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观察及患者骨代谢和骨强度分析

2019-07-02 02:49张惠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颈股骨

张惠杰

(阳曲县人民医院骨科,山西太原 030100)

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钙质流失在外界间接力作用下容易发生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属于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因为下肢发生扭转或不小心跌倒容易发生外展或内收,或在外力撞击下发生骨折[1]。随着当今社会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患者治疗不及时导致的长期卧床情况也时有发生,直接威胁患者晚年生活质量[2]。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上多以非手术辅助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方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方法是近些年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型固定方式[3],对于骨质疏松和骨结构不稳定的老年患者极为有效。该次研究以2017年2月—2018年6月为研究时段,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PFNA治疗方法对其骨代谢及骨强度的影响,现开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63~82岁之间,平均年龄78.2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跌倒伤24例、其他原因伤3例,术前ASA分级I级8例、II级12例、III级13例、IV级2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及患有对该次手术有影响原发病患者[4],应用正侧位X线片对患者双侧股骨中段及全胸进行检查,有需要明确骨折细节患者可进行CT股骨中上段三维重建扫描,对患者骨折情况及异常形态股骨干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进行先关内科疾病会诊及麻醉科会诊,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在术前30 min可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手术,将侧髋部垫高,利用牵引手术床对患者进行牵引,在C型X线机引导下对骨折部位进行内外旋闭合复位,对骨折移位进行修正,并将胫骨骨干和前倾角进行恢复,不必强求恢复小粗隆的解剖位置,将患侧外展与躯干形成夹角后再讲双下肢进行固定,在消毒后完成牵引,在骨折对位满意后,在大粗隆作切口将大粗隆顶部充分暴露,置入导针进行扩髓处理,插入PFNA并将导针拔出,通过C型臂透视对手术情况进行观察,固定螺钉对置钉位置和骨折情况进行评估,在透视帮助下及时调整PFNA钉的前倾角和深度,并对股骨颈中下位置采用螺旋刀片凹槽春如导针,位置在股骨正位三分之一处及侧位正中位置,用螺旋刀片将股骨位置进行锁定,最后将主钉尾帽进行安装,在透视引导下确定骨折复位位置及固定良好,冲洗创口留置引流管,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逐层闭合切口手术完毕。在术后24 h给予抗凝药物,在术后24 h内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并开展相应治疗的内科疾病治疗关注抗骨质疏松及深层静脉血栓的预防,待麻醉结束后从骨关节功能训练开始,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在术后3 d内在器械帮助下完成站立,并对患肢部位进行负重联系,并利用双拐或助行器开展负重行走训练,根据骨折恢复情况适当调整负重行走训练时间,在术后3 d内进行X线片复查确定骨折位置恢复情况,每月回院进行复查,直到骨折愈合完全。

1.3 观察指标

患者在入院次日及术后3个月复诊时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前胶原 C 端前肽(CTX),以上指标检测均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患者在入院次日及术后3个月复诊时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股强度数据包括股骨颈(NN)、转子间(IT)、股骨干(FS),均有同一名技师操作。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的PINP指标与术前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的CTX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股骨颈、转子间、股股骨干的股强度指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及骨强度指标比较(±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及骨强度指标比较(±s)

时间骨代谢P I N P(n g/L) C T X(p g/m l)骨强度N N(c m 3) I T(c m 3) F S(c m 3)治疗前(n=3 5)治疗后(n=3 5)5 4.0±2 9.3 0 8 5.7±2 8.9 9 5 7 0.7 3±6.0 2 4 8 6.8 7±2 0 2.4 6 1.0 3±0.2 1 1.0 1±0.1 7 2.8 6±0.7 2 2.6 5±0.6 6 1.9 2±0.3 3 1.8 6±0.3 0

3 讨论

随着当今社会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钙质流失在外界间接力作用下容易发生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属于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因为下肢发生扭转或不小心跌倒容易发生外展或内收,或在外力撞击下发生骨折。传统治疗错采用保守治疗,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方面多建议尽早手术,手术治疗因其能帮助患者快速康复越来越彰显临床优势,有效降低患者因长期卧床带来的相关并发症。

PFNA为股骨近端髓内固定系统的改进治疗方法,临床操作更简便,安全可靠。PFNA由锁定、股骨髓钉、螺旋刀片组成,髓钉的空心设计利于置入,方便微创条件下进行手术。PFNA能够对骨折处进行有效固定并抓牢,保证了手术时近端骨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随着骨强度概念的深入,骨质疏松的治疗和监测从以往灌注骨量到现在的骨质,同时对骨骼生物力学性能也加强关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随着临床使用范围的扩大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该种治疗方法承重作用的拉力会导致螺钉松动,导致髋螺钉穿入关节内,增加了股骨颈平行穿入髋螺钉的难度,要求较好的手术技术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对于骨质疏松较严重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PFNA属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基础改良的新型髓内固定系统,其直径和长度可选择多种规格,并且有利于扩髓的临床操作,有效减少了骨折端血供影响情况,对手术临床操作进行了有效简化,同时减少了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前应用CT三维重建和X线片透视,能够对骨折粉碎程度和骨折类型进行判断,并且明确骨折的稳定程度和位移情况,确定髓内钉的型号,为临床手术做好准备。患者入院后及早请麻醉科及内科疾病专家进行会诊,开展有效的骨折恢复手术,缩短患者术前卧床时间。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3个月的骨代谢CTX指标、骨强度指标NN、IT、FS与术前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的骨代谢PINP指标与术前指标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治疗具有较好效果,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并且有效提高患者骨代谢指标。PINP、CTX作为骨代谢指标,能够反应成骨细胞活动及骨形成过程,同时也能评价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作用,为临床评价骨转换的首选指标。相关研究显示,在骨折早期两者会有明显升高过程,但随着CTX数值下降,在术后52周后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而PINP在骨折1年内均会处于较高水平。该次研究对患者术前、术后的骨强度指标转子间、股骨颈部、大粗隆部的Z值进行测量,发现在术后3个月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这可能有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有关,待患者身体恢复后增加负重性训练能够提高骨强度指标。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治疗具有较好效果,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并且有效提高患者骨代谢指标,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颈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