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就业策略研究

2019-07-04 07:37
关键词:安徽省毕业生院校

王 成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引言

随着安徽省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建设以及工业化道路推进的新阶段,安徽省高职教育规模实现了快速扩张。1999年安徽省总共有四所高职院校招生,年招生数量仅为几千人,2006年安徽高职院校招生招考专业涉及到国家教育部确定招生的所有教育大类和专业,截止到2017年安徽省共有高职院校74所(58所公办高职院校,16所民办高职院校),位居全国第四位。随着安徽高职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张,一方面满足了安徽省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高职学生就业难度的增大,引发社会不断思考学生的就业问题。安徽省也针对这一情况的出现,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一、安徽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安徽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率

以高职高专毕业生为例,从2013年的15.8万到2017年的170 462人。伴随着安徽高职高专群体的扩大和供求关系的变化,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近五年安徽省高职高专毕业学生人数增加1.2万人,增长7.6%,就业率仅增长0.48个点,增长5%(如图1所示)。随着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人数也相应增加,但是两者的差距在不断加大。

图1 安徽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率

2.安徽高职毕业生各学科就业人数

安徽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类型中,比重最高的是财经大类,平均在25%左右(根据财经大类就业人数与当年度毕业总人数计算可得,以下数据均为相同方式所得);其次是制造大类,平均在14%左右,但是与就业率最高的财经大类相差较多,其他行业的就业比例也无法与财经大类相比。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及公安大类的就业占比都在0.2%以下,几可忽略不计。

国家对高职教育毕业生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应用型,凸显其动手操作性。而无论是安徽省还是国内的实际产业机构财经类的就业岗位都很难与25%的就业率相匹配。因此适应安徽省内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引导高职学生的分流就业,是当前安徽省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所在。

安徽省高职毕业生不同学科的就业人数有很大差异。从图2、图3可以看出,安徽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学科分布,高职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学科是社会学科。

综合上述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安徽省高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就业难度逐年加大,就业率增长缓慢;专业设置与地方区域经济结构产生错位。通过安徽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学科分布可以看到安徽省的高职院校重文轻工现象比较明显。(高职院校较多重视办学效益,控制办学成本,追求较低价值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社会真正需求)。

图2 安徽省高职毕业生各学科就业人数

图3 安徽省高职毕业生毕业就业的学科分布

二、安徽省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1.安徽省高职教育发展大而不强

安徽省2017年拥有高职院校数量74所,位居(其中公办58所,民办16所)全国第四位,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464263人,位居全国第七位,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全国第二十五位,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为47.25%,远低于浙江省的79.55%,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9533元,经费保障仅次于陕西省和山东省,位居全国倒数第三位,远低于北京市的人均56914元;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奖情况虽位列第七位,但与第一位的江苏省差异过大(安徽省一等奖18项,江苏省一等奖63项)。[注]本文数据来自2018年31份省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452项,高职项目共有295项,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获奖数最多,共有5项,包括1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和3项二等奖。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各有4项获奖[注]本文数据来自微信公众号:gzfzzk(高职发展智库)。。而安徽省高职院校仅有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1等奖一项。统筹上述数据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安徽省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有数量但质量更需提升,整体的发展大而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安徽省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安徽省高职院校作为安徽省高等教育这座摩天大厦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强大的强基固本功效,但是我们该怎么去发展安徽省高职教育?如果单纯依靠高职院校数量的优势显然无法满足和支撑起安徽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

