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尚琼,刘冰冰,李 锋,王 军
(1.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安徽 马鞍山 243000;2.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明确了要建立健全履行审计职责保障机制、对影响审计工作的种种情形予以规制的要求,这是进一步完善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制度保障。在当前依法治企和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创新审计成果运用管理方法,解决审计成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审计成果运用价值,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的形势和环境对审计的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传统审计向现代宏观绩效型审计的过渡时期,审计部门更需要认真审视当前成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计成果利用,使审计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更加贴近公司发展的需要。
审计监督是《宪法》确定的监督制度,审计成果是审计监督结果的直接体现。及时全面落实审计意见,是强化审计监督的重要保证;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是审计监督的最终目标。近年来,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部分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屡审屡犯、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此,企业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廉政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有效运用审计成果的重要性[1]。要进一步强化法制意识,切实把促进审计成果有效运用作为推进依法治企的一项具体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健全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监督的有效方式,是整治违纪违规问题的重要手段。要确保依法从严治企的常态化、长效化,就必须以审计为重要手段,充分运用审计成果,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经营管理的规范性,使依法从严治企真正“落地”。只有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成果的效用,才能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实现各业务领域风险可控、在控、能控,改善经营管理,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只有依法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深化审计成果运用[2],才能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促进既定目标的实现。
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以下简称马鞍山公司)通过对历年来审计成果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联系当前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在审计市县一体化环境下,以构建长效机制为根本,以落实责任分解为前提,以成果分类管理为基础,以审计资源共享为保障,形成“四位一体”的审计成果运用体系。在市县公司范围内广泛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审计成果得到充分应用,整改了一大批内外部审计问题,有效防范了屡查屡犯的现象。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四位一体”的审计成果运用体系
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通过构建以“风险防控-审计约谈-审计回访-综合评价-绩效激励”为主线的成果运用长效机制,梳理统计风险、跟踪评价风险、监督管控风险、绩效考核风险等,在成果运用各环节进行控制,形成成果运用闭环管理。
明确成果运用以责任为引领,把责任落实放在第一位,坚持“一把手”负责制,明确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分级责任制”,清晰责任界定,落实“严肃问责制”,保障审计成果的运用。
以成果分类为基础,健全分层次、分(风险)等级、分专业的多维整改体系。将问题台账下发至各单位,要求各单位根据问题性质、级别制定整改计划。审计部按照风险划分的风险频率矩阵,采取不同的措施,推动问题整改销号管理。
完善以市县公司审计资源“一盘棋”为目标的审计成果共享体系,以审计信息化、集约化、协同化为手段,编制风险提示手册、常态开展培训、实现市县同质化管理,审计成果运用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效果。
从审计项目实施前到审计项目实施后,通过“风险防控-审计约谈-审计回访-综合评价-绩效激励”,在审计成果运用各环节构建长效机制,形成闭环,从而不断提高审计成果运用水平。
1.构建风险防控机制。不定期召开审计工作(扩大)会议,邀请市县公司审计及其他专业业务骨干参加会议,通过对审计成果的分析[3]、比较及与相关专业业务骨干的交流沟通,及时识别跟踪各专业风险点,客观评价风险指标,做到事先预警风险程度,实现源头控制,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2.构建审计约谈机制。审计项目结束后一个月内,由项目组长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进行当面约谈。以审计发现的问题、评价、意见和建议作为约谈的主要内容,当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风险,指明问题的严重性及后果,及时给予提醒,通过审计约谈,使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问题印象深刻,增强被审计单位切实抓好审计整改的责任意识,提升审计结果在被审计单位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审计整改工作的及时开展和顺利完成。
