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与“三高”家长相处的困境

2019-07-08 03:47孟彩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三高班主任工作家长

孟彩

摘    要 近年来,班主任工作中遇到了学历高、收入高、期望高的所谓“三高”家长群体,学养兼备、自以为是、指责挑剔是他们的特点。在与这些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有些班主任陷入困境,要么一味奉承,要么相斥对立,要么手足无措。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给足面子、送上点子、做出样子等策略,树立其专业自信。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专业自信 “三高”家长

近年来,学校里这样一类家长群体越来越壮大:他们中有985、211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在单位里或者是高管或者是骨干;他们的家庭收入普遍较高,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他们重视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与其他家长相比,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特别高,我们暂且称这一类家长为“三高”家长。班主任老师,尤其是青年班主任老师,在学历、收入、社会关系等方面,显然难以与这些家长相比,因此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难度。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与“三高”家长和谐相处、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呢?

一、与“三高”家长相处的困境

“三高”家长是家长群体中的一部分,班主任老师也是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大家都是普通人,也都需要在交往过程中逐步成长。对于班主任而言,在与三高家长的相处过程中,有些人很容易受到家长“三高”的影响,会出于不同的心理而形成不同的表现。

1.讨好心理,造成一味奉承

讨好心理、一味奉承的做法往往是受到了家长特殊角色的影响。存在这样做法的班主任对于“三高”家长的要求和建议往往是全盘接受,对他们的孩子也是百般照顾。比如,给予班干部的角色,给予课上提问的机会,给予活动演出的名额,给予他们各种荣誉等等。这种一味奉承的做法使得班主任本人做事缺少原则,易受家长的左右。造成的后果是班级大多数学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更多的家长因老师的偏心滋生不满情绪。

2.排斥心理,造成对立局面

对立局面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一些家长的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班主任老师的态度。如果班主任对家长的盛气凌人并不买账,但又无法说服对方,这样就会形成“你不理我,我不理你”的对立局面。“作用力是相互的”,这种对立关系其实是一种冷战,更容易造成彼此的互相挑剔。这当中最受伤的肯定还是孩子。教师想办法指责家长的不是,而家长则会在孩子面前数落教师的不足,孩子只能夹在中间当受气包。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孩子听到的都是家长的不是和老师的不足时,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进步与人格养成。

3.自卑心理,造成不知所措

有一些年轻的班主任老师,感觉自身条件与家长无法相比,再加上自己工作经验不足,当遇到“三高”家长后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老師往往不能放开手脚开展班级活动,于是在开展班级工作与适应家长的要求之间无法合理做出安排,造成工作中的不知所措。这样一来,越是拘谨,越是难以有自己的主见,班级管理也越难有起色,甚至还会把各种事情做得更糟,导致班级里学生的进步不大。而这时,可能会再一次遭到家长的指责,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二、与“三高”家长相处的策略

与“三高”家长相处时,我们不妨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走出许多班主任老师工作的困境,积极探索有效的相处策略。

1.给足面子

爱面子,这是人之常情,“三高”家长群体尤其如此。因此,在与“三高”家长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应该针对家长的不同类型给足他们面子。

(1)对于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及家长,班主任要给足面子。对于这些家长,老师可以建议他们加入家委会,给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还可以邀请他们介绍家教经验,或者进行其相关专业的普及讲座。由于班主任老师给予了他们表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获得被认可的体验、被需要的体验,他们就会更加愿意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他们的孩子确实优秀,则可以鼓励其参与各种活动,在公平竞争中更加全面地锻炼自己。其实,让孩子获得更大的进步,也是给家长最大的面子。

(2)对于孩子和家长身上都存有问题的特殊群体,班主任老师更要注意给他们面子。由于“三高”家长本身具有一定优势,一旦孩子身上出现问题,他们会更焦虑、焦躁。所以,班主任老师要懂得他们的心思,维护他们的尊严。如果某些家长对于班级工作或对班主任自身不够理解,就可以单独交流,当面交流,以消除误会,切不可在家长会上追问、指责。如果是孩子的学习或其他方面出了问题,老师则可以采用与家长私下交流、家访等形式进行沟通。在沟通中,要和家长一起合理分析孩子的表现,看到其孩子的优势,发现真正的不足。在私人交流的空间里,家长更容易袒露心怀,也更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

2.送上点子

“三高”家长的孩子并不是个个都优秀,反而由于家庭条件优越、过于溺爱、过度要求等原因,他们身上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和不良习性。不可否认,“三高”家长在各自的领域里面都是佼佼者,然而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却不是专家,恰恰需要班主任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金点子。班主任老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对孩子在成长方面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更能够对症下药,给家长提出有效建议。比如,小B同学做事慢,班主任老师在与其妈妈私下交流后,发现家长只看到她慢的一面,便心生焦虑,甚至感觉颜面扫地、失望至极。在多次沟通后,老师发现孩子慢的表现原来与妈妈有关,比如,妈妈不能看到孩子作业中出一点错误,一发现错误就会严厉批评。因此,班主任老师一方面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与任课教师制定合作方案,同时,点醒当事人,与妈妈也进行约定,督促她改变之前的消极做法。慢慢地,孩子的做事速度加快了,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家长原本手足无措,但是由于班主任老师给出了有效的帮助,因此及时改变了孩子。

3.做出样子

“三高”家长固然有他们的“优势”,但班主任老师也不能妄自菲薄。尽管老师和家长的职业不同,但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努力,做出样子,就同样可以获得职业尊严,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一方面,班主任老师不断学习,让自己更加专业。作为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老师要更加懂得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做事,这样才能引领家长的认识。在班级管理方面要有自己的举措,能够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班级文化建设得富有特色,学生能够学得积极主动,进而获得家长的充分认可。另一方面,班主任老师要无私奉献,让自己更加敬业。班主任老师要真诚对待家长,要真心对待学生,把“爱孩子”化为具体的行动,在学习上精准指导,在生活中热忱帮助,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一旦老师在孩子的心目当中有了崇高的位置,自然就会影响到家长对老师的态度。

总之,班主任老师与“三高”家长相处,只要能够准确地定位与他们相处的心态,更好地掌握与他们相处的策略,就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专业自信、职业尊严。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三高班主任工作家长
家长错了
“三高”人群可多吃空心菜
“三高”让哪里最受伤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