2.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错位现象亟需解决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求既能保留其院校特色和专业特点,同时又能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培养社会亟需的各项人才。但目前安徽省高职院校部分专业设置严重背离社会发展和市场基本需求,导致高职院校专业重置率高,无论规模大小、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高职院校,个个面目都似曾相识,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1]。公办院校的专业,民办院校也有,这就造成了学生在选择高校时进这所院校也行,进那所高校也可以,选择哪所高职院校都一样了,进而导致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没有吸引力。即使有的高职院校搞些特色专业,但是实质却是新瓶装老酒,只是换个形式而已。所有这一切也就进一步促使其生源困难,又因无法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其毕业生在以后就业也会更加困难,迫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趋于单一化。因此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调整势在必行,例如2018年山东省就进行了大规模的专业调整,65所高职院校新增专业159个,12所高职院校撤销专业36个,新增专业最多的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其次是无人机应用技术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对于撤销专业集中在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和外语类专业。

3.就业观念转变、学历贬值、社会偏见等综合因素导致

尽管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尚可,但是就业质量、专业对口及社会认可度上都难以掩盖其“缺陷”。今年全国有800多万毕业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教育学生大都开始正确认识当前形态,放低就业姿态,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遭受进一步的压缩。并且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学历贬值现象已经蔓延至整个社会,长久以来在社会的偏见中,高职院校就是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谋求学历或者“饭碗”的一个选择,高职毕业生的学历短板使得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遭到诸多“挑剔”。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认识到2017年安徽省部分高职院校遭遇招生“寒冬”,招生形势异常严峻,如果不作出转变,高职院校的生存危机将更加严重。但是目前仍有较多高职院校沉醉于国家财政补贴和地方政府财政倾斜中无法自拔,而浑然没有意识到高职院校巨大的市场危机或者没有清晰意识到高职院校的危机。作为办学时间短、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师资结构弱化、生源质量较低的高职院校[2]如果还一直处于温水煮青蛙的境况中不自知,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将会继续凸显。

三、安徽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1.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推进产学研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于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进行了全面部署,借以推动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的发展格局。[注]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但是深化产教融合是教育、人才、产业和科技等多项政策的混合体,需要多方协同工作发力,既不能把职业教育理论化,也不能走纯技师路线,需要同行业联合,与企业合作,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把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共同做好,直接面向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

2.调整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从“大而全”到“小而精”

造成安徽高职毕业生扎推就业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各高职院校追求大而全的办学模式,没有自己的办学品牌,缺乏专业特色,导致安徽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培养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安徽省教育部门需要大刀阔斧改造专业结构,调整办学模式,通过对接产业紧贴行业,建设出一批特色专业群院校,聚焦社会发展的热点层面。安徽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致力于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与徽商文化、皖徽底蕴充分融合,实行安徽省高职专业设置特色发展、品牌推广、做精做强专业,充分避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同时大力发展专业群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将专业群与安徽省的特色产业集团紧密结合起来,造就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专业集中程度高的特色产业群[3]。

3.引导社会消除偏见,促进中学阶段职业规划培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关于职业教育的偏见依然兴盛。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的唯分数、唯学历的传统偏见,导致高职院校成为所谓低分、差生的汇集地。再加上在社会招聘时的学历区分,进一步促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薪酬待遇、职业路径规划等方面无法享受较为公平待遇。因此需要政府引导社会消除偏见,教育没有区域限制也没有三六九等,高职和普通高校培养的学生只因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不是人的层次差异,所以需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技能技术型人才的社会认可度。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要在中学阶段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培养,改善分类招生制度,真正吸引一批喜欢专业技能、追求技术精湛的有为才俊进入高职院校;保障他们的薪酬待遇和发展前景以吸引人才、留住才俊。

4.大数据挖掘和调研反馈

通过参考毕业生求职就业数据,对在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积极挖掘毕业生这一庞大的数据群体,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水平[4]。因此我们需要明确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强化精准服务是对学校毕业生的职责所在。高校教师需要加强就业指导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了解市场、明确社会、透彻岗位、执行力强的就业师资队伍。与此同时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帮扶,不管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采取多种举措保障学生初次就业机会。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就业工作管理,建立动态就业监测和有效反馈机制,做好市场与高校有效交流的平台作用[5]。

猜你喜欢
安徽省毕业生院校
成长相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