3.构建审计回访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回访工作,采取现场调查和被审计单位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成果的落实情况,做好重点问题的后续跟踪,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发挥好内审“审、帮、促”的作用,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控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内部风险。
4.构建综合评价机制。每个审计项目结束后,综合分析审计成果质量、全面评估被审计单位整改工作开展效果,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风险防控方向提出合理的、操作性强的建议。并依据评价结果在公司月度绩效考核会议上予以反馈,供考核委员会参考,给予考核加分或减分,激发相关部门积极性。
5.构建绩效激励机制。审计部门充分利用月度绩效考核杠杆,将被审计单位审计成果落实情况作为该单位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严格管理、整改有力的部门,予以考核加分,激发各部门内动力,反之,给予考核减分处理。
为确保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落实,公司以责任为引领,加强组织建设,把责任落实放在第一位,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分级责任制”、“严肃问责制”。
1.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单位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率先提升对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带头抓好整改工作的机构设置、方案制定、思想动员、机制建设等决策部署工作,确保整改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2.落实分级负责制。分级负责制明确了审计工作领导机构、责任部门和基层单位的管理责任,如图2所示。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审计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协调、督促、检查,主要职责有: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分析问题性质,提出审计整改要求;明确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在审计整改中的责任;听取整改结果汇报,全面掌握审计整改情况。
图2 整改分级负责制
(2)审计部、办公室和监察部。审计部是审计整改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对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提出整改方案,报单位审计工作领导机构研究;根据审计工作领导机构部署,分解整改任务,下达整改要求,汇总并报告整改结果;对本部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审计整改工作进行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办公室是审计整改工作的督办部门,负责对本部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审计整改问题开展督查督办。监察部是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部门,负责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线索进行监督执纪问责。
(3)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负责将依据审计成果运用情况对责任单位及部门的考核结果纳入企业负责人及责任部门年度业绩考核。
(4)本部各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本部各业务部门根据专业管理分工和职能,具体职责包括:完成本部门的审计整改工作;负责基层单位本专业领域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汇总并上报本专业审计整改结果。基层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认真执行审计意见,组织完成本单位的审计整改工作并汇总上报。
3.落实严肃问责制。严肃审计发现问题的问责,在对审计中发现的严重违规、造成重大影响的问题严肃处理的同时,对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问题要从重从严追究责任;严格履责监督,审计部门加强对整改工作的责任分解、责任追究、结果运用的审计监督;严明常态化问责纪律,坚持把审计发现的问题的整改与绩效考核挂钩,对有问题不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消极迎审的,也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责任,确保整改问责机制落实到位。
构建分层次、分(风险)等级、分专业的多维整改体系,将问题台账下发至各单位,要求各单位根据问题性质、级别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1.对审计成果进行属性分类。将审计成果按照业务类别分为重大决策类、财务收支类、资产管理类、工程管理类、物资管理类、招投标管理类、合同管理类、用电营销类、人力资源管理类、集体企业管理类、三公经费类、历史遗留类等12大类;根据问题性质和整改难度,对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分为四类:即限期整改类问题、加强管理类问题、体制机制类问题、重点整改类问题,进行分类评价,明确整改完成标志和时限。通过分类评价,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整改时限和整改进程,便于对整改进程进行精细化跟踪与管理,促进问题整改更加科学、规范。成果属性分类如图3所示。
图3 成果属性分类
2.对审计成果进行风险划分。应用“风险频率矩阵”,将问题分为“高风险高频率共性问题”、“高风险低频率个性问题”、“低风险高频率共性问题”、“低风险低频率个性问题”四类,通过对发现的问题分类管理,公司党委、各主管业务部门、各基层单位能够迅速确定真正的风险点、“出血点”所在,整改时有所侧重,实现了通过审计切实消除重大风险的目的。成果风险划分如图4所示。
图4 成果风险划分
3.建立审计成果信息档案库。根据所开展的审计工作成果,以建立台账的形式实时记录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基本信息、历次审计发现及其整改情况,将本次项目审计结果信息作为下次开展项目审计的业务参考。每年对上年所开展的审计项目进行“回头看”,根据项目和审计资源情况组织开展专项后续审计,对需要较长时间整改的重大风险事项进行持续跟踪,推动企业经营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实施审计整改结果销号制度,问题挂靠负责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并逐一销号,整改不到位实施问责,并纳入部门绩效考核,确保整改彻底。通过项目审计信息资料库动态管理,促进审计成果循环运用。
