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乙肝)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主要造成肝细胞的炎症性病变,并逐渐坏死、纤维化,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肝细胞广泛性坏死,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脏整体变性、变硬,发生肝硬化[1-2]。研究显示[3],肝硬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道黏膜功能障碍,导致肠道的内环境改变,肠源性内毒素水平升高,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例,分析应用益生菌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肝功能、内毒素水平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3~75岁,平均(50.3±6.0)岁,乙肝病程5~20年,平均(10.2±3.0)年,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8例、B级15例、C级7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3~74岁,平均(50.5±6.0)岁,乙肝病程5~19年,平均(10.5±3.0)年,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6例、B级16例、C级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乙肝,并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对乙肝肝硬化的诊断标准[4];本研究在实施前已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全身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者;有胃肠手术史者;入院前4周内接受过相关治疗者。
对照组予以抗病毒、保肝、护肝等对症治疗,使用恩替卡韦(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19,0.5 mg×28 s)口服0.5 mg/次,1次/d;门冬氨酸钾镁(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534,每片含无水门冬氨酸钾79 mg和无水门冬氨酸镁70 mg,149 mg×100 s)4片/次,3次/d;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67,100 mg×36粒)口服400 mg/次,3次/d;维生素C(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171,100 mg×100 s)口服100 mg/次,1次/d。同时叮嘱患者注意休息、清淡饮食、戒烟酒。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益生菌辅助治疗,方法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500 mg×36 s)口服2 g/次,3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 d。
(1)对比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后使用重氮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水平,使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
(2)对比内毒素(ET)水平。使用改良鲎实验法检测血清ET水平。
(3)对比治疗效果。参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4],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范围;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未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血清TBiL、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血清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试验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00%,低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乙肝患者的病程长、病情反复,机体感染HBV后,可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刺激肝细胞发生免疫损伤,肝脏逐渐纤维化,其代谢能力下降,影响消化道的代谢,消化道内环境稳定失衡,肠道菌群失调[5],黏膜屏障被破坏,细菌和代谢产物引随血液进入门静脉系统,导致血清中的ET水平升高,引发ET血症,进而刺激肝脏的免疫反应,加重肝脏的损伤[6-7]。因此在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中,如何降低ET水平,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有重要意义。
表1 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s)
images/BZ_131_213_2137_2303_2270.png试验组 50 59.00±10.32 30.30±5.10 17.725 0.000 55.60±8.51 35.10±5.05 14.771 0.000对照组 50 59.52±10.25 40.12±6.51 11.051 0.000 56.10±9.10 42.61±5.30 10.890 0.000 t值 - 0.240 8.536 - - 0.228 7.376 - -P值 - 0.811 0.000 - - 0.820 0.000 --images/BZ_131_213_2479_2303_2612.png试验组 50 80.30±9.45 50.44±10.33 15.089 0.000对照组 50 78.80±9.82 60.30±10.45 9.108 0.000 t值 - 0.777 4.759 - -P值 - 0.439 0.000 - -
表2 治疗前后的ET水平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的ET水平比较(±s)
images/BZ_131_213_2964_2303_3098.png试验组 50 0.20±0.05 0.10±0.03 12.127 0.000对照组 50 0.21±0.06 0.15±0.04 5.883 0.000 t值 - 0.905 7.071 - -P值 - 0.367 0.000 - -
表3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治疗后两组的 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下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证实在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中应用益生菌辅助治疗对于改善肝功能有更好的作用;两组在治疗后的血清ET水平均下降,提示益生菌辅助治疗乙肝肝硬化对于降低ET水平有显著的作用。常规治疗乙肝肝硬化主要以抗病毒、保肝、护肝为主,虽可抑制HBV的继续复制,改善肝功能指标,但对于已损害的肠道黏膜无明显的修复作用,使治疗效果受限[8]。益生菌辅助疗法,是通过外源性补充肠道有益菌。本研究所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含有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皆为肠道正常菌群,通过口服直接进入消化道,补充肠道内正常益生菌,并紧密的粘附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形成生物屏障,促进肠道黏膜功能的修复,调节肠道内环境,抑制致病菌的生长[9-10]。另外益生菌还能酸化肠道,降低肝硬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碱性有害代谢物水平,从而降低ET水平,改善ET血症,抑制ET对肝脏功能造成的损害,延缓病情的发展[11]。因此乙肝肝硬化患者中,以益生菌辅助治疗,对于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ET水平有显著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益生菌辅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原因是由于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提高肠道有益菌水平,降低致病菌及其产物的水平,促进肠道黏膜恢复正常的屏障功能,调节机体的正常代谢,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的免疫损伤,促进肝功能更好的恢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2]。
综上,应用益生菌辅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仅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内毒素水平,还可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