学生,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而是应当立足于其“最近发展区”,选择最能够满足学生当前水平的田径运动目标,而不是让他们一蹴而就地达到较高的水平。为此,教师应当先对其执教班级内的各个学生以往的体育成绩及其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为其量身定制合适其发展和锻炼的运动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个阶段性的自我提升目标,而不至于被过高的目标所压倒而失去当下的运动激情和动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结协作能力
田径活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结协作能力。田径活动中除了单人的跑步、跳高、跳远等项目,还有多人合作的项目,要想在这些项目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团队成员互相配合,并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进行比赛。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田径活动中的多人比赛项目,并积极融入其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结协作能力。例如,学生在进行4×4接力赛时,教师在学生参赛之前,就要让其意识到这是一个团队比赛,不仅要自己跑得快,在接力的过程中还要和队员互相配合,让学生明白“独木不成林”的道理,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训练的过程之中,也应当考虑进行团队的训练而非个人的训练。因为田径水平的高低总是要在比较当中才能够体现出来,而且只有在团队的训练当中,学生才能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应当鼓励他们互相发现彼此存在的缺陷,以此来实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目标,让他们能够在比赛中深刻地体悟到团队协作的精神内涵,而不是只顾着显示自身的水平和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果他们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合理利用,就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只是根据其当前的体育水平和身体素质来判断其是否适合从事体育活动,未免过于草率,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僵固型思维,也就是片面注重自己聪明与否、是否适合体育活动,却全然没有看到很多的适合与擅长,其实都是经过后天不断的努力才形成的。因此,教师切勿形成片面的判断,而是应当依据学生当前的运动水平为其制定发展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生长处,来鼓励其发展不同的田径技能。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很容易发现,有的学生耐力强,有的学生爆发力强,还有的学生弹跳性好等,学生的这些优势,都能够在对应的田径运动中得到发挥。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优势,在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教师真正尊重学生,才能够看到其缺点背后隐藏的另一面的优点,并通过温柔有耐心的鼓励,逐渐激发学生对参与田径活动的信心。而不是片面地借助对其现状的判断,来给学生贴标签,使学生认为自己不再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从而停止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适当地开展田径活动,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使体育课堂告别一直以来枯燥而单调的内容形式[3]。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魄,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竞技的魅力所在,让他们从竞技中爱上田径、爱上运动,并使之成为学生的运动习惯。与此同时,还能够在让学生田径场上感受到团队合作所能够带来的非凡的力量,而在遇见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的时候,能够善于借助团队这个支点,来撬动困难这个地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升学生对田径活动的认知能力,使其知道田径活动的多元化,并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项运动进行练习。此外,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曹骏,王贵荣.浅析田径活动开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5(22):199-201.
[2]郝琪,王福斌,王强.中小学开展田径教学的意义及现状分析[J].内江科技,2018,29(11):169-170.
[3]洪婉娇,李双双.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少儿田径的必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106,33(0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