在全国审计系统“一盘棋”的大格局下,审计资源共享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马鞍山公司通过采取各类措施,实现市县公司审计资源“一盘棋”,审计成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编制风险提示手册,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根据近年来审计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收集、整理,编写审计常见问题提示手册,按问题类别对存在的各类型问题进行分析,从问题描述、违反制度规定到如何防范均进行详细分析,发至公司各部门及市县公司学习。问题目录如图5所示。
图5 问题目录
2.常态开展培训,推动内审人员业务知识面的拓展。坚持按月举办“审计微课堂”,除外出的审计人员外,部门全员参加,对优秀审计项目、案例进行推广学习和经验共享,把审计成果的挖掘、提炼、加工和利用纳入日常工作中,解决了审计成果转化周期较长、时效性不强的问题,提升了成果转化效率。2016年至2018年共学习国网优秀审计项目24个、省公司优秀审计项目30个、优秀审计案例52个,培训总课时达192小时。
3.市县同质化管理,调动县公司审计工作积极性。要求县公司每个季度自主开展至少1个内部审计项目,同时按照部门年初下发的抽调计划安排专业人员参加市公司审计项目。每月对各县公司工作质量开展市县审计专业管理评价,经统计,2016年至2018年三县公司自主审计项目共提出问题209个,已全部整改到位。
4.以集约化为导向,管控审计成果协同一体运用。将审计资源整合,审计成果集约,打破审计成果长期以来存在的纵向与横向间的信息壁垒,各部门分工协同、职责明确、职能互补、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形成一体化的监督协同联动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建立“大监督体系”,实现各专业业务协同;开展联合互动审计,实现审计资源集约;建立审计业务模块,提高审计专业化程度。
5.以信息化为支撑,管控审计成果及时闭环运用。固化管理流程,有效运用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对问题整改实行信息共享、实时监控、全程管控,大大减少了问题整改现场审计时间,降低了管控成本。
6.强化协同监督,共同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形成决策层、审计部门、职能部门、被审计单位为审计成果应用“四位一体”的协同监督体系。审计部门的审计成果通过联席会议、信息报告等多种渠道和手段在决策层、审计部门、职能部门、被审计单位中及时沟通共享。决策层通过总经理办公会议对审计意见书、审计报告、后续审计报告、整改情况报告及各项审计成果应用工作进行决策。审计部门、职能部门、被审计单位对主要审计成果开展专题研究分析,有针对性地落实防控责任,形成评估、控制、监督改进的动态管理机制。在2017年国网开展的巡视工作中,审计部收集整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传递纪检监察,在国网开展的问题清单梳理过程中,审计部与财务部密切配合,将其与依法治企自查自纠工作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整改各类问题。
2016年至2018年马鞍山公司通过审计成果应用,严抓审计整改,对以前年度各类检查未完成整改的问题有效落实整改,调整当期收入1 441.49万元,调整当期成本1.82万元,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50.38万元,收回资金121.32万元,补收电费、政府性基金及附加164.09万元,清理债权债务2 147.95万元。
1.审计成果应用意识不断增强。各部门、各单位对审计成果应用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断提升,对整改流程不断熟悉,整改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近年来多个流程漏洞、潜在风险、管理短板通过审计整改得到了解决,审计成果转化为管理效益成效明显。
2.审计成果应用管理实现闭环。通过不断的努力,马鞍山公司初步建成了“重点突出、责任明晰、管控有力、整改有效、考核严格”的审计成果应用闭环管理体系。
3.问题整改检查实现常态化。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回头看”,拾遗补漏,督促整改到位。督促各专业领域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固化业务流程,严格操作规范,健全完善覆盖全面、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依法治企长效机制。
4.公司各方面管理得到加强。通过审计整改,清理银行账户11个,修订完善管理制度5个,办理土地权证1个。同时规范了关联交易,未再出现资产相互无偿占用行为,同时财务、营销、工程、物资招投标、集体企业等方面的管理均得到加强。切实实现了“审计成果要真用”的目标。
5.审计工作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在运用审计成果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审计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2016年至2018年“马鞍山公司业扩报装审计调查”、“国网马鞍山供电公司量价费审计调查”、“和县阳光电力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当涂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项目内控专项审计”等四个项目被评为省公司优秀审计项目,《基于“五位一体”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在《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在《经济》杂志发表,《电力企业如何防范内部财务风险》在《安徽内审》发表,通过审计成果的不断总结提升与共享,审计质量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在成果运用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现场指导,包含领导干部执行国家法规制度及廉洁自律情况,并督促各部门及所属县公司及时整改反馈,切实加强了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对依法从严治企及“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惩防体系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实现了廉政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